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生涯
參加紅軍
楊子明,1909-1982,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華河台南楊家沖人,祖輩務農,家境貧寒。7歲時父親病故,9歲給地主打長工。1926年11月,加入農民協會,12月,參加僱工會,任組織委員。1928年1月,帶領本村青年到四姑墩參加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被捕被俘
1930年,任紅一師警衛連副班長,跟隨師長徐向前,後又為紅十二師師長陳賡當警衛員。次年,任保衛連指導員,後任特務營政委。1932年,隨紅四方面軍入川,調任十二師三十四團二營政委。“肅反”時,在巴州被捕,後因中央三令五申“肅反”不能擴大化,獲釋,重返部隊。先後任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軍需科員,供給部兵站站長。長征途中,任紅九軍二十七師八十一團副團長。在古浪作戰中,受重傷被俘,面對敵軍的虐待,破口大罵,一敵兵朝其胸部開槍,又用槍托打,後將其棄於路旁。楊昏死醒來後,被一家基督教會醫院救治。
重返部隊
“西安事變”後,楊傷愈,徒步赴延安。旋入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習,恢復黨籍。1938年9月到河南竹溝,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八團隊留守處政治部主任。1939年,赴湖北孝感與許金彪一起開展游擊戰,發展武裝,組建豫鄂縱隊挺進團,任政委。1940年8月,任鄂豫邊區軍事部參謀長。
受傷致殘
1941年,任鄂東縱隊副司令,在一次戰鬥中,雙腿受傷致殘。後轉到地方工作。1942年3月,任中共禮山縣委書記兼縣長。1945年秋,赴華北黨校學習,後任新五師留守處幹部隊長。1948年,任新四軍第十二縱隊留守處政委。次年,任湖北省革命大學校務長。
建國之後
1950年,任湖北省農民協會委員兼生產部長。7月,受命組建省合作局,任局長。1952年8月,領銜創辦湖北省造紙廠。此後,歷任湖北省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監察廳長、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1965年後,因病離職休息。1982年1月30日,在武漢病逝。
摔跤名宿
初入跤行
楊子明出生於天津,少年時期曾在當地一家玻璃廠做工。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得楊子明與摔跤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他看見幾個人在摔跤,他們的一招一式都非常講究,楊子明被深深吸引住了。從那以後,他對摔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拜其中一人為老師。楊子明生得魁梧結實,碗口大的烙餅他一頓能吃一摞,是棵摔跤的好苗子。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之下,他進步很快。
但是,家裡人知道楊子明在練習摔跤之後,卻極力反對。因為在那個年月,摔跤被人們看成是不能入眼的“下九流”職業。家裡人不支持,楊子明就半夜爬起來到小樹林裡偷偷練習。中國式摔跤講究上、中、下三盤合攏。上盤:支、橫、蓋、涮;中盤:崴、拽、走、胯、入;下盤:抽、踢、盤、跪、過。為了練熟基本功,楊子明一遍遍地在“墳頭上立勾子”。所謂“墳頭上立勾子”是指人單腿站在土堆上,另一條腿在空中來回掃動,以鍛鍊腿勁和平衡性。天長日久,楊子明的雙腿竟掃平了上百個土堆。而且,由於雙腿有力,他練功常走的那條小路也被踏出了一道深溝。
投拜名師
解放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和茶館相聲、天津大鼓早已聲名遠播,而天津跤更為這座古城增添了幾許靈動的魅力。吃著包子在天津大鼓的回韻中看一場跤,叫一陣好,是天津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當時天津跤壇的領軍人物“四大張”——張鴻玉、張魁元、張鶴年、張連生聞名於世,楊子明曾向“四大張”學藝,技術又提高了一大截。
當時不少有錢的大老闆養著眾多跤手,經常到各個跤場一比高下。年輕氣盛的楊子明如出山猛虎一般,馳騁於各個跤場,幾乎沒有輸過。在那個年代,跤場是個複雜的地方,地痞流氓常在裡面稱霸。地痞多次在場上輸手之後,想背地裡暗算楊子明都沒有成功。
