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沐[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

楊沐[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

楊沐(1946年6月4日—2018年6月6日),江蘇蘇州人,196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長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工作。2018年6月6日,楊沐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72歲。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楊沐楊沐
1988-1992年,訪問學者,英國牛津大學

1988年,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

1981年,工商管理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

1970年,船舶工程學士,上海交通大學

學術研究

研究方向

東亞經濟整合

國際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

中國產業競爭力

中國企業海外購併

學術職務(ACADEMICMEMBERSHIPS)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中國經濟研究系列英文叢書(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主編

研究成果

(RESEARCH)

楊沐:“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和東南亞的互通互聯”,《隆道觀察》,2015年第3期,新加坡,2015年6月。

楊沐:“中國和日本高鐵在東南亞競爭的三方演義”,《聯合早報》,2015年4月25日。

楊沐:“中國如何讓世界接受一帶一路?”,《鳳凰周刊》,2014年第33期,香港,2014年11月25日。

楊沐:“中國和東協互聯互通合作的進展和向西開放”,林文勛,鄭永年主編:《中國向西開放:歷史與現實的考察—第四屆西南論壇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14年11月。

楊沐:“新加坡的物流業和高端物流”,呂元禮,陳家喜主編:《新加坡研究2013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14年1月。

楊沐:“東亞經濟整合中的合縱與連橫”,鄭永年,林文勛主編:《21世紀的中國邊疆治理與發展—第二屆西南論壇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13年1月。

楊沐:“從二桃殺三士看兩島亂三國”,《聯合早報》,2012年11月2日。

楊沐:“亞洲經濟新增長點”,《資本(CAPITALASIA)》,2012年1月,第11期。Malaysia,Indonesia,Singapore,Brunei,HongKong,Vietnam。

楊沐:“2011年新加坡大選就是分水嶺?”,《國際關係研究月刊GSJ》,香港,2011年,第4期。楊沐:“李光耀和朴正熙的治國思想研究”,《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7月,第4期。

楊沐:“頁岩氣革命能讓美國經濟回春嗎?”,《聯合早報》,2011年6月18日。

楊沐,張秀瓊:“新加坡是怎樣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觀察》,廣州,中國,2011年第一期。

楊沐:“共同維護南中國海的和平和發展”,《聯合早報》,2010年9月8日。

楊沐:“是騰籠換鳥還是換籠養鳥?--如何看以富士康為代表的“代工”企業的升級換代”,《聯合早報》,2010年6月12日。

楊沐:“東亞發展模式中的學習和治理及其相關性”,《深圳大學學報》第27卷第3期,深圳,2010年5月。

楊沐:“形成中國和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中的良性循環”,《聯合早報》,2010年1月12日。

楊沐:“從雷曼迷你債案例看新加坡多突發事件的治理”,呂元禮主編:《新加坡研究》,第1卷,重慶出版社,2009年11月。

楊沐:“新加坡的人民協會和社區建設”,呂元禮主編:《新加坡研究》,第1卷,重慶出版社,2009年11月。

楊沐:“加快東亞的海洋合作刻不容緩”,《聯合早報》,2009年10月14日。

楊沐:“對中國西部大開發十年的反思”,《聯合早報》,2009年9月25日。楊沐:“世界經濟復甦和東亞經濟合作新時期”,《聯合早報》,2009年9月2日。

楊沐:“西部大開發和中國發展模式”,《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9月1日。楊沐:“警惕世界所面臨的美元陷阱”,《聯合早報》,2009年6月17日。

楊沐:“金融危機催生東亞貨幣基金”,《聯合早報》,2009年6月5日。

楊沐:“切莫低估中國內需市場的增長潛力”,《聯合早報》,2009年5月28日。

楊沐,盛思鑫:“探尋新形勢下澳門可持續發展之路”,《經濟機構的最佳化與公共財政的保障》,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出版,2009年。

楊沐:“世界的中國時代和新加坡品牌”,《聯合早報》,2009年5月14日。

楊沐:“談增加就業要靠企業家”,《聯合早報》,2009年4月29日。

楊沐:“中國上市公司的報表可信嗎?”,《聯合早報》,2009年4月23日。

楊沐:“降低中國的外匯儲備風險可從哪兒開始?”,《聯合早報》,2009年4月16日。

楊沐:“從雷曼迷你債案例看新加坡對突發事件的治理”,《經濟和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第二期,2009年3月25日,北京。

