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由來
“槎頭”原是一個村名,有說法認為,是村邊流經的石井河曲形似楂樹,村建在“楂樹”之頭故名“楂頭”,後讀音變異成了“槎頭”。也有講法認為,“槎頭”原是“杈頭”,取其“形如在樹杈頭上”之意,因為河水在此分叉成樹杈狀。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有神幻色彩,說的是有一天一位神仙來到此地,在一棵大的茶樹下乘涼,看見不遠處還有溪水流過。神仙在和當地人攀談中得知,這么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村莊還沒有村名,就用甘蔗寫下了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槎溪”,贈為村名。意思是這一棵大的茶樹為鄉親們遮風擋雨,撐起一方綠陰,村里流過的溪水不僅為村民提供生活方便,還可灌溉農田。說這就是“槎溪村”得名的原因,而由此,位於槎溪村頭頂上的村,就成了“槎頭村”。槎頭村後來和旁邊的聚龍村在20世紀50年代合併,成了“槎龍村”。槎頭村沒有了“槎頭”成了包括槎龍村、槎溪村在內的一片地方的統稱,但現在附近還有個別小地方還保留“槎頭村”做地名。
基本概貌
交通便利。全村總面積15476畝,其中林地面積8819畝,耕地面積1277畝,全村343戶,總人口1360人。三個自然村,轄五個村民小組。先後建設了大丘田新村,九村新村,新建有磚混結構房屋168幢。
槎溪村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80c-18.90c,霜期8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相對濕度82%。
經濟狀況
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50萬元,人均純收入3982元。
主要資源
該村擁有數百畝肥沃農田,盛產西紅柿、草莓、荸薺等經濟作物。其中西紅柿、荸薺為該村主導產業,最具特色。產品遠銷三明、南平、將樂等地。同時該村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0%,盛產杉、松、雜木、毛竹面積也再逐步增加。全村生態公益林面積2680畝。其中生長珍稀全天然紅菇,也給村民帶來不菲的收入。
交通簡介
蛟、鄭、縣鄉公路,槎賴林區公路貫穿其中,全村村道全部鋪上水泥路。
景點名勝:
“鄧氏宗祠”是我縣重點保護單位。宋朝名臣廖槎溪,就出生生活在本村,槎溪村也因此而得名。
槎溪橋,始建於明清時期,是井疊式木樑廊屋橋,屬木石結構山橋樑,是在石橋墩面用圓木井式平鋪疊澀、再平放梁木在橋面上蓋廊屋。
自然資源
該村委會有耕地總面積2272.9 畝,地 2272.9畝,人均耕地 2.03 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麥等作物;其中經濟林果地5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 畝。水面面積23 畝;草地 1930畝。地下有大量的煤礦資源。
基礎設施
全村有270戶通自來水,有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9.7%)。有27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6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1 %和55.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1戶(分別占總數的 31.6%和20.5%)。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5輛。
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其它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中,還有216戶為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委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22.4%;畜牧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6.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1 頭肉牛18 頭,肉羊 30頭);林業收入 50萬元,占總收入的20.4%;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4.8%。農民人均純收入144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 1.3 %),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洋芋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 %。特色產業主要有白芸豆和燕麥。
人口衛生
該村共有農戶297戶,共有鄉村人口1118人,其中男性595人,女性523人。其中農業人口1086,勞動力714 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118人,到2009年底享受低保 8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72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10萬元,有固定資產12 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以會議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72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8萬元,有固定資產10 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組織
該村委會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2 人,少數民族黨員 32,其中男黨員28 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五村等7個自然村。
該村共有團員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