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4年建山東濟寧地區館裡鄉、山東濟寧地區楊營鄉。1996年,濟寧市館裡鄉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館裡、胡台廟、蔚營、程垓、賈莊、榮莊、王莊、西李莊、東李莊、張莊、李閣、師莊、太平集、太平王、大侯、窪李、陳營、丁莊、孫莊、劉先莊、靳莊、馮莊、董相白、侯莊、吳莊、耿樓、李大郭、董樓、劉普橋、周樓、艾莊、大楊、東張莊、姚莊、劉莊35個行政村;濟寧市楊營鄉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楊營、東張莊、郭金台、南小吳、李莊、野豬淖、侯道溝、侯寺、五里廟、曹莊、丁莊、大吳、前李莊、張水坑、高樓、薛閣、高垓、東高莊、高大廟、蔡莊、柏莊、窪王、王連坡、碌碡廟、張樓、莊垓26個行政村。1999年12月,撤銷濟寧市楊營鄉,設立濟寧市楊營鎮。2000年12月,撤銷濟寧市館裡鄉,併入濟寧市楊營鎮。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濟寧市楊營鎮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境西部,鎮機關駐地距濟寧市梁山縣政府所在地13公里,東與濟寧市梁山街道相接,北與濟寧市壽張集鄉、濟寧市小路口鎮交界,西與濟寧市黑虎廟鄉接壤,南與濟寧市馬營鎮及山東省菏澤市的鄆城縣毗鄰。
自然狀況
該鎮地處平原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東西最大距離13.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公里,總面積730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73公頃。主要河流有琉璃河、金碼河,境內流長16.3公里,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地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大豆、花生等。全鎮植被面積6059公頃,覆蓋率83%。
全鎮轄61個行政村, 總人口5.2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5‰。全鎮少數民族有壯族、回族、朝鮮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106人,占全鎮人口總數的0.2%。全鎮有王、張、侯、高等101個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經濟狀況
198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683萬元; 2000年為5.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總收入1.51億元, 第二產業2.2億元,第三產業1.59億元。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08萬元,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餘額2.1億元。該鎮以民營經濟強盛聞名,全鎮固定資產10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40餘家。 重點企業有:山東魯潤京九石化有限公司,山東良福製藥有限公司,山東省金鑫水泥製品有限公司,山東水滸集團,山東濟寧水泊石棉橡膠板有限公司,山東魯南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山東省遠洋澱粉製品有限公司,濟寧市澱粉機械研究所。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濟寧市中禾康國家糧食儲備庫也建在該鎮境內。上述企業促進了濟寧市楊營鎮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
獲得榮譽
