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桑尺蠖

桑樹桑尺蠖

昆蟲名,為鱗翅目,尺蛾科。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遼寧、吉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植桑區。寄主植物為桑樹。幼蟲於早春取食桑芽常把內部吃空,僅留苞葉,春季幼蟲蛀食新芽,後幼蟲咬食葉片成缺刻,嚴重的僅留葉脈,造成樹勢衰弱,桑葉大幅度減產。是桑樹春季大害蟲

害蟲名稱

桑樹桑尺蠖

基本概況

學名Phthonandria(Hemerophila)atrilineataButler屬鱗翅目,尺蛾科。異名Menophraatrilineata(Butler)別名桑造橋蟲、剝芽蟲等。分布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遼寧、吉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植桑區。
寄主桑樹。

為害特點

幼蟲於早春取食桑芽常把內部吃空,僅留苞葉,春季幼蟲蛀食新芽,後幼蟲咬食葉片成缺刻,嚴重的僅留葉脈,造成樹勢衰弱,桑葉大幅度減產。是桑樹春季大害蟲之。

形態特徵

成蟲雌蛾體長10mm,翅展47mm,雄蛾體長16mm,翅展40mm。體、翅皆灰褐色。頭小,灰白色。複眼圓形,黑色,觸角羽狀,短而闊,暗褐色;雌蛾觸角狹長,雙櫛齒形,暗褐色。前翅灰色,外緣呈不規則齒狀,緣毛灰褐色,翅面散有不規則的深褐色短橫紋,中央具2條不規則的波形黑色橫紋,兩橫紋間及其附近色澤較深。後翅近三角形,外緣波狀,緣毛灰黑色,有1條黑橫紋與外緣平行,線外比線內色深,翅面亦散生黑色短紋。腹部與翅色相同。卵長0.8mm,寬0.5mm,扁平橢圓形,淺綠色。末齡幼蟲體長52mm,體圓筒形,從頭至尾逐漸粗大。頭扁平,灰褐色。初孵幼蟲淡綠色,逐漸變褐色,與桑枝皮相似,是很好的保護色。各節後緣稍隆起,第l及第5腹節背面近後緣處各有一長形突起,背面散布黑色小點。氣門9對,周圍黑色,中央赤黃,第6—9腹節各生腹足一對。蛹長19mm,圓筒形,紫褐色,具光澤。

生活習性

山東以北年生3代,貴州3—4代,安徽、江蘇、浙江4代,以3—4齡幼蟲在桑樹枝幹隙縫或枝下越冬。翌春冬芽轉青的3、4月份開始活動,為害桑芽和嫩葉。各代幼蟲活動為害期一般在5月下旬一6月上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及9月下旬一10月上旬。第4代幼蟲於10月底一11月氣溫降至16℃以下時,3—4齡幼蟲開始越冬。成蟲有趨光性,喜把卵產在枝條頂端嫩葉背面,一般產600多粒,最多高達1177粒,卵期4—9天。初孵幼蟲在葉背屈曲行走,靜止時直立葉上。幼蟲共5齡,老熟後在近主幹土表化蛹。蛹期7—20天。該蟲發生與氣溫有關。冬季氣溫高,桑園蟲口基數大,則春季發生早;5月份以後雨日多,降雨強度不大,氣溫偏高,亦利於該蟲發生。主要天敵有桑尺蠖脊腹繭蜂、桑尺蠖絨繭蜂、桑尺蠖黑卵蜂等。

防治方法

(1)采葉時,注意捕殺幼蟲。(2)在越冬前把稻或麥草束捆在枝條上,誘集幼蟲鑽入草把內越冬,於冬季集中殺滅。(3)在春芽萌發前半個月,桑樹冬芽開始轉青但尚未脫苞及伐條時或夏伐以後,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3000倍液。(4)秋蠶停食後噴灑2.5%功夫菊酯或20%氰戊菊酯或2.5%敵殺死乳油等菊酯類殺蟲劑4000一5000倍液、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5)生物防治人工釋放桑尺蠖脊腹繭蜂,寄生率70%一80%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