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15年7月18日 出生於河北省山海關。原籍安徽省懷寧縣。
1933-1937年 交通大學電機學院,獲學士學位。
1937-1944年 先後任南京電廠、貴陽汽車修理廠和煉油廠工務員、副工程師。
1944-1949年 昆明電工器材廠和上海電工器材廠副工程師、工程師。
1947-1948年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等有關工廠實習。
1949-1950年 華東工業部機械處計畫組組長。
1951-1952年 上海吳淞機器廠(現上海柴油機廠)廠長。
1953-1955年 一機部四局上海綜合設計處處長。
1956-1958年 先後在一機部四局、機械研究院和三局負責籌建動力機械研究所。
1958-1969年 上海一機部汽輪機鍋爐研究所副所長。
1970-1979年 上海鍋爐廠鍋爐研究所。
1979-1985年 機電部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86年 離休。
個人生平
出生背景
楊錦山,1915年出生於河北省山海關的一個鐵路職員家庭。祖籍安徽省懷寧縣。他父親先後在京奉鐵路線上的山海關、連山(現錦西)、和安山等車站任站長。他的童年大部分是隨父母在連山度過的。那時常有從事葫蘆島港口勘察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在連山車站路過或逗留,在接觸中受他們的影響而萌發成為一個工程師的願望。20世紀20年代初由於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曾一度在連山車站附近釀成了瘟疫,並造成三個弟弟相繼死亡,使他對舊社會和軍閥極端痛恨。
求學期間
1927~1933年他在昌黎匯文中學和北京匯文中學求學期間,為了實現“工業救國”的願望,他熱愛數理化課程,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考取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學院。1937年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在此學習和求知的重要階段,正值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國家政局急劇動盪的年代,曾發生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促使他更加關心國家的命運和社會的變革問題。
參加抗日
“七·七”事變後,為了參加抗日救亡工作,他毅然放棄上海電力公司和南京電廠的工作機會,取道武漢準備赴延安,後因病未能如願。以後曾在貴陽汽車修理廠工作,在當時大後方困難條件下,他把專業分工和流水作業方式用於汽車修理業務,解決了熟練工人不足的問題。還成功地建造了從桐油中提煉汽車燃料的簡易設備,以緩解當時汽油供應緊缺的困難。1944年轉入昆明電工器材廠,從事電工設備的生產技術工作。
積極入黨
1947年,楊錦山被當時的資源委員會派往美國有關電機製造廠實習。他利用此機會,跟班學習各種加工工藝,並深入地了解機電產品的生產管理知識。由於他多年來一直在地下黨領導下從事進步活動,1948年回國不久,經中共上海地下組織吸收為中共黨員。
臨危受命
1952年國家急需發展電力工業,以適應即將來臨的大規模建設,楊錦山受命籌劃上海發電設備生產基地。他根據在國內和捷克考察的情況,提出了引進捷克中壓6MW(兆瓦)火電機組製造技術和採取相應技術措施達到批量生產的決策意見。領導上海綜合設計處,整理與消化引進技術資料,同時配合多名不同專業的捷克專家和有關單位完成整個試製任務。在我國火電設備製造工業起步之後,他又接受了籌建動力機械研究所的任務,以促使走上自行研製新產品的道路,並向高參數大容量火電機組方向發展。經過多方調研和全力籌劃,於1958年創建了汽輪機鍋爐研究所。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該所已成為我國第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熱能動力機械科研基地。
學術交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錦山任華東工業部機械處計畫組組長,負責規劃有關工廠的專業化方向和生產綱領。1950年底任吳淞機器廠廠長,他立即組織力量把當時恢復經濟建設中緊缺的柴油機投入批量生產,並配合治淮任務製造水庫閘門和柴油打樁機等產品,同時著手健全各項生產管理制度,為該廠以後成為我國最大的柴油機廠邁開了第一步。
楊錦山重視學會工作並熱心於學術交流活動,是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主要組織者之一。他還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和上海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以及《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編委會蒸汽動力機械類主編,《中國電器工業發展史》編委和專業卷一的主審,機電部電工技術委員會執行委員及所屬熱能動力設備技委會主任委員等職。
1991年國務院特表彰他為在工程技術領域有貢獻的專家。
人物成就
組織建造火力發電設備
1952年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為了適應大規模國民經濟建設對火電設備的需求,同意了華東工業部關於利用上海已有工業基礎,並爭取捷克的技術援助,迅速建設上海火電設備生產基地的建議。楊錦山在受命負責赴捷克談判技術合作的任務後,針對火電設備中的鍋爐、汽輪機、發電機三大主機和輔機設備的技術難度大、系統複雜、部套眾多和鑄鍛件要求高等特點,在吳恕三專家的密切配合下,調查了解了上海有關工廠的技術裝備和技術人員條件,並考察了捷克生產火電設備主機廠和電廠情況,結合自己積累的電工設備生產技術經驗,提出了首先試製捷克的技術較成熟,性能指標頗先進的6000千瓦火電機組的方案,並認為只要對有關工廠進行部分擴建,增加若干加工裝備,便可迅速達到批量生產。這個建議被批准後,他又進一步籌劃了具體的中捷技術合作項目和需要捷克提供援助的內容清單。
為了實現試製任務,1953年初他領導上海綜合設計處組織消化掌握捷克提供的技術資料,配合捷克專家指導上海鍋爐廠、汽輪機廠和電機廠試製6000千瓦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三大主機;配合設計院對以上主機廠進行擴建設計;配合電力設計院進行電廠設計;配合電站成套公司的輔機配套等工作。由於上級領導的重視和各單位的密切協作,全部設備在三年內試製和安裝成功。1956 年第一套6000千瓦火電機組在安徽淮南電廠勝利投入運行,從此結束了我國不能製造火電設備的歷史。至1957年底為止,上海火電設備製造基地總共生產了27套6000千瓦機組和5套自行開發的1.2萬千瓦機組,而且培養了一支製造火電設備的技術隊伍。為我國發電設備製造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創建科研基地