2000年, 該鎮有3個企業的納稅額分別位居山東省濟寧市民營企業第一、第二和第七位,鎮財政收入在濟寧全市14個鄉鎮中列第一位。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省農業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濟寧市體育先進單位,濟寧市老幹部工作先進單位,濟寧市黨員電教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寧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鄉鎮, 濟寧市孔孟之鄉鄉鎮之星,濟寧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濟寧市市級文明單位等。2000年,列入濟寧市委、濟寧市政府表彰的經濟強鎮。
大事記 1939年8月1日,山東省壽張縣抗日政府在濟寧碌碡廟村舉行成立大會,楊勇主持會議並做重要講話,楊啟璜當選為縣長。
1940年10月12日,駐張坊據點的日偽軍約80餘人到大楊莊(今山東大楊村)搶糧,遭到大楊莊民兵阻擊,激戰3小時,日偽軍倉惶逃回據點。
是年12月,日偽軍在大侯村西設武裝據點,駐日偽軍一部。
1942年1月, 駐山東鄆城之敵在野豬淖村安設據點,駐日偽軍一部,到處搶糧抓人,破壞地下抗日工作。
是年11月,山東省昆張支隊隊長吳忠和管學思率一中隊在小吳據點附近進行偵察活動,遭到四五百名偽軍的圍擊。吳忠採用靈活的戰術在楊營村設伏,誘其進入伏擊圈,斃傷偽軍數十人,俘40餘人。
是年12月,大侯村偽據點之敵進攻劉普橋村,昆張支隊英勇出擊,斃敵50餘人,繳獲匣槍2支、步槍數十支。
1956年7月,賈莊村村民在宋金河古道挖出一隻木船,楠木製作,長17米,寬3.3米,艙深2米,13個艙位;出土兵器上刻有“洪武五年造”等字樣,現存於山東省博物館。
1984年2月,中共山東濟寧市楊營鄉委員會、濟寧市楊營鄉人民政府成立。是年3月,召開了中共濟寧市楊營鄉第一次代表大會、濟寧市楊營鄉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王孟田為鄉黨委書記,程立鑾為鄉長。
是年7月, 東李莊村中洪拳師李相山,自籌資金創辦山東濟寧市梁山水泊武館。次年,山東省省長李昌安到濟寧水泊武館視察,國家體委副主任、全國武協主席徐才到山東濟寧武館指導。
1992年3月,京九鐵路山東梁山段線路工程全面動工,跨越濟寧市楊營鄉境4.5公里。
是年11月28日,京九鐵路梁山站在鄉境內動工興建,占地面積21.2公頃。
1993年8月4日,境內普降暴雨達310.7毫米,琉璃河決口,遭受百年不遇的災害。山東省省委書記姜春雲在山東省濟寧市有關領導陪同下來濟寧市楊營鄉視察災情,慰問災民。
1994年11月, 鄉政府新院動工興建。新址位於梁山火車站東,公明大道北側。1996年5月鄉政府新院落成,政府駐地搬遷。
是年7月, 畢業於安徽財貿學院的高文勝,放棄優越的工作,回鄉創辦山東省魯南兄弟食品有限公司,並開發研製出粉條換代產品--冷凍粉條。
1997年4月1日,山東魯潤京九石化有限公司動工興建全國第一條股份制民營鐵路石油專用線,全長660米,並建京九沿線最大的油庫。
是年11月11日,山東省省委書記吳官正在山東省濟寧市委書記王修智、山東濟寧市長王仁元陪同下,視察山東省魯潤京九石化公司。
1998年1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在濟寧市楊營鄉境內設立山東省省級經濟開發區--山東濟寧(梁山) 對外加工貿易區(以下簡稱山東加工貿易區)。規劃面積600公頃,規劃區人口1萬人,設立加工貿易區黨工委、加工貿易區管委會,下設黨政辦公室、招商、城建環保、財政、土管、公安6個副科級單位。
是年9月,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山東濟寧中禾康國家糧食儲備庫動工興建,總投資1.2億元,占地17公頃,設計儲量為1.25億公斤,建鐵路專用線1900米。
1999年1月, 曾在北京總參謀部防化工程學院任教官的碩士研究生李蘭蘊,回家鄉李閣村任村黨支部書記,成為濟寧市首位碩士村官。並投資2000餘萬元,在大侯、李閣兩村之間建占地2.7公頃的山東良福製藥有限公司新廠區。
是年12月23日,山東省政府批准並公布濟寧市楊營鄉更名為濟寧市楊營鎮。
2000年2月29日,濟寧市楊營鎮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山東省省級中心鎮。
是年10月21日,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李殿魁在濟寧市、梁山縣有關領導陪同下,視察濟寧市楊營鎮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是年12月5日, 濟寧市梁山縣人民政府下達了濟寧市梁山縣楊營鎮、濟寧市梁山縣館裡鄉合併為濟寧市梁山縣楊營鎮的決定。10日,兩鄉鎮工作人員集中在濟寧市梁山縣楊營鎮辦公。
