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資料

英文名:Forever Enthralled
國家/地區:中國
類型:劇情/傳記/歷史
發行公司:Asmik Ace Entertainment
導演:陳凱歌
上映日期:2008年12月4日
全演員表

章子怡 飾 孟小冬
孫紅雷 飾 邱如白
陳紅 飾 福芝芳
王學圻 飾 十三燕
英達 飾 馮子光
余少群 飾 青年梅蘭芳
安藤政信 飾 田中隆一
潘粵明 飾 朱慧芳
吳剛 飾 費二爺
石曉滿 飾 馬三
六平直政 飾 古野中將
錢波 飾 錢記者
畢彥君 飾 梅雨田
張少華 飾 宋媽
李明臣 飾 老宋
柳景溪 飾 梅祖母
李濱 飾 邱母
陳強 飾吉祥王老闆
鍾欣桐 飾 少年福芝芳
劇情介紹

《梅蘭芳》將以10年為一個段落,截取梅蘭芳不同年齡段的故事。在影片中除了梅蘭芳之外,以齊如山為原形的邱如白將成為戲份最重的角色之一。可以說整部《梅蘭芳》基本上就是圍繞著這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展開的,而以梅蘭芳引路人和保護者自居的邱如白因為不能忍受梅蘭芳和孟小東的愛情,在幕後導演了刺殺梅蘭芳的事件。
《梅蘭芳》由“斗戲傳”“棄情記”“秉義志”三部分組成。片中首先展現的“斗戲傳”是講年僅17歲的梅蘭芳,與他最重要的老師——王學圻飾演的“十三燕”打擂台,而這段經歷堪稱京劇“梅派”發展的重要時期。梅蘭芳的出現,動搖了與梅家有三代情義的老藝人“十三燕”的地位,勝負已定,梅蘭芳勸說十三燕放棄演出,卻遭到了十三燕一句“輸不丟人,怕才丟人”的拒絕。展現了十三燕這位老戲骨與梅蘭芳亦敵亦友的關係。
梅蘭芳人生的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義的老藝人“十三燕”。梅蘭芳的出現,動搖了十三燕的地位。決戰不可避免,但是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改演時裝新戲,結果大獲成功。勝負已定,梅蘭芳勸說十三燕放棄第三天的演出,卻遭到了十三燕的拒絕。

梅蘭芳因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決定不再登台演出,在梅蘭芳多次拒絕日本軍隊對他發出的演出邀請時,卻吃驚地聽到了自己即將復出的訊息,而向社會公布這條訊息的,正是匿名的邱如白(孫紅雷飾)。
人物譜

章子怡飾孟小冬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當初選角考量了不下十名國內知名演員,但放眼當今華語女星,既有國際知名度又符合余派女老生清瘦扮相等條件的女星少之又少,再加上要和當初風華正茂的孟小冬年齡相符,恐怕也就章子怡最適合。而導演也表示,章子怡的眼神和孟小冬最為相似,相信化好妝會更傳神。
孫紅雷飾齊如山 梅蘭芳7歲開始學戲,9歲登台,17歲在京華劇壇嶄露頭角,“菊榜”評選中榮獲“探花”頭銜,他的表演不僅受到一般市民觀眾的歡迎,而且得到許多文人學士的青睞,齊如山就是其中的一位。齊如山對戲劇和戲劇理論均有深入研究,他對京劇尤為醉心,被梅蘭芳尊為“函授”教師。梅蘭芳和齊如山可謂亦師亦友,往來甚密。
陳紅飾福芝芳 從《和你在一起》到《無極》,陳凱歌的電影雖然飽受爭議,但他和陳紅的“銀幕夫妻檔”卻鐵打不動。記者還獲悉,陳紅此次也低調加盟了《梅蘭芳》劇組,並在其中飾演女二號———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陳紅的確頗有當初梅妻的風韻。對於愛妻的造型陳凱歌顯然也很滿意,但是也有看到定裝照的專家指出:“陳紅的氣質和福芝芳的確有幾分神似,只是太過漂亮了一些。”李勝素飾言慧珠言慧珠出身京劇世家,乃言菊朋的次女,是當初上海灘的風雲人物,按說要梅蘭芳收女徒弟並非易事,當初言慧珠就硬沒通過父親的關係,而是自己摸索著先攀上了梅蘭芳琴師徐蘭沅這條線,漸漸進入梅家把梅家千金哄開了懷,整整當了幾個月的“故事姐姐”,這才讓梅蘭芳看到了她的毅力。考慮到言慧珠本就是京劇名伶,而電影中涉及她的戲份又多數是跟著梅蘭芳學戲,所以劇組在選角的時候選擇了李勝素這個當今京劇界數一數二的梅派青衣擔綱。
場景

