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共分七個章節。
第一章為緒論。本章交代梁實秋的生平簡介、主要翻譯成就、研究梁實秋翻譯的情況以及其他學者的主要觀點,同時交代本書的研究意圖、研究方法、理論依據、研究意義以及主要內容。
第二章討論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形成。梁實秋的“中庸翻譯觀”深受其“中庸”的人生哲學的影響,這種人生哲學與他傳統士大夫式的思想底蘊密不可分,是儒家思想、白璧德新人文主義與他本人的貴族氣質、紳士風度的雜糅體。儒家學說的“中庸”之道構成了他整個人生哲學的中軸,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被梁實秋賦予了新的時代色彩,中西文化的雙重洗禮使他在人生態度、思維方式、文藝思想等方面呈現出明顯的“中庸”色彩,並且深深地影響著他的翻譯活動。
第三章討論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認識論基礎是“誠信”原則與“時中”原則。誠信為本、因時而中,這是達到“善”與“美”的條件。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態度以誠信為本,努力追求和諧之境。梁實秋的翻譯選擇因時而中,有其外因和內因。梁實秋譯莎的外在因素與胡適和余上沅的影響分不開,也是特定歷史背景下他理性選擇的結果,雖然有悖於主流詩學話語,卻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當時中國翻譯文學的闡釋空問。梁實秋譯莎的內在因素是闡釋其人性論的文藝思想。另外,梁實秋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追求與莎士比亞形成了某種內在精神契合,因此選擇譯莎不僅是他價值取向的表白,也是其審美理想的張揚。
第四章討論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認識論中樞是“適度”原則與“中和”原則。梁實秋受西方闡釋學與中國闡釋學的雙重影響,試圖在客觀闡釋與主觀闡釋之間尋求一條“中庸”之道,他以異化策略為主、歸化策略為輔,注意將“詩學取向”與“讀者接受”相結合,體現了“適度闡釋”的原則;“中庸”的工具性意義還體現在對審美格調的思維和表達模式上。儒家美學的核心是“中和”之美,它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具體的審美範式。梁實秋譯莎時表現出和諧圓融的審美理念,融合了西方古典主義嚴謹、傳統、凝練的美學思想以及中國古典美學的“重味”的精神,傳遞滲透於莎士比亞字裡行間的自然美、意蘊美、情感美,激發人們對真理的熱愛、對道德的信念以及對美的追求。另外,梁實秋譯莎受語言審美因素、文體風格、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審美制約。
第五章討論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實踐論是“誠”、“善”、“美”的統一。梁實秋的翻譯實踐體現了一種對話精神,他在文化內涵的傳遞、文學形式的輸入以及語言風格的再現方面都頗有特色。梁實秋在處理文化意象與習語等文化內涵時主要採用直譯或直譯加注的方法,注意將“尊重作者”與“譯者介入”相結合;梁實秋在傳遞文學形式方面主要用白話散文體譯莎,雖然改變了原作形式,但也是對翻譯莎作“無韻詩體”的大膽嘗試;梁實秋在處理莎作中的某些語言變體時淡化了原作語言的“陌生化”色彩,他的恆常審美定勢形成了文本與讀者間的一種空缺。本章同時分析了梁實秋譯莎活動的社會影響。
第六章討論梁實秋“中庸翻譯觀”對翻譯研究的啟示。梁實秋的“中庸翻譯觀”是一種理性交往的價值取向、理想狀態的方法論思想以及剛柔相濟的文化品格,它對規範譯者的倫理道德、實現異化譯文的最最佳化、正確對待經典名著的復譯,以及如何歷史地、辯證地進行文學翻譯批評等問題都有重要意義。學者應具有“柔性”品質與“剛性”精神,在中與西、古與今的文化碰撞與融合中形成一種多元開放的寬闊的現代視野。
第七章是結論。本章總結了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主要內涵、該項研究的學術參考價值以及局限之處等問題。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梁實秋生平簡介及其對中華譯壇的主要貢獻
第二節研究梁實秋翻譯的情況及其主要觀點
第三節研究意圖、研究方法及研究意義
第四節本書內容簡介
第二章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形成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儒家思想與新人文主義的契合
第三節梁實秋的文藝思想
第四節梁實秋的文藝思想對其翻譯觀的影響
第三章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認識論基礎——誠信原則與時中原則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態度——誠信為本
第三節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目的——因時而中
第四章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認識論中樞——適度原則與中和原則
第一節概述/109
第二節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策略——恰切適度
第三節梁實秋譯莎策略選擇的原因分析
第四節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審美理念——和諧圓融
第五章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實踐論——誠、善、美的統一
第一節梁實秋翻譯實踐的對話精神
第二節文化內涵的傳遞
第三節文學形式的輸入
第四節語言風格的再現
第五節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社會影響
第六章梁實秋中庸翻譯觀對翻譯研究的啟示
第一節譯者的倫理道德
第二節異化翻譯的最最佳化
第三節莎士比亞作品復譯問題
第四節梁實秋譯莎的評價及其啟示
第五節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的現代意義
第七章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