2015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鎮、山東省政府批准為山東省省級中心鎮。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 糧食畝產僅40.5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170公斤。自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單產、總產大幅度提高。1984年,全鎮糧食平均畝產313公斤,總產2053萬公斤,農業總產值為2068萬元。進入90年代,採取了“發展兩高一優農業,調整最佳化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重大舉措,農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種植業由糧棉型、 產量型的單一結構向糧經間作、立體種植、高產高效發展。1996年,該鎮承擔了國家“863”計畫轉基因抗蟲棉GK-12繁育任務,在劉仙莊村建立7公頃試驗田,採用“小麥--棉花”“四·二”式間作模式及地膜覆蓋新技術,平均畝產小麥300公斤、皮棉105.5公斤、棉種164.5公斤,畝產值3200元,創歷史最高記錄。1997年,全鎮推廣種植抗蟲棉GK-12達1140公頃,建成山東省最大的抗蟲棉繁育基地。2000年,全鎮抗蟲棉種植面積1534公頃,棉花總產值35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6%。
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 全鎮發展各類養殖專業戶900餘戶,以飼養牛、羊、豬、雞為主,牛存欄量2100頭,羊7500餘只,生豬2400頭,雞10萬餘只。小尾寒羊是當地特產, 劉莊村是飼養小尾寒羊的專業村,平均每戶養羊12隻,全村每年外調商品羊3500多隻,人均增收500元。
200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27億元,其中種植業7704萬元、林果業1003萬元、畜牧業3472萬元、 漁業532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6996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955公頃,經濟作物3041公頃,糧、經作物產值比為10∶11.7。
第二產業
1984年,全鎮第二產業從業人員860人,實現產值1310萬元,利稅108萬元;2000年,全鎮第二產業從業人員6845人,實現產值1.92億元,利稅2604萬元。
工業:1984年,全鎮僅有村辦紡紗廠1處,家庭式粉條作坊51處,糖稀作坊12處,木器加工9處,從業人員610人,固定資產500萬元,年產值800萬元,利稅68萬元。90年代,全鎮工業經濟大發展,特別是自京九鐵路全線貫通、鎮內設立加工貿易區以後,楊營鎮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政策優勢,從最佳化投資環境著手,多舉措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鎮工業取得長足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建材化工、機械製造、石棉製品、滌棉紡織為支柱的工業體系。2000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61個,從業人員2365人,產品198種,年末固定資產原值1.1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89億元,創利稅2575萬元。
為加快加工貿易區的發展,楊營鎮採取“一區多園”的建設方式,對加工貿易區進行了統一規劃,建立四個經濟園區,即以麵粉、飼料、紡織業為主的水滸工業園,以醫藥、機械製造業為主的良福高科技園,以農副產品加工、通信線桿製造及倉儲業為主的京九工貿園,以納米材料、電子元件、熱敏陶瓷為主的梁山民營科技工業園,以塗料生產加工為主的塗料工業園。園區基礎設施齊全,已基本達到“六通一平”(六通:路、供水、排水、電力、通信、有線電視;一平:場地平整)。對進區企業、項目均實行“一站式”服務與“封閉式”管理。有2個項目已開工建設,6個項目正在洽談中。
建築業:建國後,建築業逐漸發展成為繼粉條加工業之後的又一較大產業,其中王連坡村以泥瓦工匠著稱,薛閣村以石匠著稱。該行業季節性從業人員4500餘人,每年有大批人員遠赴東北三省參加工程建設。楊營鎮建築安裝工程公司成立於1996年,有專業技術人員23人,職工197人,年創產值340萬元,實現利稅29萬元。承建的楊營地稅分局營業樓被評為“濟寧市優質工程”。