中國火電設備製造業在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初步形成後,只是初步掌握了中、小型火電機組的加工工藝和採用經驗方法進行設計,為達到獨立自主地開發具有先進水平的新機組,還必須從學科分支的角度來掌握其所包含的深層的運動規律,通過試驗研究取得設計中所需要的數據。楊錦山認為發電設備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和工業是否發達的主要標誌之一,必須迅速創造條件,予以提高。
1958年原一機部批准在上海建立汽輪機鍋爐研究所(以下簡稱汽鍋所),並任命趙之一和楊錦山分別為正副所長。在此期間,楊錦山曾率代表團訪問蘇聯,考察了蘇聯中央鍋爐透平研究所和有關製造廠等,了解有關開發新型機組的科研項目、試驗設備、機構設定和試驗測試方法等情況,以及蘇聯發展火電行業的過程和經驗。據此他結合我國當時的條件,確定了汽鍋所的建制,並把培養科研隊伍,掌握測試技術作為建所初期的中心任務。
在短短几年中,先後招收了五六百名不同專業高校、中專和留學畢業生,以滿足專業配套之需要,並根據我國火電設備自行開發的發展遠景,陸續安排課題組在消化蘇聯技術資料基礎上,自行設計、加工和調試上百種的關鍵試驗設備,從而裝備了透平葉柵空氣動力、透平零件強度和振動、鍋爐鍋內過程、鍋爐和燃氣輪機燃燒自動控制和熱強鋼性能研究等試驗室,並通過開展艱苦的試驗研究,提高了科研人員的素質,取得大量成果。
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汽鍋所不僅是我國第一個熱能動力機械科研基地,並成為若干有關學科的研究中心。汽鍋所曾組織有關製造廠、大專院校等協同開展為研製大型火電機組的上百個研究課題;並在大量試驗研究的基礎上,配合製造廠試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115MW(兆瓦)民用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和小型燃氣輪機的系列設計;還承擔了不少產品的部套模擬或實物試驗,以及產品鑑定測試等工作,直接為製造廠改進或開發新產品服務。
楊錦山還曾負責火電設備行業技術發展的規劃工作,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共同研討編制了1964~1970年國家科技發展七年規劃的熱能動力部分。在這規劃里把產品開發任務歸納為20萬千瓦火電設備、燃氣輪機和工業鍋爐三大戰役,對以後這些產品開發和關鍵課題的開展起了一定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1979年楊錦山面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的科研工作和研究體系,克服重重困難,在各級領導和廣大動力工作者的支持下,把研究所重建為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所,並不辭勞苦,做了大量工作,召回了已分散的科研人員。將該所的研究對象從火電設備擴大到核能和新能源發電設備等技術領域。他很重視利用近代科學技術的成就,以推動本行業的技術進步,如採用了系統工程理論進行火電設備成套最佳化設計;裝設了大型電子計算機以開發各種軟體包和開展計算機輔助設計項目;加強了磁流體發電和超導電機等高新技術的研究工作等。還設定了技術發展研究室,密切跟蹤外國各類發電設備的發展趨勢,預測和制訂我國火電發展前景和規劃,擬定我國火電設備的技術裝備政策,分析火電設備節能途徑等軟科學研究,供領導部門決策時參考,對我國熱能動力機械工業的現代化建設起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在楊錦山的努力下,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所終於又一次成為我國熱能動力機械科學技術發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開展學術交流
楊錦山一貫重視學會作用,熱心於學術交流活動,注意行業技術進步和團結,促進和外國同行的交往。
20世紀60年代初,在我國發電設備行業迅猛發展和動力工程科技隊伍不斷壯大的形勢下,楊錦山與當時動力工程界著名學者和專家王新民、莊前鼎、陳大燮、吳恕三等共同發起成立動力工程學會的創議,並負責籌備工作。
1962年底成立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動力工程學會籌委會。經過多年的活動和發展,於1989年成為全國性中國動力工程學會,並被選為學會常務理事,連續四屆擔任了學會秘書長,第三屆的副理事長,第四屆的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第五屆組織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由於他熟悉本行業的情況,因而使學會團結了各製造廠、電廠、大專院校、研究設計院所等各系統的專家和學者於一堂。把學會活動範圍從透平(包括汽輪機、燃氣輪機和水輪機)和鍋爐專業開始,陸續擴展到核電、自動化控制、材料、工廠動力與節能、工業煤氣、轉子發動機和新能源發電設備等專業領域。在近30 年的活動中,先後舉辦了上百次學術交流活動,交流了上千篇的學術論文,向政府部門提出了許多重大技術建議,創辦了多種學術期刊。
此外,他還大力促進中國動力工程學會與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等同類型學會的交流活動,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等,這樣既有助於了解外國發展動向和吸取有益的經驗,又能使我國動力工程技術的成就和水平取得國際上的重視。
1986年,楊錦山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評為“學會優秀工作者”,1987年被中國科協評為“學會先進工作者”。
主要論著
1 楊錦山.人類征服自然界的新紀元——談談動力機械.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58.
2 楊錦山.十年來的鍋爐與汽輪機製造業.電機工業,1959(20).
3 楊錦山主編.火力發電設備節能問題探討.上海: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所,1980.
4 楊錦山等.火電設備節能展望.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1980.
5 楊錦山.我國火電設備的發展和展望.中國電機工程學報專刊,1985.
6 楊錦山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卷蒸汽動力機械篇.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