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陵秋草

桓陵秋草:周桓王陵,位於澠池縣城北50公里處的鳳凰山巔。公元前697年,東周第二代國君桓王姬林葬於此地,人們便將鳳凰山改稱桓王山。桓王山海拔731米,北傍黃河,東依岱媚,西有青山,南望韶峰。小獅山、柏樹山左右延伸,兩道澗水環流,遠望恰似展翅欲飛的鳳凰。桓陵依山勢凌頂而建,高10餘米,周長200餘米,墓陵為圓形土包,其土質與周邊迥然不同,呈粒狀如出自蟻穴,大雨如注而不見其流。深秋時節,他處樹瘦草枯,獨此地碧綠蒼翠鬱鬱蔥蔥,更顯風水寶地之奇特。


傳說

周桓王姬林緣何擇陵於鳳凰山?傳說,東周桓王出巡山西回洛陽,從濟民渡(即現在的南村渡口)過黃河時,見南岸大山氣勢雄偉、滿目蒼翠。問百姓方知是“鳳凰山”。桓王思忖道:“我乃真龍天子,今遇鳳凰山,龍鳳呈祥必是吉兆。”過了黃河,桓王就令人伐榛開路登山。桓王站在山巔,只見滾滾黃河腳下奔流,巍巍韶山身後聳峙,百鳥鳴巒入耳,兔狐出沒草叢。君臣們席地酣飲,不知過了多久桓王背處小解,兩隻雉雞飛落眼前擺動五彩斑斕的尾羽,對他“咯咯”地叫。桓王見此鳥與傳說的鳳凰甚似,和自己如此親切有緣,心想:莫非上蒼有意賜我這方寶地,讓此鳥傳言?想到此處桓王跪拜上蒼。雉雞唱著飛走了,給桓王留下無比的愉悅。
桓王回洛陽後,召心腹密謀,以宗主名義頒詔,聯合蔡、衛、陳三國合力伐鄭,結果大敗。不僅使周王室威風掃地,桓王也身負箭傷不久死於洛陽。臨終前他叮囑太子和重臣:“姜太公封於齊(今山東),五世皆返葬於周(今陝西)。我欲返葬鎬京,然周室不興,諸侯爭霸,互相攻伐,恐難如願。洛陽西澠池北的黃河南岸有鳳凰山是方寶地,西望故國,東鄰新都,能葬此山我願足矣。”桓王駕崩,莊王即位後,將父王靈樞暫厝洛陽。第三代君王周莊與眾卿議定,將桓王安葬於鳳凰山了。

地理面貌

鳳凰山本是風水寶地,桓王葬於此處又添幾分靈氣,山上草木崢嶸、鳥語花香、清風徐來,蟬聲竟遠,景色十分誘人。深秋時節,霜葉凋零之時,此處反而更加枝繁葉茂,在皚皚北國可謂罕見奇觀。那些慕名前來拜謁的官商富豪絡繹不絕,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澠池古八景之一“桓陵秋草”,遠近聞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