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概況
![楊斌](/img/6/f48/nBnauM3X1cDOzMjNwITM5MDNyITM5kzN5IjMwADMwAzMxAzLyE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楊斌,男,1963年初上,5歲成了孤兒,靠年邁的奶奶擺茶水攤和親戚的接濟得以長大成人,18歲以前什麼苦都吃過。1981年,(18歲)考進海軍第二炮兵學院,畢業後因學業優異留校任教。1987年(25歲),去荷蘭留學,在萊頓大學拿到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得荷蘭國籍。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於敏銳地把握到東歐解體、市場解凍蘊含的商機,靠勤工儉學攢下的一萬多美元,開始於中國和波蘭等國之間進行棉製品、紡織品、成衣的進出口貿易。兩年內做大生意,資產達到2000萬美金,1990年在荷蘭創立歐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992年底第二次創業,投資農業,1994年回國,在瀋陽對現代農業大規模投資,建立荷蘭村,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大陸)第二富豪。
2002年9月,這位在自述中頗具傳奇色彩的商人,又突然成為朝鮮第一個資本主義特區新義州的特首,並在媒體上稱“我是金正日的養子”。
楊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對他進行了教育履歷調查,包括海軍第二炮兵學院(現已更名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荷蘭萊頓大學進行了調查,同時調查了中國、荷蘭、美國等地多名認識楊斌的人,發現他的傳奇身世多有失實嫌疑。
軍校畢業生
![楊斌](/img/4/2b3/nBnauM3XxYzN3UjMyMTM5MDNyITM5kzN5IjMwADMwAzMxAzLzE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楊斌的公開履歷,自稱1981年進入海軍第二炮兵學院(現已更名為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在山東煙臺就讀本科,1985年畢業後並留校任教。1987年赴荷蘭留學。
一位80年代初畢業於這所軍校並留校任教的教師說:1981級該校本科學生共100多人,基本都認識,而1983年後留校任教的所有同事他更是全部清楚,此外80年代出國留學的校友本就稀少,但回顧所有相關線索,他確信沒有一個符合以上條件的叫楊斌的人。這位教師還補充說, “十一”期間學院師生聚會,聊起被媒體報導為“該校師生”的楊斌,大家都想不起來這個人。
這所軍校管理學員的是學生處,管理教職員工的是幹部處,管理現役軍人的是軍務處。該學院一共可以查找到三個名叫楊斌的人--一個是現在仍在校的學員,一個是1992年在這裡工作的一名士兵,只有最後一人從時間上與楊斌自述吻合,但他的身份不是留校老師,而是機務室的一名戰士,1987年轉業離校。
另一條渠道提供的訊息也許最接近事實:楊斌先從家鄉南京參軍入伍,因在部隊表現良好,確實被送去(或者考上)二炮讀書。但不是公開資料顯示的本科,而是大專課程學習,畢業後,他不願意再回到原來的部隊,於是想辦法留在了學院機務室,但不曾任教。
荷蘭留學生
從楊斌的自述看,他的人生分水嶺出現在赴荷蘭前後--出國前,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小子”,幾年後回國時已是巨富,並帶回一筆巨款創業。
楊斌稱,自己1987年赴荷蘭萊頓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本刊從萊頓大學檔案中心Koppers女士處確認,該校從1986年到1992年間沒有一名叫楊斌的學生的檔案。
萊頓大學前漢學院院長梁兆兵教授說,一直到90年代初前的中國留學生檔案全部都是經他過目的,但他對楊斌這個名字沒有任何印象。而被媒體報導與楊斌相識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亞洲項目負責人Tony Saich,也給本刊發來電子郵件證實,楊斌“從未在萊頓大學讀過大學”。
現在荷蘭從事計算機編程工作的荷蘭留學生徐弘炯認識楊斌,並曾到他家中做客。他對楊斌的荷蘭學歷反應是,“徹底的荒謬”。“據我所知,他從來沒有上過大學,他的荷蘭語不大通,金融知識也不太懂。”徐弘炯說。
荷蘭富商
