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短瘤蚜繭蜂

棉短瘤蚜繭蜂拉丁學名:Trioxys rietscheti Mackauer 昆蟲綱膜翅目蚜繭蜂科,雌蜂:黃褐色,體長1.59-1.70毫米。雄蜂;體較雌蜂略小,觸角13節,長0.94-1.19毫米。

基本信息

中文名:棉短瘤蚜繭蜂
拉丁學名:Trioxys rietscheti Mackauer
綱:昆蟲綱
目:膜翅目
科:蚜繭蜂科
功能類別:寄生性天敵
寄主昆蟲:棉蚜、豆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態特徵

雌蜂:黃褐色,體長1.59-1.70毫米。頭橫形,中胸背板深褐色,有光澤,散生細毛。觸角長0.94-1.11毫米,11節,柄節、梗節和第一鞭節黃褐色,第三節以後均為褐色,第一、二鞭節等長,長為寬的2.20-2.50倍。胸部黑褐色,並胸腹節黃褐色,具五邊形小室;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圓滑有光澤,散生毛。腹部第一節黃色,第一、二側瘤間距較氣門處瘦寬為短,第三節以後產卵器鞘向下彎曲,端腹節腹節上有2個向上彎曲的刺突;產卵器鞘的基部1/3呈瘤狀膨大。翅痣大,鈍蘭角形,長為寬的3.20倍;後痣脈比翅痣短,與徑脈等長。足黃褐色,前足脛節長度為第一跗節的2.90倍,第一跗節為第二跗節的2.30倍。頭褐色,口器黃褐色,觸角褐色;柄節、梗節與第一鞭節下部黃色。胸、翅脈、足褐色。腹柄節背片黃色。
雄蜂;體較雌蜂略小,觸角13節,長0.94-1.19毫米。

生物學特性

(1)歷期:棉短瘤蚜繭蜂個體各個發育不同階段的發育歷期與溫度關係密切。
(2)年生活史:棉短瘤蚜繭蜂在陝西省於10月底至11月中旬主要在花椒等木本寄主的棉蚜“僵蚜”內以前蛹態越冬。於翌年3月開始羽化。此蜂適應於樹木上生態環境,4月底至5月初花椒樹上有大量的蜂源,5月中旬進入棉田,由於它耐高溫,所以7月底8月中旬在棉田內數量較大。對“伏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發生代數與棉蚜螢蜂相似。
(3)繁殖:成蜂羽化的時間多集中在早晨5-9時,比棉蚜繭蜂略晚。5時30分至7時,其羽訖寨僅為42.10%;7-9時羽化率為26.30%。在田間觀察其羽化率以5-6月較高;8-9月間,因重寄生蜂較多,羽化率僅有25%左右。
羽化後的成蜂,性即成熟,在30分鐘之後就可交配。雄蜂活動較差,似有較強的擇偶現象。處女雌蜂通常以特殊氣味引誘雄蜂前來相遇,互相以觸角撫摸,接著雄蜂振動它的翅在雌蜂近旁旋轉,跨到雌蜂體背,將腹末向前下方彎曲與雌蜂生殖器官相接。交配持續時間平均34.60秒。
羽化後雌蜂1-1.50小時就可產卵。產卵的情況與棉蚜繭蜂相似,但是,由於棉短瘤蚜繭蜂的腹部末端有2個刺突,產卵時刺突與產卵管鞘可將蚜體夾著,阻止了蚜蟲的活動、逃跳和墮落。產卵部位以蚜體腹部1-3節側面為多。刺產一次約需5-12秒鐘,每刺一下,多有1粒卵產出。3-4小時內,可產30-50粒卵。產卵高峰期是在羽化後24小時以內。因此,清晨產卵最多,夜間黑暗時不產卵;中午或日落前,只要供給寄主時,也能大量產卵。單雌繁殖的子代數在47-59頭。
該蜂最多發生在樹本上,但對棉蚜和豆蚜也有較強喜好性。主要選擇2-3齡若蚜產卵,如向成體蚜上產卵寄生時,因成蚜活動常使它驚惶逃跑,不能產卵。

地理分布

陝西、山西、安徽、四川、江蘇、上海、台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