第三產業
1984年, 全鎮僅有集市1處,各類店鋪150餘家,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70人,年創產值105萬元,利稅9.5萬元。90年代,第三產業步入快車道。公明大道的建成通車,京九鐵路的全線貫通,加工貿易區的設立,有力地促進了楊營鎮的第二產業,帶動了第三產業。山東魯潤京九石化有限公司主營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等石化產品的代儲、承運及銷售,以優質的服務贏得了信譽,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0年,該公司固定資產達到196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1750萬元,上繳稅金1008萬元,納稅額居濟寧市民營企業第一位。山東梁山中禾康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建成, 不僅吸納了當地勞動力200餘人,而且有效地促進了交通、運輸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全方位帶動楊營鎮乃至梁山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可停放大小車輛400餘輛、年成交地瓜及粉條2億公斤的專業批發市場的形成,使人流、物流相對集中,促進了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迅速發展。2000年下半年,該鎮著手規劃建設面積66.7公頃的公明湖公園,根據水滸故事設計旅遊娛樂項目,利用京九鐵路貫通南北的優勢,積極發展旅遊業,吸引國內外遊客“觀梁山、游公明湖”。至2000年底,全鎮建有3個農貿市場、 2條商業街、4處民營經濟園區,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已形成規模,金融、保險、郵電發展勢頭強勁,信息、旅遊業已拉開序幕。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078戶,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270人,年末固定資產原值1.15億元,實現總產值6414萬元,創利稅2740萬元。
特色產業
楊營鎮素有“粉條之鄉”的稱號,所產粉條在清朝被指定為貢品。由於歷史原因, 粉條加工業一度衰落。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粉條加工業逐漸復甦。1984年, 全鎮建有51處靠手工操作的家庭粉條作坊,雖然粉條銷路不錯,但因生產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經濟效益較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粉條加工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鎮政府因勢利導,制定出一系列加快粉條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組建起地瓜粉條購銷公司及占地13.5公頃的專業批發市場,粉條加工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魯南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壹分利澱粉製品有限公司、華豐冷凍粉條廠、紅太陽澱粉製品有限公司、遠洋澱粉製品有限公司、好漢澱粉製品有限公司等幾家科技含量高、年加工地瓜能力在200萬公斤以上的企業相繼建成投產,並開發出粉條換代產品--冷凍冬粉、 冷凍粉皮、冷凍澱粉、速食麵冬粉。一些小企業也紛紛擴大生產規模,加快技改步伐,提高產品檔次。2000年,全鎮擁有固定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澱粉製品生產廠1家, 500-1000萬元的7家,各類中小型生產廠485家;發展粉條生產專業村6個, 季節性從業人員1.5萬人; 共生產粉條及各類澱粉製品4000萬公斤,產值1.4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74%。