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2004年獲得山西大學理學博士學位。2004至2007年期間,在日本大阪大學套用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方向為光鑷技術開發及其在生物學中的套用;2007至2010年,在日本國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分子科學研究所從事飛秒光鑷及近場光學發麵的研究;2011年應聘到華南師範大學任特崗教授,2012年加入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任影像技術中心主任。2012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
主要的研究內容:
降雨強教授長期工作於微納米光學領域,研究興趣包括光學微操縱(即雷射光鑷)技術、近場光學技術、飛秒雷射技術、雙光子熒光成像技術的開發與生物學套用等。實現了基於非線性極化效應的光學捕獲和操縱,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光阱劈裂”現象。發明了利用金納米顆粒的雙光子螢光進行活細胞成像的新方法。在Nature Physics、 Advanced Material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餘項科研項目。
1、開發新的生物實驗技術平台,利用光學微操縱(雷射光鑷)技術、膜片鉗技術、原子力顯微鏡和近場光學顯微鏡等物理學手段研究細胞、生物大分子等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各種動力學過程。
2、超快雷射及矢量光束在光學微操縱中套用
發現了基於超快雷射與金屬顆粒之間的非線性極化作用產生的“光阱劈裂”現象(Nature Physics, 6, 1005–1009,2010)。通過矢量光束形成等手段,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飛秒雷射在光操縱中引起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及其在物理、生物等學科中的套用。
3、影像技術及其生物學套用
利用confocal、multiphoton以及superresolution等成像設備及技術手段,結合螢光納米探針技術、電鏡技術等,進行細胞成像等方面的研究。
近期代表性論文:
1.Jiang Y.Q., Narushima T., Okamoto H. (2010). Nonlinear optical effects in trapping nanoparticles with femtosecond pulses, Nature Physics, 6, 1005–1009.
2.Jiang Y.Q., Ma C.G., Oh I., Hosokawa I., Masuhara H. (2010). Secondary convergence in femtosecond laser trapping, Modern Physics Letter B, 24, 1–8.
3.Jiang Y.Q., Horimoto N.N., Imura K., Okamoto H., Matsui K., and Shigemoto L.(2009). BioImaging with Two-Photon-Induced Luminescence from Triangular Nanoplates and Nanoparticle Aggregates of Gold, Advanced Materials, 21, 2309-2313.
4.Jiang Y.Q., Matsumoto Y., Hosokawa Y., Masuhara H., and Oh I.(2007). Trapping and manipulation of a single micro-object in solution with 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mechanical force, Appl. Phys. Lett. Vol. 90, 061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