《梅蘭芳》從開拍起便備受關注:全新搭造68個大型場景,重現老北平、老上海、30年代紐約百老匯等宏大氣象,號令10多萬人次民眾演員,拉上章子怡黎明等國際巨星,陳凱歌導演的這次賭注不可謂不大。
電影《梅蘭芳》的主要拍攝場地“吉祥大戲樓”,是劇組按照20世紀早期樣式的大戲樓特意搭建的,從外觀到內部裝潢都力求原汁原味,營造出一種“繁華舊夢”的獨特氛圍。該攝影棚花費約400萬元,前後耗時約一年。
上海也是梅蘭芳一生中主要的居住地。1933 年,梅蘭芳從北京舉家搬到上海。吳迎說:“他再也不能呆在北京了。”1932 年,最鍾愛的兒子梅葆琪去世,這個無論長相還是嗓音都和他極度接近的兒子的早逝,對他打擊非常大。此前一年,孟小冬也離他而去。“那段時間,他情緒低落,需要換個環境。”吳迎表示。
抗日戰爭爆發,為避免給日偽政府登台演出,梅蘭芳蓄鬚明志。並於1938 年赴香港躲避戰亂,1942 年返滬。1945 年,梅蘭芳在美琪大劇院舉行抗戰勝利後首場演出,至1950 年才回北京定居。
2008 年1月,《梅蘭芳》劇組轉戰到上海。開機第一天,梅葆玖、吳迎前來探班。讓他們遺憾的是,梅公館的所有戲份只能改在長樂路上湯恩伯公館處拍攝。
思南路87 號是梅蘭芳故居。至今穿過幽靜的弄堂,還有不少鄰居知道梅蘭芳住過弄堂的那幢房子。“梅華詩屋”內那套紅木家具,以及牆壁上的古董、字畫,都保留著原貌。可惜,這套舊屋已經歸一家涉外房產公司所有,哪怕是觀光,連現場拍照攝影都被嚴令禁止。
攝製組只能在湯公館另行搭建“梅華詩屋”。梅葆玖表示,選擇此地並非個別媒體所言,是為了把梅蘭芳的排場無限放大;陳凱歌的真正目的,是要體現他被困上海的感覺。
美術指導柳青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透露,當初選中湯公館,是因為房屋結構特別符合陳凱歌的審美要求;除此之外,館內空無一物,內飾破舊殘敗。劇組在原結構基礎上,參照梅花詩屋的格局,另起爐灶整體改造。還打造了整套深褐色的紅木家具,這種壓抑的色彩,厚實的壓迫感,都是為了體現這個“困”

《梅蘭芳》劇組在上海的拍攝歷時一個多月,不僅完成了調用史上最大規模外國民眾演員、湯恩伯公館重新搭建梅宅,滇池路封路9天拍攝紐約街等電影史上從沒有過的這些艱巨任務,重金打造的30年代紐約街景,做為拍攝當年梅蘭芳在紐約百老匯獻藝的情節背景,電影首張劇照孫紅雷身穿禦寒大衣穿越重金搭建的下雪紐約街景,滿天風雪的景象相當壯觀。適逢連日中國雪災嚴重,但幸運地《梅蘭芳》劇組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雖然遭受了一些損失,但是劇組克服種種困難,最後幾乎沒有耽誤一天的完成了上海期間的拍攝,此外拍攝期間梅葆玖先生和梅家發言人吳迎及梅蘭芳先生的義女盧燕女士,也多次探班拍攝現場,力贊陳凱歌導演對藝術的認真追求讓梅家人十分感動。
造型