楊沐:“美國金融危機是全球經濟下跌之最終根源”,《聯合早報》,2009年3月6日。

楊沐:“警惕美國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黑洞”,《聯合早報》,2009年2月25日。

楊沐:“東亞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合作之路”,《聯合早報》,2009年2月19日。楊沐:“農民工再就業的主要出路在大都市”,《聯合早報》,2009年2月12日。

楊沐:“別讓微笑曲線哭泣”,《聯合早報》,2009年1月22日。

楊沐:“中國正在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聯合早報》,2009年1月15日。

黃朝翰,楊沐:“2009年中國經濟面臨急劇下降的風險”,《聯合早報》,2009年1月9日。

楊沐:“人民幣區域化和中國與東協的金融合作”,《聯合早報》,2009年1月7日。

楊沐:“毒奶粉事件和中國的奶製品產業政策”,鄭永年,潘國駒主編:《中國奶粉事件與治理危機》,八方文化創作室,2009年1月,新加坡,

黃朝翰,楊沐:《EAIWOKINGPAPER》No.67:2009年中國經濟面臨急劇下降的危機,2009年1月22日。

楊沐:“哪個國家更有錢?”,《聯合早報》,2008年12月24日,新加坡

楊沐:“人民幣匯率該升還是該降?”,《聯合早報》,2008年12月16日,新加坡

楊沐:“中國在國際油價跌聲中的機會”,《聯合早報》,2008年12月11日,新加坡

楊沐:“北京奧運後的中國股市會大跌嗎?”,《EAIBulletin》,April2008,Singapore。轉載於《聯合早報》,2008年3月18日,新加坡

楊沐:“東亞發展的雁行模式:從經濟起飛到民主政治”。《二十一世紀》,2008年2月號,香港

黃朝翰,楊沐:“2008年的中國經濟:高增長是騎虎難下”,《聯合早報》,2008年1月23日(一),1月24日(二),新加坡

楊沐:“開徵奢侈消費稅,專項用於扶貧”,林雙林,劉怡,錢立主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探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北京

楊沐:“給百姓以財富創造財富的權利—十七大報告首提讓更多民眾擁有財產性收入”,《EAIBulletin》,December2007,Singapore

楊沐:“新加坡的動態管治”,《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十一月,鄭州黃朝翰,楊沐:“關注高速運行的中國經濟列車”。《同舟共濟》,2007年第5期,廣州

黃朝翰,楊沐:“關於對泛北部灣經濟協作方案的評論(內部報告)”。中國東協商務理事會秘書處,2007年5月25日,北京

黃朝翰,楊沐:“關於對泛北部灣經濟協作的可行性報告的建議(內部報告)”。中國東協商務理事會秘書處,2007年6月15日,北京

黃朝翰,楊沐:“知識吸收與東亞文明的興起”。《二十一世紀》,2007年四月號,香港

黃朝翰,楊沐:“2006年的中國經濟:改善巨觀管理,實現持續增長”。《聯合早報》,2007年1月29日,新加坡

黃朝翰,楊沐:“從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看中國的三農問題”。中國中信出版社《比較》雜誌,2006年第七期,北京

黃朝翰,楊沐:“2005:促使中國思考經濟轉型的一年”。《聯合早報》,2006年1月27日和28日,新加坡“全球化帶給中國的新機會”,《中國行銷傳布網》28-06-2005北京

《如何在全球成功開展業務》,翻譯,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北京

《開發人的潛能的新方法》,翻譯,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北京

《建立有效的客戶服務管理》,翻譯,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北京

《企業領袖的生命周期》,翻譯,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北京

《China’sRuralEntrepreneurs》,CoauthorwithProf.JohnWong,MaRong,TimeAcademicPress,1995Singapore

“ChinaTacklesProblemofStateCompanies”,UBSInternational,1995Zurick“MoreHighInflationandHighGrowthforChina”,BusinessTime,03-02-1995,Singapore“COSCOInvestmentLtd”,EquityStudy,UBS,03-01-1995,Singapore

