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榮德家園,其建築格局,是由八座“四點金”簇擁一座大祠堂連“後庫”構成的潮汕特色民居。祠堂“後庫”相當一座“四點金”的規模,整圍建築群呈中心對稱,共構成“五街六巷”,背連一棟建築面積約三千多平方米的三層樓作為“後包”。加上前、後、四周的祠堂大埕、石板通道、綠地花圃、長廊、圍牆、大門牌樓、圍牆四角配上四個更樓,庭院闊埕兩側建有“清揚室”和“陶育軒”兩個書齋,整個布局和諧而完善,體現出潮汕古民居歷來有“潮州厝,皇宮造”之說,“京華百姓家”之稱。專家認定,謂曰“九龍吐珠”。(大門外之“金水池”尚在擬建中)大門
大門建築為五開間筆架形牌坊式傳統造型,平面設計,大門兩側呈八字形向外延伸,型似“漏斗”,依五行學理念,意在添丁、納財。整座大門主體結構均是石材築成,材料選用優質的揭陽紅峰石和福建碼頭青草石,牌樓頂為一流的紅色琉璃瓦,門樓石雕壁畫之人物、花鳥、蟲草,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壁肚浮雕之“狀元遊街”和“奪魁比武”更是栩栩如生,藝術高超,堪稱一流。挺拔聳立的大院門樓充分體現了潮汕民居建築風格和氣派。特別是大門牌匾“榮德家園”書法顯得平穩而端莊,字型雍容豐厚,大氣磅礴,將軍書法家李鐸之墨寶令人喝彩。內門匾“穎川世家”系中國人民大學書法博士生導師、中國硬筆書法學會首任會長,國務院總理簽署任命的國家高級書寫員田英章先生所題,給人們的感覺,一所蘊藏著濃郁的宅居文化場所就在眼前。維譽公祠
走進寬敞明亮的榮德家園大院,祠堂門匾“維譽公祠”四個大字在朝霞下閃爍著金光,此乃中國書協副主席、原廣東省書協主席陳景舒先生題寫。祠堂大門的內門匾“太丘衍脈”是天津大書法家孫伯翔先生所書,一種清剛雅正之氣撲人眉宇。祠堂屬三開間入門官廳式建築形體,即二廳一井一拜亭附龍虎廊格局,分門廳、拜亭、後廳,且一進高於一進,這種前低後高的形式,是潮汕建築的規矩,象徵步步高升。前廳用於接待客人,後進大廳用於供奉祖先神主碑位。拜亭正中高懸著我國當代著名的漢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題寫的匾額“戩穀鹹宜”。後廳正堂之上的牌匾“崇德堂”三個蒼勁雄渾的大字是原廣東省省長盧瑞華先生所書贈墨寶。祠堂室外屋頂採用潮汕民居特有嵌瓷(即扣饒)工藝作為裝飾,以穿斗式染架的硬山頂結構,飛檐垂帶嵌瓷圖景都五彩斑斕、璀璨奪目。室內紅楹藍桷,雕樑畫棟,題材多樣,造型生動。一幅幅泥塑彩眉,一根根柱樑油漆彩繪,都色彩艷麗,熠熠生輝;龕凳門欞的金漆木雕都流光溢彩,金碧輝煌;楹載石都栩栩如生,剔透玲瓏;一組組人物畫屏都分別反映了許許多多吉祥的歷史典故,潮劇情節或神話故事。彩繪木雕飛禽走獸,花卉蟲魚,也諧其音、寓其意。那磨得光亮的石柱、石板和屋頂的琉璃瓦當,把日月燈燭的光輝映照成上下天光,富麗輝煌。濃郁的宅居文化,全面滲透整個設計理念,建築構件以至建築藝術的每個層次,整座建築物從平面設計到立體設計,以至每一構件,每一柱樑,每一磚石的尺寸及其相互配合,融入傳統的易經理念,蘊含了深悠的潮汕民俗建築文化。四點金