梅葆玖對影片《梅蘭芳》的主要演員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尤其大讚在片中飾演梅蘭芳的黎明,認為他此次表演風格大方,十分難得地將舞台之下的梅蘭芳那頗具男子氣概的一面傳神地展現出來,與章子怡在片中配合演繹的《游龍戲鳳》情節也較為自然。
道具

“守舊”是京劇舞台上用來間隔前後台的幕布,舊稱神幀、堂幔。這塊“守舊”據說在梅蘭芳先生去世之後,被作為珍貴文物封存起來。《梅蘭芳》劇組為此投了千萬元保險並派專人24小時看守。梅葆玖在現場表示:“我父親在二三十年代出國演出時,帶的就是這個守舊,上面繡有喜鵲和孔雀。我父親會畫畫,都是他親自畫的,然後放大,繡出來的。”
劇本源由

“他來拍這部電影,我很放心”梅葆玖說。他還透露,50 多年前,同樣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就參與了關於梅蘭芳的藝術紀錄片拍攝;當時,梅蘭芳親口誇過陳懷皚,“說他是讀書人拍電影”。
根據劇組和中影集團簽訂的協定,梅家後人保留對梅蘭芳生平傳記的解釋權,梅葆玖擔任影片的藝術總監;從小在上海梅家學戲長大、研究梅蘭芳美學的吳迎擔任影片駐組策劃,協助陳凱歌完成拍攝工作。
幕後花絮

整個拍攝過程中,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情感戲也是陳凱歌和梅家後人討論最多的地方。陳凱歌建議,梅蘭芳穿白色的西裝;孟小冬可以穿現代緊身旗袍,但一定要是冷色小花旗袍、高跟鞋。然後,孟小冬帶著髯口去調戲梅蘭芳,“這種鏡頭讓人會覺得很有意思”。
劇組工作人員透露,影片給孟小冬特別設計了—把傘。梅蘭芳有一次不小心把傘帶回家,發現梅太太在家,趕緊把它藏起來了。其實,梅太太早注意到了,故意大聲問:“那把傘去哪裡了?”見梅蘭芳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她就笑,“你別這么緊張,不就是一個孟小冬嘛!”
傘有“ 散”的寓意,喻示了兩人的愛情結局。吳迎認為,“ 他們分開是必然的,命中注定”!“畹華,不怕,我走了”,這是影片中孟小冬留給梅蘭芳的最後一句話。1931 年後,這對戲壇情侶從此天各一方。
電影中,所有京劇梅派的唱段都由梅葆玖親自包辦,用自己的錄音配上畫面。話劇版中,由於飾演梅蘭芳的白永成曾經學過京劇,劇中的京劇表演都不用替身,梅葆玖不僅在幕後做了藝術指導,還手把手地教起白永成“梅派”經典。排練時白永成唱起“穆桂英掛帥”的段子,在旁觀看的梅葆玖笑說,這唱著唱著怎么就成了程派的味兒了?

據梅葆玖介紹,老一輩的鑼鼓、胡琴都與現在的不一樣,傳統的唱法現在聽來也很好聽,唱腔別有一番味道。自己必須先反覆聽父親的唱片,盡力去模仿他當年是怎么唱的,要是唱出的是當今年代的感覺,就不是那個味了。
影評

陳凱歌始終抓住人物重要階段的選擇,並把它們連成一線。梅蘭芳的人生,有幾個重要關口,他都作出了正確的選擇,這是他的成功之道,陳凱歌都抓對了。抗日期間,他選擇了罷演,蓄鬚明志。這是整部電影中最重要的,也是篇幅最集中的地方,表現梅蘭芳是如何把對京劇的欣賞,從“聽戲”轉變成為“看戲”,甚至一直發展到歌舞戲,成為視覺藝術。——梅葆玖
梅葆玖認為,電影《梅蘭芳》不單單對自己父親開創的梅派,更是對整個京劇藝術的大傳播。他對記者說,“父親本身就是一個受全世界愛戴的藝術家,無論老的、少的,懂戲的、不懂戲的,國內的、海外的觀眾,都能夠從影片中的京劇唱段、裝扮、身段等對這一藝術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而這種傳播,比主動宣傳京劇還要好得多。”

