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1~5.0mm,雌蟲較肥大,雄蟲較瘦小,體和鞘翅黃褐色,鞘翅上具褐色不規則形雲斑,體兩側、腹面黃綠色,具金屬光澤,喙長是寬的2倍,觸角彎曲呈膝狀。前胸背板近梯形,具褐色縱紋3條,足腿節內側具1刺狀突起。卵長約0.7mm,橢圓形,有光澤。幼蟲體長4~6mm,頭部、前胸背板黃褐色,體黃白色,蟲體後端稍細,末節具管狀突起,圍繞肛門後方具骨化瓣5片,兩側的略小,骨化瓣間各具刺毛1根,中間兩根刺毛長。裸蛹長4~5mm,腹部末端具2根尾刺。
生長繁殖
年生一代,多以幼蟲在大豆、玉米根部土壤中越冬。幼蟲距表土深度:黃河流域25~50cm,長江流域則為10~20cm。4、5月氣溫升高,幼蟲上升至表土層,黃河流域5月下旬~6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蟲出現,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進入為害盛期。長江流域於5月中旬化蛹,蛹期8天,5月中下旬成蟲出現。成蟲羽化後經10多天交配,2~4天后產卵.成蟲壽命30天左右,卵多散產在禾本科作物基部1、2莖節表面或氣生根、土表、土塊下,卵期約8天,幼蟲孵化後即入土,食害嫩根,秋末氣溫下降,幼蟲下移越冬。成蟲喜群集,有假死性,夜間為害。前茬玉米蟲量大,受害重。
危害作物
除為害棉花外,還為害茄子、豆類、玉米、甘薯、穀子、大麻、桃、高粱、小麥、水稻、花生、牧草及楊樹等33科85種植物。
防治方法
(1)發生數量大的地區或田塊,成蟲出土期在田間挖10cm深的坑,坑中撒上毒土,上面覆蓋青草,翌晨再集中殺滅。(2)利用棉尖象假死性可人工捕打集中處理。(3)當田間百株蟲量達30~50頭或棉花現蕾期百株有蟲100頭、花鈴期百株有蟲200頭時,應馬上噴灑50%辛硫磷乳油或95%巴丹乳油1500倍液、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40%乙醯甲胺磷按1:150比例配成毒土,也可用1%甲基1605粉劑1:30比例配成毒土,每667m2撒毒土3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