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學名:棉鈴灰霉病分布區域:中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後期棉鈴上時有發生
病原中文名:灰葡萄孢
病原拉丁學名:BotrytiscinereaPers.exFr.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棉鈴
為害症狀
據觀察主要發生在棉花疫病、炭疽病侵染過的棉鈴上,棉鈴表面長有灰絨狀霉層,病情嚴重的造成棉鈴乾腐。病原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梗細長,數根叢生,有分枝,深褐色,頂端具1~2次分枝,分枝頂端簇生分生孢子成葡萄穗狀,梗大小960~1200×16~22(μm);分生孢子單細胞無色,短橢圓形聚集成堆,灰色,大小12~18×9~13(μm),病菌能形成菌核。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菌核萌發,產生菌絲體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後脫落,借氣流、雨水或露珠及農事操作進行傳播,萌發時產出芽管,從寄主傷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組織上侵入,發病後在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本菌為弱寄生菌,可在有機物上腐生。發育適溫20~23℃,最高31℃,最低2℃。對濕度要求很高,空氣相對濕度85%以上或棉田小氣候的相對濕度高於90%,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和流行。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1)合理密植,不宜過密。
(2)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除草,雨後及時排水,嚴防棉田濕氣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