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楊漢三自幼受父楊德齡嚴教,7歲人村學,14歲進縣高等國小堂,16歲考取河汾中學,23歲就讀山西大學。在學生時期,曾聯絡同學和城鄉中國小師生反對縣商務會與縣公署勾結,用紙幣兌換銀元的欺騙行為,迫使知事呂連奎在縣公署門上掛出“無面見父老”的公告,追回騙取贓款一萬餘元,事後呂棄職遁逃。民國17年(1928),他與旅並同鄉同學馬登程以《牖民叢刊》,宣傳進步思想,披露社會黑暗,受當局通緝,遂往寧夏投軍馮玉祥部。民國21年,返晉入并州大學政法系續讀。
民國26年(1937)漢三由並返里,任教於大孝堡高級國小校,並加入“犧盟會”。次年任孝義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二區區長。民國28年,參加了“秋林集訓”。在“集訓”期間,他不為閻錫山“政統論”所迷,不為“官圖論”所動,毅然返回孝義縣邊山地區投身抗日第一線。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個人成就
抗戰勝利,他任孝義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領導廣大貧苦農民廢除暴政,鋤奸反霸,生產自救。
民國36年(1947)在“三查”運動中,因家庭出身和社會關係問題停職受審查,翌年,甄別平反。
從離石縣赴晉中地委接受新任務途中,路過家門都沒有探視年已古稀的母親和分別已久的妻兒。
1948年6月,汾陽縣城解放,中共晉中地委即派楊漢三() 來汾籌備恢復汾酒生產。要求必須在中秋節前讓人民喝上汾酒,並要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前夕,把新生產的汾酒送到北京。他們找回郝瑞斌等6名老工人,由晉中專署撥供高粱200石,在義泉泳舊廠址組織恢復生產。當年9月16日投產,日產20公斤,到年底日產達250公斤,並在年內恢復了竹葉青酒生產。於民國37年(1948)9月16日奇蹟般地生產出了“老白汾”,完成了“要讓解放區人民中秋節喝上老白汾”,“要將國內外享有盛譽之名酒擺在全國首屆政協會議的宴席上”的重任。1949年9月10日貯存了將近一年的老白汾酒,經過長途轉運,被正式擺在“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國宴席桌上,多么令人激動啊!這是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特別囑咐安排的第一次國宴用酒,鞏固了中華第一文化名酒杏花村汾酒的“最早國酒”的社會地位。
楊漢三於1949年奉命南下湖南省,先後任湘潭專署文教科長、地委統戰部長、副專員、省參事室副主任等職。
1971年從湖南省幹校退休攜家回到孝義。1977年被山西省書法協會吸收為會員。1979年當選為孝義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在離孝赴湘時,將僅有的一條黃布馬搭、一架風鏡和一塊油布,全部歸公。
1977年中共湖南省委派人來孝看望、詢問修房需多少錢,被他婉言辭謝。次年,在地震中房屋受損,家人如實向中共湖南省委反映了情況,匯來修繕費1000元。他知曉後,召開家庭成員會。立言“要記住,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也不要向組織伸手!”他曾著手撰寫《革命鬥爭回憶錄》以啟迪後人。
1979年,偕本縣名士侯佑誠等倡導向社會集資,創辦了私立孝義縣五愛學校。他還是一位武功嫻熟,擅長書畫,熱心傳世的學人。
1981年病逝,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