產品不僅暢銷全國各地,而且還打入美、韓、日、俄羅斯等國際市場,澱粉製品出口交貨值50萬美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84年, 全鎮有聯中7所,教學點分散且設施簡陋,在校學生2100人;國小43所, 在校學生43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3%。1985年,政府投資、民眾集資對中學進行了統一規劃布局,興建中學4處,實現了校舍、課桌凳、操場、院牆、大門、廁所六配套, 達到省級驗收標準。1993年,設立農技校1處,建成農村成人教育二級辦學網路,培養農村各類技術人才累計5839人,形成了“辦農技校、富一方百姓”的科教興農熱潮。 1996年、1997年兩年間,鎮政府共投資700餘萬元,分別建高標準的教學樓兩棟。2000年,實行合校並點,將全鎮32所國小精減合併成25所。是年,辭退全部代課教師,對教師隊伍進行最佳化組合,實行競聘上崗,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截至2000年底, 全鎮共有中學2所,在校生3600人;國小25所,在校生4800人。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標準。2010年,楊營鎮第二初級中學與楊營鎮第一初級中學合併,校舍為原一中。後為國家輸送各類人才1609名,其中中專734名、大學專科534名、大學本科316名、獲碩士以上學位的25名。
2000年,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347名。自1984年以來,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43項。楊營鎮是中國棉花研究所指定的抗蟲棉繁育基地, 1996年成功地繁育出國家“863”計畫轉基因抗蟲棉GK-12。山東良福製藥有限公司研製的維A酸片劑為國家四類新藥,維A酸粉針劑為國家二類新藥。 山東新拓電子陶瓷有限公司研製的PTCR熱敏電阻發熱元件及開關控制型PTL元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農民發明家楊文月研製生產的澱粉余火烘乾機、澱粉抽空機分別獲得國家專利,研製的漏粉機、真空泵及分次性過濾小圓籮等產品,科技含量高,深受澱粉生產企業的歡迎。梁山縣中醫冷療專科醫院醫師高春蓮在全國第一屆名優新醫藥專家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她的《中醫冷療》論文,獲首屆全國疑難病學術研討會二等獎。
楊營鎮歷史悠久,勤勞的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地方戲曲、書法、剪紙等藝術代代相傳。1938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濟寧人來館裡村放映無聲電影,為梁山縣境內最早的電影放映活動。 1978年,劉仙莊村建成能容納3000餘人的劇院1處,並組建起山東梁山梆子劇團。1984年,楊營鎮建立廣播站。1998年,新華書店在該鎮建分店1處。1999年,有線電視在全鎮開通。
建國前,境內醫療條件較差,民眾基本是靠鄉村醫生治病,加上傷寒、痢疾、霍亂、天花、黑熱病等多種傳染病流行,人口死亡率較高。1956年,開始建立農村衛生室。1958年,試辦合作醫療。1968年,各生產大隊普遍建立衛生室。1971年,各衛生室配2-3名“赤腳醫生” 。1972年,全鎮實現合作醫療制度。1975年,梁山縣中西醫結合醫院建成,逐步發展成為設有急診科、腫瘤科、疑難病科等10個科室,16個專業,擁有大型彩色B超機1台,日本產心電圖機1台,200毫安X光機1台及生化全套設備的多功能醫院。 1989年1月,鎮計畫生育服務站建立。1990年,對個體營業醫生進行統一考核,實行持證上崗。1998年,改造、擴建鎮計畫生育服務站,建成集門診、化驗、治療、手術等於一體的規範化服務樓1座,購置4F-900L微波治療儀、丹尼爾自動殺菌淨手器、 XSP-16A顯微鏡等先進醫療設備多台。1999年,醫療改革實行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是年,鎮計畫生育服務站獲“濟寧市優秀計畫生育服務站”稱號。
