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夫人

梅克夫人是一位酷愛音樂、有一群兒女的富孀。她與柴可夫斯基是一對相互愛慕而又從來未見過面的戀人.在柴可夫斯基最孤獨、最失落的時候,不僅給了他經濟上的援助,而且在心靈上給了他極大的鼓勵和安慰。她使柴可夫斯基在音樂的殿堂里一步步走向頂峰。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第四交響曲》和《悲傖交響曲》都是為了這位夫人而作。

基本信息

她是誰?

她不屬於赫赫有名的的人物之列,卻用一個女人的全部——聖潔的資助、詩意的護佑和宗教般的愛情,托起了柴可夫斯基這輪音樂太陽。

梅克夫人舊照梅克夫人舊照

這個令童話也為之黯然的塵世故事,常常被音樂史家們視為柴可夫斯基傳記中的一段奇特的經歷、一個有趣的佳話而激賞不已。我卻願把視角投向尊貴的梅克夫人。一切美麗之中,她是源頭,是起因,也是最偉大的主角.時間已經很久遠了。那是在1876年,當梅克夫人在朋友家第一次聽到了鋼琴曲《暴風雨》時就被傾倒了。更使她震撼的是,她聽說這部曲子的作曲者、年輕的柴可夫斯基正陷入經濟困境而無力自拔。她那顆高傲的心在呻吟。從那一刻起,一個拯救這位音樂天才的使命感在她的心中愴然升起。

是愛情,更是童話

就這樣,音樂使梅克夫人與柴可夫斯基宿命般地相識了。梅克夫人是居住於莫斯科郊外的一位富孀,清麗秀美,高雅不凡,她的生活並不如意。她繼承了亡夫的豐厚遺產,在自己的莊園擁有一切,精神卻深感寂寞。財富已使她厭倦。她那理想主義的心靈時時因種種朦朧的渴求而騷動不寧。她是一個情感豐富的女人,需要付出愛,也得到愛。柴可夫斯基的天才音樂被她視為生命中的一道曙光。
為了讓高傲而敏感的作曲家能夠接受自己的資助,梅克夫人以收藏樂曲為名,並不親自出面,只是寫信委託柴可夫斯基編曲。柴可夫斯基很願意為這位趣味高雅的夫人創作。“交易”進行得自然而合理。儘管出得價錢很高,她還是因藝術天才為她這樣一個平凡女子作曲深感不安。在她的價值天平上,再多的金錢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天賦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漸漸地,兩人之間的書信內容超越了“交易”,向著藝術與人生、音樂與愛情的縱深處擴張。這不是一般的的羅曼史。因為梅克夫人並無情誓,柴可夫斯基亦無許諾。魚雁款款的書信來往,使他們的靈犀相通的心貼得很近。他們各自的生活因注入了難以抑制的激情而深味無窮,卻又僅僅保持著通信形式,仿佛都在遵守一個默契,要以這種方式表明兩人之間並非毫無距離。他們的書信算不算情書尚有爭議,其實這並不重要。他們之間的通信境界已遠遠超出了通常意義上的情書指稱。他們以書信為載體,暢談藝術,互相剖白,傾訴衷曲,抒發理想,碰撞愛心,洗滌靈魂,激勵人生,升華境界……如此豐厚的涵蘊和淵博的享受,又怎能簡單地歸結為情書呢?
對於善用對歌、贈物、請酒、媒親等方式表露感情的東方民族,或許不很習慣用情書展示心跡。然而,在歐美近、現代文明中,情書有著異乎尋常的地位。以書信為媒介傾訴彼此之間的愛慕和思念,可以說是西方人的一個文化傳統。性情浪漫的藝術家就不用說了,就連那些職業革命家、政治家和科學家也每每如此。我可以列出馬克思、列寧、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任斯基、居里夫人、季米特洛夫、伏契克、法拉第、白求恩、富蘭克林、諾貝爾等等一長串優秀的名字,他們都曾與情書結緣。據報導,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在青年時期寫給戀人的情書竟達2400封之多,對於東方人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匪夷所思的天文數字。而更使東方文化疑惑不解的是,梅克夫人與柴可夫斯基之間的頻頻書信來往14載,竟然幾乎沒有謀面也不想謀面,其神秘、神奇的奧妙,甚至連一般的西方人也需費一番心思了。

《我的音樂生活:柴科夫斯基與梅克夫人通信集》封面《我的音樂生活:柴科夫斯基與梅克夫人通信集》封面

悲愴的結局

《悲愴交響曲》是柴可夫斯基最後的作品。這是一部遺書,在這裡面他留贈給世界的是他的天才的光輝和他悲痛的異彩。交響曲是完成了。這時俄國正發生一場常見的霍亂時疫。柴可夫斯基粗心大意地喝了一杯受污染的水。他得了病。他極端痛苦地躺了四天,第五天,他就此長眠不起
柴可夫斯基是在彼得堡他哥哥的寓所里去世的。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把身邊的所有近親好友都趕出了房間。他是一個十分講究儀表的人,平時衣冠楚楚,他不願意人們看到自己被霍亂痛苦折磨的情景。三位親人把耳朵貼在房門上,聽到 了柴可夫斯基萬分痛苦、疲憊不堪,卻又極其清晰的臨終遺言。他反覆呼喚著梅克夫人的名字:“納傑日達,納傑日達……”最後咬著牙,心裡充滿複雜的情感說道:“冤家……”
在生命最後的一刻,柴可夫斯基所念叨的,正是給他帶來藝術靈感和思想撞擊的梅克夫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