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楊捷,江蘇寶應人,清代康熙年間昭武將軍,光祿大夫,兼太子太保,參加了平三藩、 收台灣、征準噶爾等許多重要戰爭。功勳卓著,死後獲旨厚葬。其墓區山清水秀,氣勢壯觀。
原來楊將軍是江蘇寶應縣崇儉鄉人。生於明代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官至清光祿大夫,昭武將軍,少保兼太子太保,督江南總兵。卒於清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他戎馬一生,曾率兵參加了平三藩、收台灣、征準噶爾等許多重要戰爭戰功卓著,死後封贈少傅太子太傅。
地理環境
清朝統治者給予楊捷很高的地位,其神道上即有望柱、石人,又有石虎、石羊、石馬,屬二品官的禮制,因
為三品無石人,四品無石羊。眼前占地25畝依山傍水的楊將軍墓氣勢恢弘,十分壯觀,遠處楊府水庫中聳立一對望柱,長500米寬30米的神道上綠草青青,兩旁下的四對石狗、石馬、文臣、武將石像生有序排列,石刻造型優美、雕刻細膩,形態逼真、在安徽省也尚不多見,和鳳陽的朱元璋皇陵相同,實屬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當年用人工挖土堆積如山的高大墓園已有損壞,墓道露出黑森森的洞口,深不可測,四周草叢中散落的石雕頭像,這是一座有待保護、開發的原生態旅遊景觀。原來,建於康熙乙丑年(1685年)楊將軍墓占地25畝,氣勢輝宏,十分壯觀。墓葬群用人工挖土堆積20-30畝左右的高大土丘,墓區原建有雙碑亭、雙碑坊,墓前神道長約400米,寬30米,用青天條石、籮底磚鋪砌,兩側分列文官武將、獅、馬、虎、羊、狗等七對石像生和一對望柱,和鳳陽皇陵神道相同,實為罕見。,石刻造型優美、雕刻細膩,形態逼真、在安徽省也尚不多見,實屬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楊將軍的後半生曾在揚州生活,他作為江南提督定居揚州因考慮揚州地勢低洼,不利安置墳場,就選擇了蘇皖交界的諭興草廟山建造陵園。墓區占地25畝,原建有雙碑亭、雙碑坊,有用籮底磚鋪砌的400米神道,七對石像生及望柱。傳說安葬時要等“魚打鼓的時辰”,那天等了很長時間,以為不可能了,突然天上飛來一隻蒼鷹,鷹爪上的一條魚卻好掉在架好的鼓面上,算是魚打了鼓,就開始了安葬。其實這編出的故事是怕墓被盜而嚇唬當地百姓的。遺憾的是楊捷墓的石刻石碑,在“文革”中遭到破損,楊捷夫人墓被挖,文物流失。神道上的青天條石、蘿底磚已蕩然無存,如同鳳陽皇陵、南京古城牆磚,被當地居民、農人借用一樣。. y, H9 r3 E' x4 U6 s青山埋英骨 諭興多古墓 ,天長市諭興鄉,地處蘇皖交界的天(長)、六(合)、儀(征)、揚(州)之中心,境內多山包,屬於典型的江淮平原上的丘陵。這裡 山青水秀,風光獨特 。除了楊捷將軍墓之外,在諭興集原址東側,有清道光年間工部尚書、著名的音韻訓詁學家王引之的墓葬,在南側有清順治年間吏部尚書王永吉之墓,其神道及石象生因造水庫和文革中被毀,現有順治帝親自撰擬的“御製祭文”貝石碑。還有我國早期著名電影導演卜萬蒼是諭興卜家營有,最早唱起“茉莉花”的諭興草西村的農民歌手婁麗紅,當年新四軍二師在草廟山成功突圍等,因夕陽西下,我們來不及一一探訪。告別這田野一隅的楊將軍墓,石像在草灘中幽藏,墓園在落日下生輝,綠色環繞,鳥聲陣陣,山境如此恬靜,假日中遊覽於鄉村風景,心領神悟山水之美,擁有一份好心情。這楊將軍墓等古蹟確是人們踏青訪古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