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豆科槐屬的一種果實]

槐角[豆科槐屬的一種果實]
槐角[豆科槐屬的一種果實]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槐角為我國常用中藥材,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乾燥花及花蕾、成熟果實。藥材商品將花稱槐花,花蕾稱槐米,果實稱槐角。別名:槐實、槐子、槐豆、天豆、槐連豆 槐米、槐角在醫療方面,不僅用於中醫配方,而且是中藥工業和醫藥工業的重要原料。其性寒、味苦,有涼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療痔瘡出血、腸風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肝熱目赤、頭暈目眩等病症。 據統計,以槐米、槐角為原料生產的降壓丸、京萬紅、槐角丸達30多種;70年代,隨著醫藥工業的發展,生產出蘆丁、脈通、維腦路通等,對治療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栓塞等症,療效顯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藥材商品將花稱槐花,花蕾稱槐米,果實稱槐角。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槐角-植物形態(圖4) 槐角-植物形態(圖4)

槐(這裡指國槐,而不是洋槐),落葉喬木,高15-25米,胸徑可達1米。樹冠圓球形或闊卵形,樹皮粗糙,有不規則的縱裂,暗灰色,內皮鮮黃色,有嗅味。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基部膨大,葉軸有毛,小葉片7-17,小葉柄有毛;托葉鐮刀狀,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具細突尖,全緣,基部圓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平滑,下面白綠色,伏生白毛,主脈顯著,側脈不明顯。頂生大型圓錐花序,花梗及小花梗均有毛;萼鐘形;花冠蝶形,黃白色;雄蕊10,離生或基部稍連合,花絲不等長;子房上位,筒狀,有細長毛,花柱彎曲。莢果圓柱形,無毛,綠色,肉質不開裂,下垂,果先端有細尖喙狀物,種子間明顯縊縮呈念珠狀,有1-6個種子。種子棕黑色,腎形。

生長環境

槐多生於溫帶,土層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一般為中性及微酸性的砂質壤土中,常栽於街道兩旁及庭院。

槐喜乾冷氣候條件,具有喜光、喜肥、稍耐陰、耐旱、耐寒、抗風、抗病蟲害、抗污染的特性。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pH5-8,含鹽量在0.4%以下生長良好。在北方, 3月下旬芽膨大;4月中旬芽開裂;4月下旬展葉;5月中旬生長盛期;6-7月吐蕾;7-8月花盛期;8-9月座果期;9-10月果熟期;10月落葉,形成越冬芽,進入休眠期。果實經冬不落,成熟過程中,莢果成節狀脫落。

槐角(圖5) 槐角(圖5)

槐栽植8-10年後,即可採收商品。槐米:一般於6月下旬至7月中旬,花未開放時採摘。將整個花枝折下,及時曝曬,曬乾後打下花蕾,除去枝梗及雜質,即為商品。如遇陰雨天,可炕乾或烘乾,烘時溫度約40℃。

槐花:於7-8月花盛期採收。可將花打落,或收取自然落下的花,及時曬乾,除去枝梗、泥沙等雜質。

槐角:9-11月果實成熟近乾燥時,打落或摘下。過早不成熟,過晚則多膠質,不易乾。以曬乾為好,防止凍乾,切忌翻動,否則變色。曬乾後,除去枝梗及雜質,即可。

分布範圍

槐角植物形態 槐角植物形態

槐在我國分布較廣,南北各地普遍栽培,尤以黃土高原及 華北平原最為常見。集中分布於河南、天津、河北、山東、陝西、山西、江蘇、安徽、遼寧、甘肅。主產於天津、北京市郊;河南上蔡、虞城、泌陽、清豐、羅山、洛寧、湯陰、南樂、淇縣、密縣;山東菏澤、啟密、定陶、曹縣;江蘇泗陽、沭陽、泗洪、灌南;安徽固鎮、廬江、宿縣;陝西長武、丹鳳、周至、麟遊、彬縣、戶縣;河北石家莊。

主要價值

槐角-中藥材(圖2) 槐角-中藥材(圖2)

類別:止血藥

藥用部位:槐角為豆科植物槐的乾燥花及花蕾、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用於腸熱便血,痔腫出血,肝熱頭痛,眩暈目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或嫩角搗汁。外用:適量,水煎洗;或研末摻或油調敷。

禁忌:脾胃虛寒、食少便溏及孕婦慎服。

功效與用途

槐角(圖7) 槐角(圖7)

槐角茶甘醇可口,回味悠長,此茶有軟化血管,降血壓,降膽固醇,疏風熱,潤大腸,涼血通便之功效。心胸煩悶,目赤流淚,暈眩欲倒,痔瘡出血者常飲此茶頗有益處。尤其對降三脂,預防和治療痔瘡有極好療效。

