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簡介
赤經 13 : 29.9(小時:分)
赤緯 +47 : 12(度:分)
距離 37000(千光年)
視亮度 8.4(星等)
視大小 11x7(角分)
詳細信息
由梅西耶在1773年發現。
著名的旋渦星系m51是由梅西耶首先發現的天體之一:1773年10月13日,他在觀測一顆彗星時,發現了它,並且ngc 5195,在1781年被他的朋友——pierre méchain發現,因此也在1784年版的messier星表中被提到:“這是個雙星雲,每部分都有個明亮核心,兩者相距4'35"。兩者的‘大氣’相互連線,其中一個比另一個更暗。”william herschel也給ngc 5195分配了自己的名字:h i.186。
m51的真實含義,偶而還會有些混亂:究竟是指這一對星系(就像messier提到的兩個“星雲”那樣)還是僅僅指那個較大的星系,NGC 5194。如果是指這一對星系,那ngc 5194就會被稱為“m51a”,而ngc 5195就是“m51b”。
m51是一個小星系群的主要成員。它在3千7百萬光年的距離上仍然如此顯著,可見實際上這是一個明亮的大型星系。m51(以及整個星系群)的距離仍然非常不清楚。我們所用的3千7百萬光年的數據,是基於光度測量的結果,kenneth glyn jones也給出了同樣的數值。有些作者給出了小得多的數值(小於2千萬光年),但最近(2001年)stsci公布的結果為3千1百萬光年。
1845年春,rosse爵士發現了其中的旋臂結構,這樣的結構是首次被人發現,他還繪製了一幅非常仔細和精確的素描。因此,m51有時也會被引用為rosse星系或者rosse爵士的“問號”——他就是這么形容m51的。
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這樣顯著的旋臂結構是m51與它的近鄰——ngc 5195(messier描述中較暗的那個)近期遭遇的結果。由於這樣的相互作用,星系中某些區域的氣體受到擾動而壓縮,結果形成了新的年輕恆星。這在星系遭遇過程中是普遍現象,旋臂結構更容易出現在較重的星系中。halton arp將m51作為第85號天體編入了他的不規則星系表中,描述為“漩渦星系,擁有巨大的高表面亮度伴星系”。
對於愛好者來說,如果天空足夠黑暗,m51會是一個容易觀測的美麗目標,但它對光污染相當敏感,很容易淹沒在天光背景之中。在極好的條件下,甚至用4英寸以上的望遠鏡就可以瞥見其中旋臂的蹤跡。觀察這一星系對時,低放大率最為合適。
hubble太空望遠鏡著重研究了m51的中心區域。它的緻密核心現在被歸類為seyfert 2.5型。最近hst的研究(發表於2001年)關注於內部的旋臂以及塵埃雲,這裡是大質量的明亮恆星形成的地方。歐洲航天局的iso(紅外太空天文台)衛星在紅外波段對旋渦星系進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