“Singapore’sInvestmentinChina”,EquityStudy,UBS,04-11-1994,Singapore“中國鄉鎮企業的奇蹟—30個鄉鎮企業調查的綜合分析”,《中國社會科學輯刊》,15-11-1994,香港

“新加坡的新戰略:國際經濟合作的中間人”,《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第四期,1994,北京

“OpportunityforInvestorsinChina’sState-ownedEnterprises”,SESJournal,July1994,Singapore“ANewOpportunityforForeignInvestors—theSaleofSOEsinChina”,IEAPEpaper,July1994,Singapore“東南亞與中華經濟協作系統的競爭與合作”,《亞太經濟》,94.1,福州

“新加坡的國有企業為什麼能不虧損”,《環球企業家》,93.11,北京

“朱容基的大刀闊斧與中國金融的併發症“,《21工程》,93.9,新加坡

“IsBeijingLosingItsGriponProvinces”,BusinessTime,29-09-1993,Singapore

“ReformingChina’sTaxSystemProblems&Prospects”,IEAPEBackgroundBrief,No.60,30-08-1003,Singapore

“HaveTriagularDebtsBeenClearedinChina”,IEAPEBackgroundBriefNo.58,22-07-1993,Singapore

“TheStock-BuyingFeverinChinaandItsBackground”,IEAPEChinaNewsAnalysisNo.8,20-08-1992,Singapore

《產業政策研究》,上海三聯書店,1989.4。上海

“關於發展我國輕工產品出口的幾點思考”,《工業經濟管理叢刊》,1988.8,北京

“全面正確地認識和執行外向發展戰略”,和季崇威合作,《人民日報》,1988.7.18,北京(獲1988年度孫冶方經濟學獎)“對中國計算機工業發展戰略的再思考”,和祝維沙合作,《工業經濟管理叢刊》,1988.6,北京

“麻薩諸塞州的經濟奇蹟是怎樣創造出來的?”,《美國研究參考資料》,1988.4,北京

《國外產業政策研究》,周叔蓮,楊沐主編,經濟管理出版社,1988.4

“企業法人制度和國有企業模式的再造”,和劉紀鵬合作,《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88.2,北京

“二十一世紀中國工業的前景”,《未來與發展》,1988.1,北京

《產業政策問題探索》,周叔蓮,楊沐主編,經濟管理出版社,1987.12,北京

“廣東經濟外向發展情況的調查研究”,《工業經濟管理叢刊》,1987.8,北京

“儘快使國有企業成為真正的法人企業”,和唐豐義合作,《經濟研究》,1987.7,北京

“各國產業政策比較”,《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87.4。北京

“美國夢,日本熱,英國病及其它”,《讀書》,1987.1。北京

“論企業的經濟人行為”,《南京大學學報》,1986年增刊,南京

“中國傳統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未來投資重點的選擇”,《中青年經濟論壇》,1986.5。天津

“對我國七五時期船舶需求的幾點看法”,《船舶工業》,1986.4,北京

《企業家的戰略頭腦》,日本大前研一著,楊沐等譯,三聯書店出版,1986,1。北京

“產業結構政策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學報》,1986.3。北京

“需求管理應與供給管理相結合”,《經濟研究》,1986.3。北京

“對朝陽工業和夕陽工業的再認識”,《中國工業經濟學報》,1986.1。北京

“走出管理理論的叢林”,《讀書》,1985.12。北京

“關於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國汽車報》,1985.12.2,北京

“發展戰略和體制改革”,《光明日報》,1985。7。13。北京

“工業發展速度和工業體制改革”,《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1985.7。北京

“選擇的大門”,《讀書》,1985.4。北京

“論影響工業發展速度的因素”,《中青年經濟論壇》,1985.5,天津

“新技術革命和我國工業的技術進步”,《經濟研究》,1984.9。北京

“尋求適度的增長”,《讀書》,1984.8。北京

“關於對策的斷想—讀新產業革命著作之二”,《讀書》,1984.3。北京

“一個值得重視的信息—讀新產業革命著作之一”,《讀書》,1984.2。北京

人物逝世

2018年6月6日6時27分,楊沐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