楊營鎮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傳統武術源遠流長,習武民眾遍及全鎮。武術拳派以梅花拳、洪拳、佛漢拳為主。梅花拳主要分布在大侯、李莊、李閣、太平王、榮莊、曹莊、西李莊、窪李等村,代表人物有侯憲存、侯召剛;洪拳主要分布在東李莊、王莊、劉仙莊、胡台廟、董相白、王連坡等村,代表人物有李相山、王俊山;佛漢拳主要分布在丁莊、五里廟等村,代表人物有丁運孝、丁永武。大侯村素有“喝了大侯的水,就會伸伸胳膊踢踢腿”的美譽,是遠近聞名的武術村,曾成功地舉辦了梁山縣第二屆農民藝術節暨武術大比武,並獲得團體第一名,中央、省、市新聞媒體曾多次到村採訪。舞獅在楊營鎮歷史悠久,全鎮共有獅子60餘架。大侯、董相白、孫莊、東李莊的舞獅最負盛名,曾多次代表梁山縣到外地表演。全鎮各中、國小校均設有體育課,體育項目有體操、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跳繩、拔河、田徑、武術等。全鎮擁有田徑場5個,籃球場12個,燈光球場1個,桌球室15個。每年都組織人員參加市、縣舉辦的各種活動,並向市、縣體育部門輸送運動員11名。1999年,該鎮被評為體育先進單位,並代表梁山縣接受了全國體育先進縣復檢。
人民生活
建國前,廣大民眾過著半飢半飽的生活,年人均糧食僅7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40元。建國後,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58年前後3年, 由於“左”的錯誤影響,農業總產值下降,農民生活水平降到建國後最低點。70年代,農民以玉米、地瓜等粗糧為主食,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農民家庭的經濟收入顯著增加, 吃、穿、住、行發生巨大變化。1984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17元,人均糧食469公斤,以小麥為主食。進入90年代,人們由吃飽向吃好發展,雞、魚、 肉、蛋被端上飯桌,95%的農民搬進磚石結構的新居。高莊、楊營、高垓、高樓等村60%的農戶建起了二層小樓, 生活步入小康。全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3平方米,農民逐步向“居住樓房化、生活城市化”方向發展。全鎮電話裝機總量4000餘部,行動電話800餘部。 洗衣機、空調、家庭影院、機車等高檔消費品也逐漸進入普通農戶家中, 部分農民還購買了小汽車。 40%的農民和90%的企業職工加入社會保險。 1989年8月,投資建高標準敬老院1所,有20多位孤寡老人在此歡度晚年。獨生子女戶、殘疾人、 孤寡老人實行優待政策,獨生子女戶每年享受120元的獨生子女費,減免殘疾人、70歲以上老人的各種負擔。200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478元,較1984年增加2261元。
鎮村建設
1985年,建鄉以來修建的第一條公路--丁楊路(丁莊-楊營) 建成通車。1992年11月,京九鐵路梁山站的興建揭開了楊營鎮小城鎮建設的新篇章。1995年10月,連線梁山縣城和梁山火車站的公明路建成通車。 該路寬12米, 過楊營鎮境11公里。1996年5月,鎮政府在新址建黨政辦公樓、政法樓、計生樓各1座,總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1997年初,該鎮建立了以市場籌措為主、上級扶持及政府投資為輔、啟動民間資金等多元化小城鎮融資機制,把小城鎮建設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詳細規劃覆蓋率達90%以上。按總體規劃合理確定人口和用地規模,統籌安排工業、商業、居住、文化、市政和環境保護等各項建設。1997年8月,該鎮依託聊商公路(聊城-商丘)貫穿鎮境南北的優勢,積極發展“路帶”經濟,在聊商路兩側實施了商業街開發建設,先後建起商業樓800多間。 商業街總長1700米,寬60米,安裝了路燈,修築了下水道,設定了綠化帶。逐步發展成為集日用百貨、服裝布匹、菸酒糖茶、五金交電、建材化工、 農用物資、 餐飲服務、文化娛樂等諸多行業為一體的經濟商貿群體,年營業額1000多萬元, 納稅10餘萬元。1998年6月,該鎮委託濟寧市規劃設計院編制了楊營鎮總體規劃。 2000年,投資500萬元新修雙楊路、翠屏路、同心路、寨王路、天罡路。是年, 投資200萬元對火車站廣場改造、擴建,新建廣場6.9萬平方米,環廣場路1.2萬平方米, 中心花園0.8萬平方米,綠化植被1.6萬平方米,並增設“三縱三橫”6條大道, 已形成現代經濟園區的基本框架。近幾年來,共投入城鎮建設資金1.2億元,建造樓房1600多間,新修、改造街道110條,總長250公里,並開辦了電視差轉業務,完善了供排水系統及供電設施,安裝了程控電話。全鎮已實現“四通” (村村通電,通柏油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 。楊營鎮先後被評為濟寧市小城鎮建設明星鄉鎮、全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7年成立大楊村黨支部, 為壽張縣最早的黨支部之一。1939年8月,建立中共壽張縣楊營區委員會。1940年,全區共建黨支部19個。1984年2月,中共楊營鄉委員會成立, 下設黨支部26個,黨員515名。2000年12月,館裡鄉併入楊營鎮,成立中共楊營鎮委員會,共設黨支部70個,黨員1764名。鎮黨委先後被濟寧市委評為濟寧市老幹部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寧市黨員電教先進單位、濟寧市先進黨組織、市級文明單位。