清熱,潤肝,涼血,止血。治腸風瀉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煩悶,風眩欲倒,陰瘡濕癢。清心、肺、脾、肝、大腸之火。治心腹熱痛。潤肝養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補腦,殺蟲。

飲用方法

一般口杯放槐角8粒以上沸水沖泡,3分鐘後即可飲用,可多次續水繼飲,可以隔夜。

貯藏方法:陰涼乾燥處,因為是蜜煉而成,必須防潮

孕婦、低血壓及老寒胃者忌服。

栽培技術

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向陽、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深翻60厘米,整平耙細,做畦,畦寬70厘米。施足底肥,每畝用腐熟有機肥500公斤或尿素5公斤、圈肥3000-4000公斤,撒於畦面。

種植方法

1、有性繁殖 選種:一般於10月,選擇健壯植株,采其成熟、飽滿的果實,然後用水浸泡,擦去果皮,洗淨陰乾,備用。

催芽:先用70-80℃溫水浸種24小時,撈出後摻2-3倍細沙,拌勻,堆放在室內或向陽處;亦可溝藏,一般溝寬1米,深50厘米,長不限,放種後,蓋濕沙和塑膠薄膜。催芽期間,要經常翻倒,調節溫濕度,上下一致,發芽整齊,一般需7-10天。待種子裂口25-30%時,即可播種。

育苗:一般於春、秋兩季。有作畦、大田及營養杯三種方法。有水源條件,可採用畦上條播,播幅10-1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後鎮壓保墒,每畝播種量10-15公斤;也有畦上點播,穴距10-15厘米,每畝播種量4-5公斤。無水源條件,可大田育苗,直接開溝,方法同畦上條播,於早春或封凍前進行,種子不催芽也能發芽早、出苗齊。採用營養杯育苗,效果更佳。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注意蟲害。

2、無性繁殖 利用根櫱進行分株繁殖。挖取成齡樹的根櫱苗,按行株距1.8×1.3米開穴,每穴1株。栽植方法與有性繁殖方法相同。一般4-5年即可成株。對偏鹼性土壤,在栽種處可採取換土形式,以確保成活。

3、假植移栽 在北方,秋未落葉後,土壤結凍前,需起苗,假植越冬。假植方法:一般挖假植溝,溝寬1-1.2米,深60-70厘米,長不限。假植前剪去傷根,以防霉爛。於翌年春季移栽,行株距60×40厘米,移栽後灌水,確保成活。

4、植樹造林 通常於春季發芽前進行,植前要修剪樹冠,將所有枝條留30-60厘米長,余者剪掉。株行距為4-5米。依根系大小,挖掘適宜的植樹坑,把底土和表土分開放,填土時表土在下,底土在上,打碎土塊,當填土至半坑時,稍向上提苗,踩實,施入適量圈肥,然後填滿坑土,踏實,澆足底水。

田間管理

槐角(圖8) 槐角(圖8)

1、苗期管理 苗出齊後,展2片真葉時,間苗。一般1-2次。苗高10-15厘米時定苗,株距25-35厘米。5-7月幼苗進入生長旺季,應及時灌水、追肥,每20天1次。每次追施硫銨3-5公斤或尿素4-5公斤,隨即灌水。整個幼苗生育期,注意鬆土除草,防止苗荒。雨季注意排澇。槐幼苗生長迅速,當年高達1-1.5米,2-3年即可出圃。

2、培育苗木 城市綠化一般用生長5年以上的苗木。幼苗移栽後,需3-5年時間,完成養根和養乾兩個階段。養根:應適時追肥、除草,注意防蟲和排澇;儘量不修剪枝條,促使枝葉繁茂,根系發達,時間為1-2年。養乾:是培養通直樹幹的關鍵。當苗木地莖約2厘米左右時,於秋未或翌年春季萌發前,距地表3-5厘米處截乾。剪口要平滑,不裂,及時追肥,一般每畝施廄肥5000公斤。截乾第1年,萌生出大量枝條,生長至20厘米時,選留一個直立向上、生長健壯的枝條,余者剪掉。對選留枝要注意保護,及時去除側枝和櫱芽;加強水肥管理,控制徒長;注意防治病蟲害,保護好頂芽。當年苗木高達3-4米,樹幹直而粗壯。第2年春季再移植,加大株行距,為1.5×1米,繼續培植,當苗木胸徑4-5厘米時,即可定植。時間為2-3年。

3、大田管理 植樹造林後,當年生長期間,視旱情澆水,適時追肥。於冬季土壤封凍前,灌封凍水,使之安全越冬。一般需2-3年形成豐滿的樹冠。

病蟲防治

1、病害 潰瘍病:幼苗期或移栽後,若遇乾旱,在幼苗的枝幹上,可現潰瘍性病斑,並逐漸擴大,嚴重時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加強管理,施足水肥,增強抗病能力;二是用石灰、硫黃、食鹽、水,按5∶1.5∶2∶36混勻,塗在樹幹上;三是在發病初期,於病斑上割成縱橫相間0.5厘米的刀痕,深至木質部,然後用5%苛性鈉水溶液、70%托布津200倍液或不脫酚洗油噴塗;四是對發病嚴重的苗木及時截乾,再重新養乾。

