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家忠.——徐州市老同昌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州市老同昌茶葉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近八十年歷史的老字號茶葉專業公司,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
其前身是老同昌茶莊,它始建於1927年。如今“老同昌”已在市縣設立18家連鎖店,經營高、中、低檔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普洱茶、保健茶、名優禮品茶、精美陶瓷、紫砂茶具、工藝品等3000多個品種,年銷售額達4500萬元,在全省行業中名列前茅。
1939年,同昌茶莊二掌柜馬番周與店員趙紫青、張秉和、牛蘭剛、馬躍先合資1萬元偽幣與開封總店脫勾,名起老同昌茶莊正式營業。同時,建立了自己的茶葉基地,以浙江春茶為主,在溫州四窨茉莉花茶。由於茶葉口感好,香氣濃郁,品種齊全,貨真價實,服務優良,在徐州茶界聲譽日隆,獨領風騷。
老同昌茶莊行市看好,帶動了徐州茶館業的興旺。是時,徐州茶館多集中在壩子街黃河南北兩岸以及市區一帶,一共34家。其中,老東門半鄉園仍最負盛名。進入上個世紀40年代後,徐州起碼還有14家較大茶館。其中以壩子街楊天賜茶館和堤北劉東科茶館較為出名。後來這兩家茶館聯姻成為黃河北岸最大的茶館。50年代初,徐州茶館還有金城茶社、泰山茶社、余窯茶社和雲龍茶社。這些茶社均選購老同昌茶莊的茶葉經營。50年代末60年代初,市內茶館幾乎蕩然無存。直到1994年,老同昌茶莊率先開設茶藝館,組建茶藝表演隊表演龍井茶道。從此,徐州茶館開始復甦。1998年,徐州市區有14家茶館,翌年猛增到44家,至2000年以後已發展到200多家。茶館為了保證茶葉質量,使茶客喝得放心,大部分從老同昌茶莊進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烏龍茶從2002年至2004年,每年以8%速度遞增,徐州市民已認識到岩茶與鐵觀音的高貴品質了,是一種十分可喜的茶文化勢頭。
歷史沿革
徐州老同昌茶莊原名“同昌茶莊”。店主王澤田,河北冀縣人,先在北京“馨茗茶莊”學徒,由於勤奮好學,精通經營業務,深受老闆賞識。爾後,他自立門戶,在河南開封開設“王大昌茶葉店”,由於經營有方,生意蒸蒸日上。他先後在鄭州、許昌、商丘、亳縣(即今亳州)、西安、蘭州等地增設了分號。民國14年(1925年),他派沈雨亭、馬蕃周等人到徐州籌建分號,取名“同昌茶莊”,寓意與開封王大昌共同興盛繁榮。店主安排沈雨亭為總掌柜,規定從河南總店進貨,每月結一次賬,盈利上交。總掌柜繼承總店的經營之道,對外取信於顧客,做到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對內取信於店員,做到推心置腹,激勵其上進。因此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1938年遭日寇飛機轟炸,多年興盛的同昌茶莊變為一片瓦礫,資產化為烏有,人員散落各方。翌年,原二掌柜馬蕃周返回徐州,尋回原店職工,並邀請當時同行業的名流楊鳴皋共同商討恢復和振興茶莊事宜。經商議,決定集資合股辦店,利用原址殘留的兩間伙房恢復營業,由馬蕃周任大掌柜,張秉和為二掌柜,與開封總店脫離關係,改“同昌茶莊”為“老同昌茶莊”,由著名書法家魏天池書寫了匾額。在日寇占領徐州期間,南方茶葉來源受阻,茶莊派員轉道濟南、天津購進“日茶”及“台灣茶”,慘澹經營,維持生計,並在原址重建了店房。抗日戰爭勝利後,該茶莊以質優價廉、薄利多銷為宗旨,苦心經營,業務得以維持。
新中國成立後,城鄉物資交流空前活躍,茶葉市場隨之擴大。老同昌茶莊得到了復甦和發展。該店繼續發揚傳統的經營特色,激勵職工不斷提高經營服務水平,使老商號煥發了青春,呈現出一派興旺發達的繁榮景象。
老同昌茶莊的經營特色貴在品質至上、價格合理、計量準確、服務周到。為保證茶葉質量,從產地選購最好的茶坯和優花,嚴格執行操作程式。為了防止茶葉失真、串味、受潮,對上崗人員規定六不準:不準吃有刺激味的食品;不準濃施粉黛;不準留長指甲;不準將有潮氣的雨具和有異味的物品帶進櫃檯、倉庫;不準同一櫃檯出售其他商品;不準在櫃檯分裝茶葉(有專門包裝房)。此外,還有一套健全的茶葉質量、物價、計量管理監督制度,還規定職工每半年體檢一次。在為顧客服務方面也有若干規定,如常年堅持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送茶上門,受到人們的普遍稱讚。
為了擴大老商號的經營優勢,80年代先後在沛縣、豐縣、賈汪及徐州市區等地開設了6個分莊,在魯、皖、豫等省市縣建立了100多個經銷處,形成了經營網路,營業覆蓋面大幅增加,銷售額明顯上升。該店曾被商業部授予“全國財貿系統先進企業稱號”,兩次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1989年6月,聶衛平、曹大元、沈果孫等圍棋國手光臨品茶。棋聖聶衛平稱讚:“嗬,真不愧是老店、名店。”並由沈果孫執筆,共同題詞:“棋茶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