基層政權建設
1939年8月1日,中共壽張縣抗日民主政府在碌碡廟村成立。是年,成立楊營區區公所。 1947年5月,楊營區劃歸鄆北縣,成立鄆北縣楊營區區公所。1949年,梁山縣成立,改為梁山縣楊營區公所。1955年11月, 楊營區區公所改稱黑虎廟區區公所。1958年2月,黑虎廟區劃分為黑虎廟鄉和楊營鄉。是年9月,楊營鄉併入“八一”人民公社。1984年2月,建立楊營鄉人民政府。2000年12月,館裡鄉併入,建立楊營鎮人民政府。
中共領導下的民眾組織 1939年8月,建立壽張縣楊營區抗日救國聯合會,1946年6月改稱壽張縣楊營區聯合會。1939年8月,建立壽張縣楊營區青年抗日救國會,194 5年8月改稱壽張縣楊營區青年委員會。1949年8月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楊營區委員會, 1958年2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楊營鄉委員會,1999年12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楊營鎮委員會。1939年8月,建立壽張縣楊營區婦女抗日聯合會,1945年9月改稱壽張縣楊營區婦女聯合會。 1958年2月設立楊營鄉婦女聯合會,1999年12月改稱楊營鎮婦女聯合會。1996年11月成立楊營鄉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2000年成立楊營鎮計畫生育協會。
楊營鎮現實行區(加工貿易區)、鎮合一體制。
現任縣長助理、加工貿易區黨工委
書記、鎮黨委書記:薛兆福
現任加工貿易區管委會主任、鎮長:李超
人物簡介
高默(1586~1639) 字玄之,號西邑,系黑虎廟村高氏先祖。自幼聰穎好學,20歲中秀才。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考取進士。歷任元氏縣令、湖廣按察知司事、寧國府太平縣知縣、衛輝府教授、國子監博士、刑部四川司主事、江西司郎中、湖廣清吏司郎中。天啟六年(1626年),因受魏忠賢陷害被革職。天啟七年(1627年)官復原職。翌年,被晉封為奉政大夫。崇禎二年(1629年)因力參德藩,被貶為河南知府。後因不滿腐敗朝政,掛印歸田。崇禎十二年(1639年)卒於家中,葬於現楊營鎮莊垓村南。高默文學方面很有成就,流傳至今的詩文有《參德藩疏》《陳情稿》《梅花堂詩》等。
賈振堂(1920~1947) 賈莊村人。1938年3月入伍,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8月在開封市犧牲。生前任華野八師二十四團團長。
馬達(1915~1973) 原名馬鳳魁,梁山鎮馬廟村人。1935年春入黨,是梁山縣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1938年在楊營一帶組織了“抗日動員委員會”。是年8月,任中共壽張縣抗日民主政府第四區區長。他帶領四區武工隊,深入敵後,割電線、端炮樓、打鬼子、除漢奸,在楊營一帶開展抗日活動。1947年,四區劃歸鄆北縣,馬達任鄆北縣縣委書記兼縣長,後歷任菏澤專署武裝部長,平原省濮陽縣縣長、縣委書記,濮陽地委委員。建國後,歷任河北省井陘礦務局副局長、撫順礦務局基建局局長、錦州市南票礦務局局長、錦州市燃化局局長。1973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趙學忠 1918年生,董相白村人。1938年11月參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地方剿匪、平漢戰役、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解放南京、西南大進軍。歷任東進支隊一分區宣傳員,壽張縣七區指導員,東進支隊二分區教導隊文化教員,十八軍五十二師九團會計、軍械科參謀、財政處審計、總兵站會計。1955年因冤案由西藏回原籍,1983年得以平反。
