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榮譽
1956年,在河南省首屆戲劇觀摩演出中,楊啟超榮獲演員二等獎。1962年,在河南省名老藝人匯演中,和王小樓主演《轅門斬子》,又被時任河南省文化局副局長、中國劇協河南分會主席、戲劇評論家馮紀漢先生撰文譽為“豫劇豫東流派的後起之秀”。1990年元旦,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等領導同志在鄭州看過其主演的大型現代戲《亂世荒唐人》後,稱其是“渾身是戲,豫劇屆的奇才”。1992年,時任河南省省長看過其演出後,稱其“寶刀不老,人才難得”。
代表劇目
楊啟超先生一生演戲頗多,且出處不俗,各具特色,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代表劇目:《劉墉下南京》、《高平關》、《四進士》、《狀元媒》、《天水關》、《戰洪州》、《串龍珠》、《楊河堂》、《白虎堂》、《地塘板》、《八郎探母》、《刀劈楊藩》、《程咬金照鏡子》、《黃鶴樓》、《闖幽州》、《花打朝》、《八大錘》、《碰碑》、《取滎陽》等。
現代劇目:《亂世荒唐人》、《楊山角與馬蜂》、《紅燈記》、《沙家浜》、《李雙雙》、《杏花園》、《小白鞋說媒》;輕裝戲有《五姑娘》、《從天行》等。楊啟超先生一生創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表演手段,是一大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以上內容根據2011年8月楊啟超先生逝世18周年樹碑立傳儀式演講稿整理[1])
生平事跡
楊啟超先生天資聰慧,學戲較晚,但聲名鵲起。生性桀驁不馴,這也是注定了他的前生後世。其人演出,手 眼身法步俱都入戲,一時間獨領風騷。其用夾本嗓,高低不擋,曾與豫東著名武生李國范、名旦陳玉英組成“黃金三角”,從蘇揚至武漢,一路演去,處處開花,好評如潮,京班亦多向其學習。楊先生演戲較多,且尤其善於學習,曾頭天晚上觀摩周信芳演出《四進士》,第二天便掛牌演出此戲,周先生能來好的地方,楊啟超一個不落,比如一句念白“我這就走了”,配合動作,四面開花的叫好。據傳80年代在曹縣演出的時候舞台下面擺滿了錄音機,藝術魅力可見一斑。楊啟超先生的代表劇目《劉墉下南京》、《闖幽州》、與劉新民合作的《龍虎鬥》、與吳心平合演的《高平關》等俱為傳世經典,至今仍為戲迷津津樂道。
藝術特色
其天資聰穎,悟性極高,且善於汲取百家之長化為己有。因此,雖未正式拜師學藝,也未專科修煉,卻一登台便顯示出非凡的天賦,藝術超群;其嗓音極佳,先演丑角,後改紅生,文武兼備,生淨不擋,所演角色皆出類拔萃。
楊啟超師承唐(唐玉成)派,但又自成一體。早期以二本嗓為主,後期以大本嗓為主。唱、做、念俱佳。表演灑脫,極負盛名,是河南省20世紀後半世紀(1950-1990)豫劇紅生演員的佼佼者,後被譽為“楊派”。
楊啟超先生的戲曲,在豫東是一種奇蹟,涼胡、熱胡均承認他的藝術造詣,比如他演出的官醜到哪裡都是叫好,當年楊啟超並未演出過楊藩,但第一次演出《刀劈楊藩》時,就被譽為“活楊藩”;沒有演出過宋世傑,演出《四進士》,比京劇還好;沒有演出過劉備,演出《黃鶴樓》里的劉備,被譽為後起之秀,併到各個戲校進行匯報演講;沒有演出過花臉,演出了《程咬金照鏡子》的精品;在馬金鳳大師的《花打朝》里演出李世民轟動中州;現代戲在鄭州演出《亂世荒唐人》,被戲曲評論家評判,任洪恩差楊啟超兩個檔次;其所演唱的《闖幽州》是為不朽精品。
楊啟超一生曾被譽為寶刀不老、豫劇天才、豫劇奇才、小紅臉王、渾身是戲、戲子狀元等稱號,是戲曲界在豫東百年不世出之全面演員。其所扮演花臉、老生、武生等均登滿堂彩。
有戲迷作詩讚曰:
《贊楊啟超》
曹州花開豫苑紅,唐門紅生俏楊翁。
妙音缺像少人知,可憐先逝運不通。
一代名師真本色,千古梨園桃柳風。
適可未止誤終身,紅迷憑弔嘆無窮。
韻滋出自一東韻,唱響豫東半拉天。
立碑碑文
2011年9月2日,由戲迷李紅傑、王新安和許超出資為楊啟超先生樹碑立傳。紅臉王唐玉成先生立碑是由文化局出資,朱勤堂先生立碑由其徒弟出資。而楊啟超先生則是由戲迷給予立碑,也算對豫東紅臉奇才的安慰。
楊啟超,1931年出生於山東曹縣南門裡一個小生意人家,幼時讀書,後隨其父來到集車站(今商丘市)合聲戲園當勤雜工。1948年末,因戰亂、災荒,戲園關門倒閉,為求生計,即下海從藝。1952年入谷熟縣豫劇團(虞城縣豫劇團前身)擔綱主演。1993年7月1日病故,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