由於楊子明跤技精湛當時在天津已無敵手,個別摔跤界的前輩為保自己的聲譽曾想讓天津跤界四大張之一、被尊稱為“九爺”的張魁元去廢掉楊子明。但是當時也有許多前輩不忍心這么做,有一位人稱任三爺的前輩曾說:“咱天津出這么一個跤壇奇才不該廢呀!”後來,由任三爺、於七爺、王連元幾位前輩出面,撮合楊子明拜“九爺”為師,這件事才得以平息。
全國六冠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式摔跤有了很大發展。楊子明如魚得水,在跤場上創造了一個個奇蹟。1952年在天津市舉行的摔跤選拔賽中,楊子明獲次重量級冠軍。後來他代表天津市參加1953年華北區比賽,又獲冠軍。
1956年全國摔跤比賽在北京舉行,這是我國舉行的第一次摔跤單項比賽,也是中國式摔跤里程碑式的標誌。楊子明作為天津隊員,在參加比賽的96名運動員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次重量級項目的冠軍,還創造了十戰連勝的跤壇神話。十場比賽下來,楊子明衣不沾塵。此後從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到1964年,他連續六年蟬聯全國冠軍,被譽為“摔不倒的人”。
“大絆三千六,小絆賽牛毛”、“一巧破千斤,一力降十會”。在楊子明看來,摔跤不是單純有力氣就行的,而是力量與技巧的統一。他秉承了天津跤剛猛、自然的傳統,將靈巧、速度與力量融為一體,比賽時極富觀賞性。
在眾多比賽中,楊子明大戰蒙古選手僧格的那一場異常激烈。以“狠”著稱的僧格腿腳靈活、力氣大,與擅長技法、動作小巧的楊子明難分勝負。由於年齡上不占優勢,幾個回合下來,楊子明身上多處淤青,但他始終沒有倒下,而是憑著豐富的實戰經驗、過硬的心理素質,運用以柔克剛的方法使僧格敗下陣來。
幕後教練
由於年齡越來越大,楊子明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到河北省隊從事教練工作。十年動亂中摔跤隊被迫解散,楊子明一度忍痛離開了摔跤場。1973年,黨委派楊子明重新組建摔跤隊,他又振作精神挑起了這副重擔。他到全省各地挑選學員,把心血都傾注到了這些後起新秀的身上。
他把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勾子”、“別子”、“插閃”等絕招,一一傳授給新隊員,每教一個新動作,都要多次進行示範,以校正隊員的動作。為讓隊員更好地體會動作要領,他還穿上摔跤衣和小伙子們實地摔起跤來。
在訓練場上,楊子明是一位嚴師,在生活上,他又是一位慈祥的長者。他經常深夜走進隊員宿舍,給隊員蓋好被子,他還親手給有病的隊員做病號飯送到床前。“三分武,七分德”是他教導學生和子女的標桿,弟子從入門,子孫從年幼便秉承著以德為先的原則。
在楊子明和摔跤隊其他教練的共同努力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河北省摔跤隊在全國比賽中奪得了數十枚金牌,並向國家集訓隊輸送了多名運動員。楊子明的學生中有不少人也成了有名的教練,例如張建忠、申金剛、郭建生等。
退了休的楊子明並未停下腳步頤養天年,而是更加忙碌:在全國各地的摔跤賽事中當評審,在體協體委做顧問,在全國錦標賽中做裁判,忙得不亦樂乎。
會寧縣委常委
楊子明 ,男,漢族,生於1969年3月,甘肅古浪人。1990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央黨校大學學歷。 分管扶貧開發、環境保護、司法、地震、殘疾人事業等工作。
1988.9—1990.7 在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學習;
1990.7—1992.6 在甘肅省鄉鎮企業管理局工作;
1992.6—2003.7 調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在全國貧困地區幹部培訓中心蘭州分院工作,歷任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其間:1998.8—2000.12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3.7—2008.8 全國貧困地區幹部培訓中心蘭州分院辦公室副主任(其間:2003.9—2005.9月在天津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2008.8—2010.9 全國貧困地區幹部培訓中心蘭州分院培訓處處長;
2010.9— 會寧縣委常委、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