梅葆玖稱,人們只知台上的梅蘭芳和一代宗師的梅蘭芳,而卸了裝的梅蘭芳到底如何,外界所知甚少,很多人對梅蘭芳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可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認為陳凱歌導演的這部《梅蘭芳》把梅蘭芳的心態、決心、他如何唱戲,如何做人,台上比女人還女人,台下比男人還男人,都有了精準的概括。“這部電影把梅蘭芳人生的幾個重要關口都把握的很準。這些關口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一點說教的意味都沒有。看到這部電影,我決定在我有生之年,將不再授權任何人拍攝梅蘭芳的電影故事片了,而且我要留言下來,讓我的子孫後代也不要再授權拍攝了,這個起碼要保持50年。”
第59屆柏林電影節日前公布了第一批入圍名單,《梅蘭芳》將參加主競賽單元的角逐。電影節選片人評價稱:“《梅蘭芳》是一部蘊涵著東方美的現代電影。它含蓄而內斂的東方式情感表達非常獨特,它將宏大的史詩與個人細膩的情感世界融為一爐”。
在《梅蘭芳》官方網站與新浪網發起的觀影調查中,截至14日,有超過25000名網友參與投票,他們普遍給予電影肯定的評價。其中,41.5%的人選擇“非常優秀,超過心理期待”,34%的人認為是“陳凱歌的水準之作,但也無大驚喜”。超過33%的人表示電影最能打動自己的因素是“眾多明星的精彩演技”,遠遠超過其他選項。
《梅蘭芳》的劇情是吸引觀眾的一個重要因素。影片以“大伯的信”為主線索,梅蘭芳帶著對大伯受“紙枷鎖”刑罰的恐懼和思考走上戲台,一生受到諸多壓力牽絆,最終戰勝逆境下自我,鑄就輝煌藝術成就與高潔人格,這樣的故事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凝練有力的台詞也是觀眾和評論者的關注焦點之一,“氣魄非凡”“讓人印象深刻”等讚美之詞隨處可見。其中,梅蘭芳的老前輩和對手十三燕所說的“輸不丟人,怕才丟人”,梅蘭芳好友邱如白的“誰要是毀了他這份孤單,誰就毀了梅蘭芳”等,都被認為是堪稱經典的台詞。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把《梅蘭芳》與15年前同為陳凱歌執導,同樣描寫伶人故事的《霸王別姬》相提並論。有人認為:“在裡面看到了許多《霸王別姬》的影子,但是還無法超越它;但片子在攝影、技術上還是值得一贊的。”還有人說:“電影的前半段確實很出彩,有凝重感,覺得《霸王別姬》回來了。”
相關資料
看完電影《梅蘭芳》後,很多人表示,對孫紅雷飾演的邱如白和王學圻把飾演的十三燕很感興趣。

其實“邱如白”的原型,是中國戲曲理論界的泰斗級人物齊如山,是梅黨最重要成員之一。而“十三燕”的原型則是當年的“伶界大王”譚鑫培。不過讓人們有些遺憾的是,這兩個角色在片中都使用了化名,沒有將人物的真實姓名放在影片中。
電影中為什麼沒有用這兩位重要人物的真實姓名呢?對於這一點,梅葆玖解釋說:“因為有著作權的問題,我們不能在影片中用人家的真實姓名,用了以後是侵權的。換了名字之後會省去很多麻煩。”梅葆玖也表示,陳凱歌在拍攝《梅蘭芳》時,他並沒有給出什麼限制,只是盡力給導演提供了很多資料和幫助,因為他害怕干涉多了會束縛導演的發揮。

吳迎說,要說電影可提高的空間,應該是整體的,全面的。但最大的遺憾還是他們之前反覆和劇組提及的,梅蘭芳在抗戰結束後第一次公開亮相,是捂著扇子亮出自己不再蓄鬚的臉,電影沒有表現歷史上這一真實的感人畫面,“但是電影有電影的邏輯連貫,我們不能強求。梅葆玖也覺得拍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再批評他們就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