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指數

榨菜指數

榨菜指數,指的是從榨菜的銷量能反映一個地方人口流動的趨勢。榨菜屬於低質易耗品,城市常住人口對於榨菜等方便食品的消費量基本恆定,銷量的變化主要由流動人口造成。發改委發現榨菜在華南地區銷售份額由2007年的49%到2011年的29.99%,榨菜表明華南地區人口流出速度非常快。

背景

榨菜榨菜

最近研究就發現一種在全國銷量都很好的榨菜,在華南地區2007年的銷量的份額是49%,但是到了2011年的時候已經降到了9.99%,這些數據就反應出在華南地區人口流動是非常龐大的,也就是說農民工大軍是大量的從珠三角和長三角進行撤離,這些人在城市裡生活了幾十年之後,現在選擇回到家鄉去就近就業,但是同時也為中國的城鎮化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因為所有他們回到家鄉的這些城市都需要面對到如何來解決他們的就業醫保以及社保、教育等等公共服務,如何來進行配套,這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是一個新的考驗。

出處烏龍

2013年8月,有外媒發表社論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官員們最近“發明”了一個新詞:榨菜指數。緊接著,媒體、網站紛紛對“發改委發明榨菜指數”進行報導、轉載。報導標題如“發改委發明新名詞:榨菜指數”,“發改委首提城鎮化‘榨菜指數’”,“發改委發明新詞‘榨菜指數’傳遞重要信號”等。

8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處工作人員通過電話表示:“‘榨菜指數’不是國家發改委提出的。”至於該詞的真正出處尚未明了。

反映問題

視頻截圖視頻截圖

“榨菜指數”和內褲指數、口紅理論一樣,只是一種非正式的經濟指數,但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的趨勢和走向。榨菜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因為它是農民工等流動大軍的主食,消費量會隨著人口的流動出現巨大波動。但一個簡單明白的指數,並不總是帶來好訊息,榨菜背後隱藏著城鎮化的血雨腥風。
首先,“榨菜指數”除了證明農民工的流動趨勢,也說明農民工這些年的生活質量一直在底線徘徊。的確,現在部分農民工月薪並不少,甚至已經超過大學畢業生,但由於工作的季節性明顯,導致全國農民工平均工資只有1800元,只比各地的最低工資稍高一些。這樣的工資水平只能餬口,還達不到養家的經濟水平。這樣一來,農民工只是浮萍一樣的過客,哪怕他在工作地待了一輩子。

其次,“榨菜指數”是農民工遭遇政策歧視的明證,城市需要農民工勞動力,不需要農民工本人。因為戶籍歧視,農民工在就業、醫療、養老、教育等各方面處於弱勢,很難融入城市生活。未來的二三十年,恰是這一批農民工需要社會反哺公共服務的時候,可勞務輸入地根本不願意出這份錢,而勞務輸出地也不願意做“冤大頭”,中央財政沒有統籌的計畫。農民工很可能遭遇“三不管”的悲慘晚年生活。

根源

之所以出現“榨菜指數”,根源在於勞動力已經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市場,農民工可以在家鄉工作,也可以在全國各地打工,自由流動自由擇業。哪裡吸引他們,他們就到哪裡,並且帶來經濟回報。可是,包括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在內的公共服務,卻是以行政區劃為標準劃分的,農民工在工作所在地長期居住但沒恆產導致缺乏恆心,最後只能回到流動的原點,也就是老家。城鎮化若想健康發展,必須處理好農民工工作生活和公共服務脫節的問題,否則城鎮化會再一次壓榨本應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農民工,讓他們在社會劇變的血雨腥風中生不如死。只有進行制度改革,逐步放開甚至取消行政區劃對勞動力市場的限制,讓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流動人口在工作地就能享受公共服務。政府還應根據勞動力市場變化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務,而不是像官老爺一樣逼迫農民工適應自己的陳規陋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