楊斌自稱,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他由於敏銳地把握到東歐解體、市場解凍蘊含的商機,於中國和波蘭等國之間進行進出口貿易,兩年內資產達到2000萬美金,到1990年在荷蘭創立歐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荷蘭一位與楊斌相交十幾年的華人餐館老闆對說,1991年到1992年間,他與楊斌是合作夥伴,做旅遊、服裝、食品,“但都是小生意”;到1992年,楊斌向荷蘭政府貸款,註冊了兩家有限公司,但其規模都相當於中國較小的私營企業。“可以肯定的是,到1992年楊斌是絕對沒有2000萬美元的。”這位華人說。徐弘炯還回憶說,楊斌有兩個孩子,第一個孩子剛出生時,正是楊斌所說的剛掘到第一桶金、賺到2000萬美元的時候,但事實上,當時楊的妻子潘朝蓉和孩子都在拿荷蘭政府的救濟金。
“如果他有高收入,還讓家人領取救濟金是不可能的,因為那就對荷蘭政府構成詐欺,等於犯法。”據徐弘炯介紹,荷蘭的華人圈子小到誰開了公司,或者賺了錢很快就會被知道,但當楊斌被在荷蘭賺了2000萬美元的訊息傳到荷蘭後,楊斌以前的朋友和認識他的人“非常非常的驚訝”,以為搞錯了。
在徐弘炯的印象中,楊斌很會交朋友,熱情而豪爽,認識很多人,“作為朋友的話,他是挺不錯的朋友,這方面大家對他的評價都挺好”。另一位荷蘭留學生說道:“我聽說他取得荷蘭國籍不是通過正規的渠道,而是出賣了他作為中國人的尊嚴。”這一說法同時在Tony Saich那裡得到了證實。Tony Saich還補充說,他覺得楊斌很聰明,同時也是“一個很善於追名逐利的人”。
追名逐利並不是錯誤,編造履歷也許也算不上太大的錯誤。但10月7日,中國證監會於9月29日寫給中國香港證監會的信被披露,這封信證明了楊斌造假的惡習發展到了多么驚人的程度:中國證監會告訴香港證監會,歐亞農業報稱公司1998年至2001年的總收入為21億元人民幣,但根據國家稅務局的調查,連同公司董事會主席楊斌的私人企業(未上市部分),總收入不足1億元人民幣。信中共有6項對楊斌和歐亞的強烈指控,還包括歐亞農業有約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不知去向,另外,在荷蘭註冊的歐亞國際進出口貿易公司應該向在內地註冊的外商投資企業注入1.6億美元資本,但實際上此款項從未到賬,懷疑公司偽造驗資報告。
如果耐心看一下歐亞農業為上市準備的1998-2001年財務報表,漏洞其實很容易就能找到,比如報表顯示,1998年至今,歐亞農業累計實現淨利7.8606億元,但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只有4.6244億元。特別是2000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才1392萬元,但淨利潤卻高達1.9億,2001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為1.8億,而淨利潤又是高達5.2億元。用張化橋的話說:“有許多都是常識,說給我姥姥,她都不信。”
有些計算可能稍微複雜一些,比如歐亞農業的主業蝴蝶蘭和大花惠蘭種植銷售情況。從歐亞農業的公開數據來看,蘭花從組培到長成幼苗平均為4個月時間,依據歐亞自己的數字,2001年1-4月生產約1000萬株蘭花,那么全年應為3000萬株左右,按其收入11億元來算,每株幼苗應為36.6元。比目前市場上最好的苗還高出9倍多。
國內蘭花苗的主要供應商為北京華樂、昆明慶成、北京順義三高等。與日本合資的華樂種苗每年有大量的蝴蝶蘭苗出口到荷蘭、日本等國,該公司一位姓郭的工程師說道,他們出口的幼苗每株售價4元,稍差一點才2元。而作為華北地區的主要成品蘭花基地,華樂並未從歐亞集團買過花苗。
無論如何,從孤兒到中國第二富豪,到朝鮮第一個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楊斌,都已然是歷史上值得書上一筆的人物。時間會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現在的重要問題是,楊斌會不會只是一個已經過去的歷史人物,換言之,在這個國家,類似的故事可能像腐敗案件一樣重演。
受審
2003年6月11日,39歲的楊斌在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接受審判。而此前,楊斌一直被羈押在秦皇島及本溪的看守所。據此前的報導,瀋陽市檢察院對楊斌的起訴書中,主要提起6項罪名:涉嫌虛假出資;涉嫌非法占用農業用地;涉嫌契約詐欺;涉嫌偽造金融票證;涉嫌對單位行賄等。但指控中的涉嫌罪名是從1998到2001年近4年時間,即從楊來到瀋陽註冊企業到歐亞農業香港上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