細觀八座“四點金”,其布局就是二個“田”字型的建築群擺在祠堂兩側,構成五街六巷,頗為壯觀。每座“四點金”的建築結構,它集廳堂,臥室、伙房、食廳、洗手間於一體,兼有防火、防風、防盜、抗震之功能。每座厝的格局都是四面以房屋圍合而成的天井小院,正屋大廳大房和門樓間均為三開間居中軸,中間隔著天井,天井兩側各有廂房連線正屋和門樓間,形成圍合。大門開於門樓間中央開間,天井四周屋檐下有迴廊,溝通整座小院,前後廳走廊經南北廳兩端對開八個“八尺”門(即內外子孫門)。純屬標準的潮州民居建築格局。賢舉樓
後樓是一棟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的三層樓房,總面積為3466平方米,位於“三街六巷”建築群之後,作為“九龍吐珠”的後靠背,謂稱:“後包”。樓層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體、走廊、屋頂以潮汕古建築特色構建。每層樓的走廊都有22根光滑明亮的大圓柱撐著,柱高3.8米整齊劃一地陳列於走廊邊沿,石欄桿高1.2米成一直線將22根柱系成一體。三層樓的石柱上下對稱,共66根柱,謂之柱石林立。石材選購優質的揭陽紅峰石,經巧匠的精細雕琢,仍不脫古色古香。琉璃瓦屋頂之屋脊高2.3米,長82.5米連線兩端二個大“厝角頭”,其高4.2米,長3.6米,是當前潮汕民居建築中最大的“厝角頭”,給人以宏偉壯觀之感。屋脊與飛檐垂帶之嵌瓷圖景、泥塑人物、花蟲走獸的裝飾使榮德家園的整體格調更顯得完美而協調。“賢舉樓”設於“後包”三樓中廳,門匾黑底金字“賢舉樓”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所題,溫潤妍雅的書風令人讚嘆不已。門聯:“賢達應時生家慶皆緣行善舉”、“樓台觀日出山高合許挹清芬”。此乃堪 大師江經略先生之大作,中國書協會員、廣東省書協副主席梁鼎光先生之墨寶,書香墨氣的點綴顯示出“賢舉樓”深厚的文化內涵。
浮雕
榮德家園東西兩廂建設成為文化長廊,壁上浮雕刻制著“二十四孝圖”。孝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也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孝親觀念,溯源於遠古氏族公社時期。春秋末年,孔子、曾子對孝作了系統的論述,遂成為儒家倫理的重要內容。儒家認為,“百善孝為先”、“孝悌”是“仁之本”。在儒家文化的長期薰陶下,孝道文化成為我國的優良傳統。“二十四孝圖”相傳為元代郭居敬所編,集虞舜以下二十四個孝親故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說明中國子女孝敬父母,格守孝道的歷史源遠流長,觀看了“二十四孝圖”喚起人們對父母長輩的孝順之心,對祖國熱愛之情。它所深含的民族文化意義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有強大的凝聚力量。胡錦濤主席講,“崇尚孝道”,我理解,就是要求我們在百忙的工作中,常回家看看,莫忘家中高堂,因為人人都會成為父母,“父母就是活菩薩”。望看後留下感言喲。榮德家園的主人以“二十四孝圖”作為座右銘,同時也以此作為訓教童蒙。充分顯示了其家族崇尚祖先之德。慎終追遠,報之以感恩之情的心愿。“二十四孝圖”以潮汕傳統的雕刻工藝,名工巧匠,精雕細琢,通過各種藝術處理,立體雕和浮雕相結合,形神生動,剔透玲瓏,氣質渾厚,人物,景象栩栩如生。字畫
