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疣齒蟾

棘疣齒蟾

棘疣齒蟾,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的一種動物。 分布於雲南(景東),白天多隱蔽在緩流回水盪石間或腐葉下,夜間出外緩游。頭部扁平,吻鈍圓,吻棱不顯;無鼓膜,上頜齒清晰,無犁骨齒;舌後端缺刻明顯。脛跗關節前達眼部,趾間具半蹼。 通體背麵皮膚粗糙,布滿圓形或長形疣粒,疣頂均有黑色角質顆粒。股後腺小而不顯,腹面光滑。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雌蛛

棘疣齒蟾
體長13.00mm。頭胸部長5.00mm,寬3.20mm;腹部長10.00mm,寬6.00mm。前後齒堤均三齒。觸肢、步足黃褐色,有黑褐色環紋。腹部略呈圓錐形,前、後端稍小。腹部背面灰褐色,正中有一黃色縱條斑,縱斑的前半部向兩側伸展形成一個弧形斑,每側一個圓斑,後半部邊緣呈波狀,正中斑外側深灰褐色,每一波折處有二枚小黃斑。腹面正中黑褐色,其上有3條黃白縱斑,其中兩側條斑的後端呈鉤狀。腹側為黑褐色斜紋呈網狀。紡器黑褐色,兩側各有兩個黃白圓斑。外雌器的基部扁橢圓形,側凹陷狹長,居下側位。垂體近端粗寬,遠端逐漸尖細,起始於基部前緣,向前伸展,這部分中間低凹,兩側突起,然後垂體向腹後折曲下垂。

雄蛛

體長5.80一7.00mm,體色較濃,頭區較窄,胸區寬圓,螯肢前、後齒堤均3齒,第1基節前端腹外側有一突起,第Ⅱ脛節內側上的刺排列順序為:上-2,中-2,腹-4。其餘形態與雌蛛相同。
本亞種的腹部背面斑紋及外雌器結構與新疆天池、米泉所采帕氏尖蛛A.packardi(Thorell,1875)極相似,申克爾所定亞種是否能成立,尚屬疑問。觀察標本:2♀♀,北京,1978年8月王洪全采;雄蛛標本描述仿胡金林對新疆標本的描述。

基本信息

學名: rugosus granulosus Fei, Ye et Chen,1990
中文名:
棘疣齒蟾
中文拼音: JíYóuChǐChán
分類等級:
原始屬名 Oreolalax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異名信息
  • Oreolalax granulosus ,Fei, Ye et Chen,1992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景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