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熟果實。
性味
味甘、酸,性平。
功效
行氣活血,養心,安神。
主治
用於氣滯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氣短,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
1.5~2.5g。
生理特性
落葉喬木,高8-20米;樹皮灰褐色,片狀剝落,小枝粗壯,暗紫褐色,無毛,具皮孔。奇數羽狀複葉長25-40厘米,有小葉3-6對,葉軸無毛,葉柄纖細,基部略膨大;小葉膜質至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12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多少偏斜,闊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幼株葉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無毛或稀葉背脈腋被毛,側脈8-10對,兩面突起,網脈細,不顯;小葉柄纖細,長2-5毫米。雄花序長4-10厘米,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苞片小;花萼外面疏被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裂片三角狀卵形或闊三角形,先端鈍圓,長約1毫米,邊緣具紫紅色腺狀睫毛,裡面被白色微柔毛;花瓣長圓形,長2.5-3毫米,無毛,具褐色脈紋,開花時外卷;雄蕊10,與花瓣近等長,花絲線形,長約1.5毫米,無毛,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花盤無毛;雄花無不育雌蕊;雌花單生於上部葉腋,較大;子房卵圓形,長約1.5毫米,無毛,5室,花柱長約0.5毫米。核果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成熟時黃色,長2.5-3厘米,徑約2厘米,果核長2-2.5厘米,徑1.2-1.5厘米,頂端具5個小孔。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丘陵或溝谷林中。
分布區域
產於西藏、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
炮製
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乾燥。
藥材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近卵形,長2~3cm,直徑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澤,具不規則的皺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薄,棕褐色,質硬而脆。核近卵形,黃棕色,頂端有5個(偶有4個或6個)明顯的小孔,每孔內各含種子1枚。氣微,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