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漢字]

楮[漢字]
楮[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楮(chǔ):落葉喬木,葉似桑,樹皮是製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古時亦作紙的代稱【~幣。~錢(舊俗祭祀時焚燒)】。楮皮、楮葉和楮實等均可入藥,有多種功效。

基本信息

漢字信息

『楮』

拼音:chǔ

注音:ㄔㄨˇ

部首:木

部首筆畫:4

總筆畫:12

康熙字典筆畫( 楮:13; )

五筆86:SFTJ

五筆98:SFTJ

倉頡:DJKA

四角號碼:44960

UniCode:U+696E

規範漢字編號:5094

楮:中華姓氏,百家姓中排列第十一位。馮陳“楮”衛

◎ 民俗參考

漢字五行:木 是否為常用字:否

姓名學:姓氏

◎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木者(muzhe)  [ 漢字部件構造 ]:木耂日

[ 筆順讀寫 ]:橫豎撇捺橫豎橫撇豎折橫橫

楮chǔ即"榖樹",見榖。

紙的代稱:~幣。~錢(舊俗祭祀時焚燒)。

釋名: 構、構桑。

氣味: 楮實:甘、寒、無毒。

楮葉:甘、涼、無毒。

樹白皮:甘、平、無毒。

漢字解釋

新華字典解釋

楮 chǔ

【名】 (形聲。從木,者聲。本義:楮樹,葉似桑,皮可以造紙)

同本義〖papermulberry〗。可製紙

又如:楮葉(楮樹的葉);楮雞(楮樹上所寄生的木耳)

紙的代稱〖paper〗

即連楮為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高啟《書博雞者事》

又如:楮知白(紙的別名);楮先生(紙的別名);

楮墨(紙與墨。也是詩文和書畫的代稱)如

家多弆藏金石善本,盡出示之,為具衣食 楮墨,使專肄習。(《清史稿·鄧石如》)

楮生(紙的別名)

紙錢〖papermoney〗。宋、金、元時發行的紙幣,多用楮皮紙製成,故名。如:楮帛(紙錢錫箔等焚化物);楮券(紙幣,鈔票)

漢語大字典解釋

[chǔ]

[《廣韻》醜呂切,上語,徹。]

[《廣韻》當古切,上姥,端。]

亦作“檸1”。

(1)落葉喬木。葉子和莖上有硬毛,花淡綠色,雌雄異株,果實球形。皮可製紙。也稱“構”或“谷”。

(2)傳說中的山名。

(3)指紙。楮皮可制皮紙,故有此代稱。

(4)紙幣。

(5)指焚化祭供先人的紙錢。

(6)指箱櫃等木製的盛物之器。宋梅堯臣《孫主簿惠上黨寺壁胡霈然書墨跡一匣》詩:“上黨佛祠何可觀,開元瑞物圖高閣……取之龕置綠板匣,便寳箱楮同美璞。”又《杜梃之贈端溪圖硯》詩:“大出楮中有,素許當自擇。”一說,為盛物之囊。朱東潤校注引夏敬觀曰:“楮當為褚,囊也。《唐書》:‘傾褚以濟。’”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楮;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541第09(點擊查看原圖)

【唐韻】【集韻】【韻會】醜呂切【正韻】敞呂切,音褚。【說文】榖也。【陸璣詩疏】幽州人謂之榖桑,或曰楮桑。荊、楊、交、廣謂之榖,中州人謂之楮。江南人績其皮以為布,又擣以為紙。【酉陽雜俎】葉有瓣曰楮,無曰構。 又楮幣,卽鈔也。宋紹興初,軍餉不繼,造此以誘商旅。【周必大·二老堂雜誌】近歲用會子,乃四川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為楮幣,遂入殿試御題。 又楮錢,祭祀用之。【法苑珠林】楮錢出於殷長史王璵,用以祠祭。 又【崔豹·古今注】楮實曰任。 又山名。【山海經】楮山多寓木。 【又唐韻】當古切【集韻】董五切,音堵。木名。 又【集韻】【類篇】櫧或作楮。

說文解字詳解

【卷六】【木部】 編號:3506

楮,[醜呂切 ],榖也。從木者聲。

楮或從寧。

相關詞語

白楮·筆楮·敝楮·碧楮·尺楮·楮貝·楮幣·楮弁·楮帛·楮待制·楮錠·楮耳·楮幅·楮冠·楮國公·楮翰·楮火·楮貨

相關成語

斷縑尺楮·斷墨殘楮·鏤脂翦楮·莫辨楮葉

相關詩詞

宥老楮·謝惠楮衾·答惠楮衾·溪旁大楮為水所浸將·楮衾·右司公致書顯上人並·楮衾·楮樹·書齋十詠·楮案木·和廣慧吊楮·往時予有湖湘之游同·楮先生

拼音是ch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