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解析
唐代樂府曲名。也稱《柳枝》。漢魏樂府《橫吹曲》有《折楊柳》,為來自北狄的軍中樂曲。北朝樂府有《折楊柳歌》、《折楊柳枝歌》。唐玄宗朝教坊有《楊柳枝》(崔令欽《教坊記·曲名》),當仍為古曲。中唐以後,
《楊柳枝》或稱《柳枝詞》或仍稱《折楊柳》,但已為新曲。白居易晚年所作《楊柳枝二十韻》題下自注:“《楊柳枝》洛下新聲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詞章音韻,聽可動人,故賦之。”劉禹錫的《楊柳枝詞》中也說“勸
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其後作者頗多。晚唐詩人薛能《折楊柳十首》小序說:“此曲盛傳,為詞者甚眾。文人才子,各□其能,莫不條似舞腰,葉如眉翠。出口皆然,頗為陳熟。”又其《柳枝詞五首》小序說:“乾符五年(878),許州刺史薛能於郡閣與幕中談賓酣飲醅酎,因令部妓少女作《楊柳枝》健舞,復歌其詞。無可聽者,自以五絕(指所作五首絕句)為《楊柳》新聲。”其五自註:“劉(禹錫)、白(居易)二尚書繼為蘇州刺史,皆賦《楊柳枝詞》,世多傳唱。”則中、晚唐詩人所作《楊柳枝》都已屬新曲,為七言絕句形式,內容亦多詠柳枝以美少女。中唐以後,曲子詞興起,《楊柳枝》遂沿用為詞牌。敦煌曲子詞及《花間集》中有於七言句後各加三字或四、五字者,將添聲作實字,也稱《添聲楊柳枝》,《詞譜》載溫庭筠《楊柳枝》為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與近體七絕格律相同;又載顧□《添聲楊柳枝》,雙調四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四句兩仄韻、兩平韻,為每七言句後加三字句者。注云:“此調有唐宋兩體,唐詞換頭句押仄韻,宋詞換頭句即押平韻。”至宋代朱敦儒詞則句式也不同,並加“柳枝”為和聲。
作品原文
楊柳枝
城外春風吹酒旗①,行人揮袂日西時②。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作品注釋
①楊柳枝:又名《楊柳》、《柳枝》。唐教坊曲名。本有隋曲,與隋堤有關。也用於詞牌。
②揮袂:揮動衣袖。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
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為匈奴族後裔。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劉禹錫出生於嘉興(今屬浙江)。公元793年(貞元九年)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一同參與永貞(805-806)革新,結果一同貶謫遠郡,歷盡坎坷。晚年回到洛陽,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閒職,後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其詩精煉含蓄,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曾自編其著述為“四十通”,又刪取四分之一為“集略”,今都不傳。《新唐書·藝文志》載《劉禹錫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蒐集遺佚,輯為《外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