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伏蚜

棉花伏蚜

棉花伏蚜,也稱“黃蚜”、“伏蜜”等,是指在伏天高溫條件下快速增殖而形成的一類蚜蟲群體。 造成“伏蚜不好治”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一部分棉農“圖賤買老牛”而購買質次價低的農藥,因防治效果差、持效期短而為伏蚜的猖獗危害“推波助瀾”。 因此,筆者建議廣大棉農牢記“選準藥、早防治、細噴霧”的9字方針(選用當地棉農口碑較好的農藥品牌、在伏蚜點片發生時開始噴藥、每畝用藥液量保持在40~60公斤以利於噴勻打透),伏蚜難治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序言

棉花伏蚜,也稱“黃蚜”、“伏蜜”等,是指在伏天高溫條件下快速增殖而形成的一類蚜蟲群體。與其它時期的蚜蟲相比,具有繁殖速度快、發生量大、暴發危害性大的特點,在高溫乾旱條件下尤為猖獗。近年來,“伏蚜難治”成了很多地方棉農頗感頭疼的問題。

為害特點

棉花伏蚜在棉株上呈整株密布,主要在葉背及嫩莖嫩梢刺吸為害並分泌粘液,嚴重時每個葉片甚至莖稈、葉柄上都可發生,可造成葉片發黃、變黑和蕾鈴脫落,甚至導致落葉而嚴重減產。

發生條件

伏蚜主要發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對溫、濕度的適應範圍較寬,在日平均氣溫在24℃~27℃,相對濕度在55%~90%時,利於繁殖為害(日增長率達50%~100%,一般4~5天就可繁殖一代,而一頭蚜蟲一生可生60~70頭)。乾旱氣候或時晴時雨、陰天、雨量適中對其發生有利,暴雨或者陰雨連綿則有明顯抑制作用。地形地貌對蚜蟲遷飛影響很大,如遇障礙物易形成發生中心。氮肥用量大、磷鉀肥使用不足的棉田,由於棉株相對幼嫩而受害嚴重。

藥劑防治

選擇高效低毒、性價比較高的藥劑,合理混用、交替使用關鍵。可選用5%啶蟲脒1000倍+48%樂斯本1000倍、或20%丁硫威1500倍+5%吡蚜酮1500倍、或20%吡蟲啉1000倍+48%樂斯本1500倍等進行“1+1”混合用藥,或者選用高效低毒的“邯科140”無公害農藥每桶水10毫升或者“畝旺特”新型農藥每桶水10毫升“單打一”噴霧防治。

特別提醒

伏蚜繁殖速度極快、世代重疊,且由於棉花植株生長量大、枝繁葉茂,再加上棉農在用藥上較普遍存在“用藥量大、用水量小”的誤區,往往造成殺蚜不徹底,為伏蚜的“死灰復燃”和“捲土重來”留下了極大隱患。
造成“伏蚜不好治”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一部分棉農“圖賤買老牛”而購買質次價低的農藥,因防治效果差、持效期短而為伏蚜的猖獗危害“推波助瀾”。例如2009年,滄州市一邱姓棉農就遭遇了一周內連噴了3遍藥都沒有控制住伏蚜為害的尷尬局面。據對各地的了解,那些號稱殺蚜快、又成本低廉的農藥,往往是敵敵畏、辛硫磷的復配劑,持效期只有1~3天;當然,對於那些號稱“持效期30天”、動輒一桶水需要5~10元的“神藥”也不要盲目輕信(施藥後的棉花要遭受日曬雨淋,而且還在繼續生長,新長出的枝葉又怎么能不受蚜蟲為害?!)。
因此,筆者建議廣大棉農牢記“選準藥、早防治、細噴霧”的9字方針(選用當地棉農口碑較好的農藥品牌、在伏蚜點片發生時開始噴藥、每畝用藥液量保持在40~60公斤以利於噴勻打透),伏蚜難治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刊載於2010年6月29日《河北農民報》 、《河北科技報》 。 智廣 尹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