處方來源
《聖惠》卷六十七。
藥物組成
槐子3兩,黃丹24兩,頭髮2兩,麻油2斤半,豬脂2斤,蠟5兩,水楊白皮3兩,桑根白皮1兩,皂莢半兩(去皮子),巴豆半兩(去皮心),天雄1兩(去皮臍),當歸1兩,槐白皮1兩,雄黃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
傷折。
製備方法
上細銼。入脂油內,以慢火煎養1日,焦熟後,用綿濾去滓,於淨鍋中炒黃丹,令紫色,即下熟藥汁,用柳枝攪,不令住手,候藥成紫色,滴入水中成珠子,油力盡,即住火,入雄黃、麝香和勻,收於瓷盒中。
用法用量
逐日攤貼痛處。極效。
中藥方劑之槐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