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輝公祠,又稱為“楊氏家廟”。
地理位置: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
廟堂歷史
圖為近年修葺楊氏
家廟。楊輝公祠大約於清雍正、乾隆年間始建,清末擴建,總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左右。祠堂坐東向西,為梯狀布局的後圍居室半包圍結構,以廳堂為中軸線排連,整座祠堂均勻對稱,由上廳、下廳、大屋間、迴廊、天井和兩側耳房等組成。上廳略高,左右大屋間略低,左右迴廊各有一扇門,迴廊低下一階連線下廳。上廳正堂設神龕,正中懸掛芷溪楊背楊氏九世祖輝公和十世祖延貴公考妣畫像,像後為輝公牌位,神龕上方懸掛一塊木質匾額,題書“恆德堂”,書體取正楷,筆酣墨飽,冠冕渾成。左右各有一小神龕,原是左昭右穆的先祖牌位。上廳左右兩壁白底黑字題寫“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為模仿南宋理學名家朱熹書法風格。上廳前為拱型卷棚頂,卷棚每隔約一尺用雕成竹節狀的拱形木條鑲嵌固定,美觀實用。整座祠堂的地板都用三合土夯打而成,堅固耐磨,光滑如鏡。所有屋樑兩端都有精美雕刻,上、下兩廳主要以“四點金”支撐,中心為大天井,因此祠內光線充足、空氣暢通。
祠堂建成時,門前有一個360平方米左右的鵝卵石砌圖案的雨坪,大門兩側立石鼓一對、石獅一對、石旗桿二對,左側挖有一口水井,井邊立有一座貞節石牌坊。雨坪前為一月池,植有荷花,月池後建有台面4.5米寬的戲台。過去,喜慶吉日常有戲曲演出,土地革命時期的萬人大會和鎮反時期的宣判大會也都在此戲台舉行。蘇維埃時期,芷溪成立娛樂文化俱樂部,芷溪漢劇團在此戲台演出過《赤葉河》、《白毛女》等大型歌劇,並且一直興盛到全國解放。因文革毀壞和建供銷社,現僅剩石鼓和石獅,門前雨坪則改建成農貿市場。楊輝公祠歷來是芷溪的娛樂文化中心,文革後設為文化室,祠內報刊雜誌齊全,每逢春節期間常有舉辦猜燈謎、象棋比賽、古樂演奏等文娛活動,2004年闢為芷溪文化中心民間樂隊活動室。
祠堂大門原有一座二層的斗拱木牌樓,斗拱下方懸掛“楊氏家廟”牌匾。一般來講,只有當地的開基祖或者是上代祖宗的祠堂才可以稱家廟,而輝公位列楊背楊氏九世祖,其祠堂稱家廟,足見輝公在楊背楊氏家族中的地位。輝公生於明成化二年(1466年),卒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其偉大功績在於帶領子孫艱苦創業,把原是一片沼澤的湖洋塘開發成為宜耕宜居的美麗家園。輝公一脈現已傳至二十九代,芷溪楊姓多數為其後裔。祠堂現存四塊子孫的功德牌匾,分別為楊顯桂、升秀、楊鋒、成章、成高五代裔孫仝立的“州司馬”、楊彪、楊斌兄弟的“兄弟登科”、楊建的“經魁”和楊煥藜的“孝廉方正”。其中,楊顯桂是將古蘇州花燈傳入芷溪之人,楊彪、楊斌兄弟則是乾隆庚午同科同榜的武舉人,“兄弟登科”在鄉梓一時傳為佳話,楊彪次年還聯捷武進士。其他裔孫中,仕宦或是商賈都有大成之人,餘慶堂堪稱芷溪的書香門第,一脈連續七代出秀才,更有“一巡二院三典史九文十武四監生”,楊登璐、楊福、楊廉等裔孫曾任知縣聞名於外,楊雲岩和楊峻亭、楊西林父子三人還成就了“兩代三個百萬公”。
相關傳說
楊輝公祠因為座落於市,且左側有水井,所以過去很多屠夫都在門前雨坪屠宰豬牛,但是祠堂內從來聞不到腥臭味,因此“門前屠宰場,祠內無腥臭”被稱為芷溪三奇之一。據說,楊輝公祠是虎形,兩側耳房為虎爪,大門外的柵欄為虎牙,故而有人提出“老虎吃肉”的怪誕之說,是否與祠內建築材料有關,抑或是建祠時做過化學處理,真正的答案尚待科學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