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皮[中藥]

棗樹皮[中藥]
棗樹皮[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棗樹皮,中藥名。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樹皮。全國各地廣為栽培,栽培品種甚多。原產我國,現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具有澀腸止瀉,鎮咳止血之功效。用於泄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苦、澀,性溫。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澀腸止瀉,鎮咳止血。

主治

用於泄瀉,痢疾,咳嗽,崩漏,外傷出血,燒燙傷。

相關配伍

1、治腹瀉:棗樹皮一束,炒焦為末。車前子9g,煎湯送下,早晚各服1.5g,飯前服。

2、治刀傷:棗樹皮9g,當歸3g。各炒為極細末,瓶裝備用,如遇刀傷,流血不止,以此藥粉乾撒患處,結痂牢固,不易感染。(1-2方出自《中藥通報》1956.2(3):122)

3、治目昏不明:棗樹皮、老桑樹皮等分。燒研。每用一合,井水煎,澄,取清洗目,一日三洗。昏者復明。忌葷、酒、房事。(《綱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研末,1.5-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全年皆可採收,春季最佳,用月牙形鐮刀,叢棗樹主幹上將老皮刮下,曬乾。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稀灌木,高達10餘米;樹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長枝,短枝和無芽小枝(即新枝)比長枝光滑,紫紅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個托葉刺,長刺可達3厘米,粗直,短刺下彎,長4-6毫米;短枝短粗,矩狀,自老枝發出;當年生小枝綠色,下垂,單生或2-7個簇生於短枝上。葉紙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7厘米,寬1.5-4厘米,頂端鈍或圓形,稀銳尖,具小尖頭,基部稍不對稱,近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僅沿脈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脈;葉柄長1-6毫米,或在長枝上的可達1厘米,無毛或有疏微毛;托葉刺纖細,後期常脫落。花黃綠色,兩性,5基數,無毛,具短總花梗,單生或2-8個密集成腋生聚傘花序;花梗長2-3毫米;萼片卵狀三角形;花瓣倒卵圓形,基部有爪,與雄蕊等長;花盤厚,肉質,圓形,5裂;子房下部藏於花盤內,與花盤合生,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2半裂。核果矩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厘米,直徑1.5-2厘米,成熟時紅色,後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核頂端銳尖,基部銳尖或鈍,2室,具1或2種子,果梗長2-5毫米;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8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0m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全國各地廣為栽培,栽培品種甚多。原產我國,現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栽培。

藥理作用

鎮咳祛痰作用,灌服具有明顯的祛痰作用,鎮咳作用不明顯;腹腔注射,則有鎮咳作用。

現代套用

1、治療腹瀉。

2、治療慢性氣管炎。

3、治療燒傷。

相關論述

1、《青島中草藥手冊》:“止瀉,止血。治腹痛,痢疾,崩漏,外傷出血等。”

2、《全國中草藥彙編》:“消炎。治氣管炎,腸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