潮汕民居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極其注重裝飾,榮德家園中的“祠堂”、“四點金”、“後包”,單是山牆的脊端,就有金、木、水、火、土五種不同的造型。造型優美的五星脊飾,連同山牆、屋檐都用瓷來鑲嵌。潮汕的名工巧匠裝飾技藝高超絕倫,園中的花圃、噴泉、建築物的嵌瓷、泥塑、泥粉畫、彩繪、金漆木雕、石雕等裝飾工藝以出師(獅)入相(象)、封(蜂)侯(猴)拜相(象)、喜(鵲)上眉(梅)梢、鶴壽松齡、雙鳳朝陽、百鳥朝鳳、花(牡丹)開富貴、福(蝠)祿(鹿)綿延(羊)等精闢內涵為題材。裝飾中的色彩亦遵循著禮儀規範,依據陰陽、五行與五色而決定、選擇、搭配。五行色:青、紅、黃、白、黑是中國古代傳統基本用色。黑色屬水行,象徵著冬日和北方,它顯示著莊嚴,五德中對應著“恭”。紅色屬火行,象徵著夏日和南方,有富貴、幸福的內涵,對應五德中的“從”。青色屬木行,象徵著春天和東方,寓意平和繁榮,對應五德中的“明”。白色屬金行,象徵著秋天和西方,給人以涼爽、質樸的感覺,五德中對應“聰”。黃色屬土行,象徵著長夏和中央,五德中對應“睿”。五色中青、紅二色屬陽,白、黑二色屬陰,黃為中間用色。根據陰陽理論,陰、陽相滋相長,所以陰陽應該是同時存在,傳統用色常用黑與紅、紅與白,青與白、青與黑搭配,從色相上反映出陰陽兩極的互生性。而黃色由於其象徵中間位置,所以常作為單獨的色彩使用。五行思想對建築裝飾文化精神的影響頗深,從裝飾工藝的題材內涵和色彩搭配,充分體現了潮汕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企盼和追求。榮德家園集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的丹青墨寶,祠堂、宅院、樓閣、書齋、長廊因畫生輝,因書生氣,因墨生香,使整個榮德家園更加顯得內涵豐富。“潮汕民俗館”乃盧瑞華先生親題並予掛牌。祠堂兩側之壁聯“銜其山川拾其芳草 蒸以靈芝潤以醴泉 蹈規履信立德隆禮 根道核藝抱淋守真”系八十又八高齡吳南生先生題寫。榮德家園大門兩側之角門匾額“日升、月恆”是陳秋明先生題寫,維譽公祠大門兩側角門匾額“棣萼、相輝”是連登先生題寫。湘中陳初生先生題寫崇德堂之柱聯“崇仰先人春穓秋嘗克紹太丘偉業 德望後裔左昭右穆無忘媯水家風”,番禺李偉先生題寫維譽公祠中廳拜亭之柱聯“維一脈龍騰聚滿門靈秀 譽五洲潮湧開百業輝煌”。祠堂後庫正廳盧瑞華先生還題寫“厚德崇善”之匾,李永傑先生所書的“孔子家教”之大匾額掛於廳堂後壁正中。園院兩側書齋門匾“清揚室”、“陶育軒”分別是王貴忱、李飛鴻二位先生題寫。長廊東廂首端立有“維譽公祠碑記”,乃陳映懷先生撰寫,梁鼎光先生書,西廂首端之“榮德家園碑記”系孫淑彥先生撰書。宅院中的“鰲頭舊家”系江經略先生所書。還有諸多匾額、壁聯、柱聯和珍藏的字畫未能枚舉,其創作者多是知名度很高的重量級書畫名家,有沈鵬、莊世平、陳紹基、劉春草、歐陽金谷、劉鶴翹、陳永正、陳敬國、歐廣勇、劉斯奮、莫各伯、陳激夫、董百振、劉藝林、周國城等數十位名家。濃郁的書香墨氣滲透著古色古香,中國傳統的文化瑰寶與金碧輝煌的潮汕宅居裝飾融為一體。榮德家園完美的設計、精湛的工藝、豪華的裝飾、獨特的風格令人讚嘆,實屬遐邇罕見,無愧為:潮汕民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