李相山 1921年生, 東李莊村人。中共黨員,中洪拳名師,以掌、肘功夫見長。1938年參加抗日動員委員會, 追隨馬達抗日,曾以高超武功連殺3名日軍、2名偽軍,掩護抗日部隊安全撤退。1984年7月自籌資金創辦梁山水泊武館,共培訓學員800餘名,向國家輸送武術人才80餘名。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農民日報》《大眾日報》《武林》雜誌等10多家單位對他進行了採訪報導。
劉玉勤 1940年12月生,劉莊村人。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楊營鎮科技副鎮長、山東水滸集團公司董事長。歷任劉莊村黨支部書記、梁山縣第三棉紡織廠廠長、山東梁山陽光紡織有限公司經理。 他把一個初建時僅有816枚紗錠的小棉紡織廠發展成為擁有資產3000餘萬元,集紡織、毛絨玩具、制動設備、麵粉加工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是梁山縣知名的農民企業家。1990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
孫長勤 1942年8月生, 孫莊村人。中共黨員,助理農藝師,楊營鎮科技副鎮長兼孫莊村黨支部書記。1996年,他組織實施了國家“863”計畫轉基因抗蟲棉GK-12繁育工作,並首先採用了“小麥--棉花”“四·二”式間作模式及地膜覆蓋新技術,次年在鎮境內建成全省最大的抗蟲棉繁育基地。先後被山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授予濟寧市“優秀科技人才”稱號。
溫茂文 1958年6月生, 梁山鎮姜莊村人。中共黨員,山東魯潤京九石化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濟寧市知名民營企業家。歷任姜莊村生產隊長、梁山扶貧加油站站長。1996年投資1200萬元在楊營鎮建山東魯潤京九石化有限公司,修建全國第一條股份制民營鐵路石油專用線, 建起京九線上最大的油庫。 先後被評為“濟寧市勞動模範”“濟寧市優秀共產黨員”。
李蘭蘊 1963年1月生, 李閣村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山東梁山良福集團董事長。 1993年7月,辭去北京總參防化工程學院營級教員職務,轉業回家鄉創辦山東良福製藥有限公司。 1999年1月,任李閣村黨支部書記,成為濟寧市首位碩士村官。是年,投資2000餘萬元在楊營鎮境內建起山東良福製藥有限公司新廠區,並組建起山東梁山良福集團。研製的維A酸片劑為國家四類新藥,填補了國內空白;維A酸粉針劑為國家二類新藥,被國際上譽為抗癌藥物三大發現之一。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大眾日報》等新聞媒體對他進行了採訪報導。1999年當選為濟寧市人大代表,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軍轉幹部”“省優秀共產黨員”。
代碼及城鄉分類
370832105:~200 220東張莊村 ~201 220郭金台村 ~202 122南小吳村 ~203 220李莊村 ~204 220野豬淖村 ~205 220前李莊村 ~206 121張水坑村 ~207 220侯道溝村 ~208 220五里廟村 ~209 220曹莊村 ~210 220丁莊村 ~211 220大吳村 ~212 220侯寺村 ~213 122高樓村 ~214 122薛閣村 ~215 122高垓村 ~216 122高莊村 ~217 122楊營村 ~218 122高大廟村 ~219 220蔡莊村 ~220 220柏莊村 ~221 220窪王村 ~222 220王連坡村 ~223 220張樓村 ~224 220碌朱廟村 ~225 220莊垓村 ~226 220館裡村 ~228 220劉仙莊村 ~229 220孫莊村 ~230 220窪李村 ~231 220師莊村 ~232 220王莊村 ~233 220榮莊村 ~234 220西李莊村 ~235 220東李莊村 ~236 220蔚營村 ~237 220程垓村 ~238 220胡台廟村 ~239 220賈莊村 ~240 220西張莊村 ~242 220太平王村 ~243 220太平集村 ~244 220東丁莊村 ~245 220陳營村 ~246 220耿樓村 ~247 220馮莊村 ~248 220董相白村 ~249 220侯莊村 ~250 220李大郭村 ~251 220靳莊村 ~252 220吳莊村 ~253 220劉普橋村 ~254 220大楊村 ~255 220艾莊村 ~256 220周樓村 ~257 220張莊村 ~258 220姚莊村 ~259 220劉莊村 ~260 220董樓村 ~261 220良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