2、蟲害 槐尺蠖:為食葉害蟲,多發生在葉繁茂期。可用溴氰菊酯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1000-2000倍液進行噴灑。

潛葉蛾:為食葉害蟲,發生在葉繁茂期,可用青蟲菌或松毛蟲桿菌粉劑,配製500-1000倍液噴灑。

蚜蟲:一般在春未夏初發生,危害嫩枝梢、嫩葉及花蕾,7-8月為盛期。多用2.5%溴氰菊酯乳劑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800-1000倍液噴灑。

紅蜘蛛:多發生於夏季,集中於葉背面危害,天旱時嚴重。用20%三氯殺蟎醇800-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500倍液噴灑。主要價值

採收加工

冬季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炮製:蜜槐角:先取槐角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噴入蜜水,再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槐角100斤,用煉熱蜂蜜5斤)槐角炭:將淨槐角置鍋內,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內呈老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儲存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槐米、槐花、槐角多以麻袋包裝,置乾燥、陰涼、通風、避光處貯存。溫度30℃以下,相對濕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為9-14%。

該品吸濕性強,易發霉、泛油、蟲蛀。槐角泛油色加深,種子團粘手,易碎散,具糖樣氣味。危害槐米的倉蟲有鋸谷盜、大眼鋸谷盜、印度谷螟、乾果斑螟、縞螟(米黑蟲)等;危害槐花的倉蟲有黑毛皮、擬白腹皮蠢、鋸谷盜、藥材甲、印度谷螟、裸珠甲等。危害槐角的倉蟲有花斑皮蠹、土耳其扁谷盜、小圓甲、大眼新甲、菸草甲、小粉縞螟、乾果斑螟、印度谷螟等。

儲藏期間,應“先進先出,易變先出”,一般貨垛不應過大,儲藏期不應過長;定期檢查,發現輕度霉跡、蛀蟲分泌物,及時晾曬,也可以用小件密封,充氮(或充二氧化碳)養護。較多數量,用磷化鋁或溴甲烷薰滅。

相關物種

同屬槐屬的物種:

短蕊槐 S. brachygyna

變種

槐(原變種) S. japonica var. japonica

S. japonica var. praecox

毛葉槐 S. japonica var. pubescens

宜昌槐 S. japonica var. vestita

堇花槐 S. japonica var. violacea  

混淆品種

扁豆(Dolichos lablab L.)、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藤〔P.thomsonii Benth.的花蕾〕與槐花外形相似,易混淆,應注意鑑別。

藥材性狀

槐角(圖6) 槐角(圖6)

槐花皺縮而捲曲,花瓣多數散落。完整的花呈飛鳥狀,花瓣5,黃色或黃白色,1片較大,近圓形,先端微凹,其餘4片長圓形;花萼鍾狀,黃綠色,先端5淺裂。雄蕊10,其中9個基部連合,花絲細長。雌蕊圓柱形,彎曲。體輕,無臭,味微苦。

槐角呈連珠狀,長1-6厘米,直徑0.6-1厘米。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皺縮而粗糙,背縫線一側呈黃色。質柔潤、乾燥,易在收縮處折斷,斷面黃綠色,有粘性。種子1-6粒,腎形,長約8毫米,表面光滑,棕黑色,一側有灰白色圓形種臍;質堅硬,子葉2,黃綠色。果肉氣微,味苦,種子嚼之有豆腥氣。

規格標準

槐米:統貨。以花蕾足狀,花萼色綠而厚,全體為黃綠色,身乾,無枝梗雜質;黑粒不超過3%,花不超過5%為佳。

槐花:統貨。以色黃白,整齊,身乾,無枝梗雜質為佳。

槐角:統貨。以肥大,角長,黃綠色,充實飽滿、整齊、身乾、無雜為佳。

藥典標準

2005年藥典標準:

來源:該品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乾燥成熟果實。

鑑別:取該品,照[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試驗,供試品色譜中應呈現與對照品保留時間相同的色譜峰。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乙腈-0.07%磷酸溶液(12:20:68)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60nm。理論板數按槐角苷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槐角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該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槐角苷(C21H20O10)不得少於4.0%。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

含黃酮類和異黃酮類化合物, 其中有染料木素(Genistein)、槐屬甙(Sopho- ricoside)、槐屬雙甙(Sophorabioside)、山柰酚糖甙-C(Kaempferol glycoside-C)、槐屬黃酮甙(Sophoraflavonoloside)和芸香甙(Rutin).亦含槐糖(Sophorose).種子中提得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 種子含油9.9%.游離或結合的脂肪酸中, 油酸(Oleic acid)為22.3 %, 亞油酸(Linoleic acid)為 53%, 亞麻酸(Linolenic acid)為12%.

藥理

1. 對血糖的作用:降血糖。

2. 抗菌作用:槐角含有殺菌物質, 對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選方

方劑選用:

1.治療五種腸風瀉血, 糞前有血名外痔, 糞後有血名內痔, 大腸不收名脫肛, 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 頭上有孔名瘺, 並皆治之: 槐角(去枝梗炒)一斤, 地榆、當歸(酒浸一宿, 焙)、防風(去蘆)、黃芩、枳殼(去穰, 麩炒)各半斤.上為末, 酒糊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米飲下, 不拘時候.(《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槐角丸)

槐角的圖片 槐角的圖片

2. 治療赤痢毒血: 槐角子四兩(酒洗, 炒), 白芍藥二兩(醋炒), 木香五錢(焙).共為末.每早服二錢, 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3. 治療吐血、咯血、嘔血、唾血, 或鼻衄、齒衄、舌衄、耳衄: 槐角子八兩, 麥門冬(去心)五兩.用淨水五十大碗, 煎汁十五碗, 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 白湯下.(《本草匯言》)

4. 治療陰疝腫縮: 槐子(炒)一兩.搗羅為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溫酒下, 空心服.(《聖濟總錄》槐子丸)

5. 治療眼熱目暗: 槐子、黃連(去須)各二兩.搗羅為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夜臨臥再服.(《太平聖惠方》明目槐子丸)

歷史

我國對槐的套用和栽培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解釋詞義專著《爾雅》中就記述有:“槐有數種,葉大而黑者名榱槐,晝合夜開者名守宮槐,葉細而青綠者但謂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別……今醫家用槐者最多”。

作為藥用首載於東漢《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果實稱槐實,即今槐角。以後歷代本草均有記載,梁陶弘景云:“槐子以相連多者為好”;南北朝雷 云:“槐實,凡採得後,去單子並五子者,只取兩隻、三子者。……凡使,用銅錘槌之令破,用烏牛乳浸一宿,蒸過用”;宋·《圖經本草》載:“槐實生河南平澤,今處處有之。其木有極高大者……”;《食療本草》亦載:“槐實主邪氣,產難絕傷。春初嫩葉亦可食,主癮疹,牙齒諸風疼”。槐花始見於《日華子本草》(即《大明本草》)。其後歷代藥書均有收載。明·《本草品匯精要》記有:“花未開者佳”……古時使用部位均指花蕾。

槐樹栽培可追溯到漢代,據《三輔黃圖》卷一記載:《漢長安故都·漢舊儀》記有:“長安城中……樹宜槐與榆、松、柏茂盛焉”;《晉書》中《符堅載記》有:“王猛整齊風俗,自長安至於諸州,皆夾路樹槐,柳關隴歌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說明槐樹,在2000多年前的漢時故都,已大片種植,並遍布城內;到了公元351-385年前秦時期,發展成為道路的行道樹。

明代李時珍對槐的物候期、性狀、食用、染色等作了概括總結,曰:“槐之生也,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時而始規,二旬而葉成,初生嫩芽,可碟熟水淘過食,亦可作飲代茶,或采槐子種畦中,采苗食之亦良,其木材堅重,有青黃白黑色,其花未開時,狀如米粒,炒過煎水,染黃甚鮮,其實作莢連珠,中有墨子,以子相連多者為好,周禮秋取槐檀之火,淮南子:老槐生火,天元主物薄雲,老槐生丹,槐之神異如此”。

古籍考證

《本經》

主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藏急痛。

《本草拾遺》

殺蟲去風,明目除熱淚,頭腦心胸間熱風煩悶,風眩欲倒,心頭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車上者。

《日華子本草》

治丈夫女人陰瘡濕癢。

《滇南本草》

止血散疽。治五痔腸風下血,赤白熱瀉痢疾。

《會約醫鏡》

清心、肺、脾、肝、大腸之火。治心腹熱痛。

《本草求原》

槐角潤肝養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補腦,殺蟲。

鑑別方法

色譜鑑別

槐角[豆科槐屬的一種果實] 槐角[豆科槐屬的一種果實]

取本品,照〔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試驗,供試品色譜中應呈現與對照品保留時間相同的記錄器上出現的一個個曲線稱為色譜峰。>色譜峰。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乙腈-0.07%磷酸溶液(12:20:68)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60nm。理論板數按槐角苷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槐角苷對照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含40μg的溶淮,即得。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粉末約2g(過三號篩),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25kHz)4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0.5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槐角苷(C21H20O10)不得少於4.0%。

槐角[豆科槐屬的一種果實] 槐角[豆科槐屬的一種果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