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地貌
峰頂形狀獨特,從南面看形似寶座上的國王;從右面瞧猶如銀獅躍空;從東往西看形似寶座上的國王;從北往南看形同銀色幃帳。同時,此山峰隨著季節改換顏色,夏日呈白色,冬季呈銀色,春天呈橙色。
人文歷史
此山峰是西藏著名的25座高峰之一,相傳是被稱為“25個仙境居士”之一,是“夜叉崗瓦桑布”的駐錫地。此神先後受金剛持、蓮花生、拔戒噶舉派的祖師達瑪旺秋等大德高僧之託,成為法力無比的保護神,其周圍的眾多峰巒及湖泊都為其侍從;仲錯秋莫湖是它的妻子,臥瑪錯嘎爾湖為其妾,派菠山和波姆山為它的王子和公主,還有近臣吉日雜那山,侍衛拉軌東孜山,宮外大臣莫妥西嘎山,右翼大將籌莫山,左翼大將亞那山,開路先鋒切龍達贊山,東部大將桑色山,南部大將拉那山,西部大將色特山,北部大將宗熱山,馬夫兄弟果龍三座山,牧牛神瑪布孜松山,牧羊神亞迦贊怪山,大門守神東俄丘等。此山前有一條大溝,叫做跋絨谷,上谷寬敞如盛開的蓮花,下谷狹小似羊腸。谷中有座寺廟,是塔波噶舉4大派之一拔戒噶舉派的主寺,右塔波拉傑的弟子拔戒巴·達瑪旺秋的修行洞。谷的中下部岩坎上有許多修行洞,是該寺僧人的修行靜室,至今從未間斷過修行的苦僧。
相關資料
桑丹康桑峰正處於唐蕃古道,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一頭馱貴重的大象,走到此山山口一爬下再也起不來,故此山口叫“朗律拉”(意為“大象疲爬山”)。山前的古道在民間傳頌為“藏漢間的金橋”,是通往內地、青海、蒙古和其它藏區的必經通道,西藏解放後在古道上修築了舉世矚目的青藏公路。
神話傳說
此山被奉為神山,傳說依附於此山的神名叫“夜叉崗瓦桑布”,為仙境二十一居士之一。此神先後受金剛手菩薩、蓮花生大師、跋絨噶舉的祖師達瑪旺久等大德高僧之託,為法力無邊的佛法保護神。傳說中,在桑丹康桑峰周圍的眾多峰巒及湖泊都是此神的侍從。這些山的形狀也很特別,有如眾臣圍著國王,都繞著主峰坐落。傳說中的排列次序為:仲措秋莫湖為崗瓦桑布神的妻,我瑪措嘎爾湖為妾,派波山和波姆山為他的王子和公主。此外還有近臣吉日雜那山;侍衛拉貴東孜山;宮外大臣莫妥西嘎山;右翼大將籌莫山;左翼大將亞那山;天路先鋒切龍達贊山,東部大將桑色山;南部大將拉那山;西部大將色特山;北部大將宗熱山;馬夫兄弟果龍三座山;牧牛神瑪布孜松山;牧羊神亞迦贊怪山;大門守神東俄丘,里門守神黑狗岩。這些傳說是引自煙祭經。桑丹康桑峰前有一條大溝,叫跋絨谷,上谷寬敞如盛開的蓮花。下部狹小似羊腸。
此谷中建有跋絨寺,是噶舉四大派之一跋絨噶舉的主寺。由塔波拉傑之徒跋絨巴·達瑪旺久於公元12世紀中葉始建,達瑪旺久是跋絨噶舉的創始人。在寺廟的左前方有岩洞,叫瓊學扎孜。據傳,那洞是達瑪旺久的師父塔波拉傑指給他的修行洞。谷的中下部的岩坎下有許多天然岩洞,該寺旺火之季這些岩洞是該寺僧人的修行靜室。西藏近代史中的準噶爾事件中,此寺被準噶爾部夷平,遭到了徹底的毀滅。然而,這些岩洞中從未間斷過修行的苦僧。從四面八方來此朝拜的香客們,主要朝拜谷頂的我湖和谷口的修行洞。它北面的溝叫拉龍(意為神仙溝)。此溝的頂部相連於桑丹康桑山樑。山腳下的小山丘上人們壘就了一台煙祭的祭壇,叫拉龍拉卡爾。人們時常在此灶中煨桑祭神。
地理與氣候
桑丹康桑(SAMDAIN KANGSANG),海拔6590米,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中段,東經91.5度,北緯30.9度,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境內。該山雖受那木錯小氣候影響,但由於地處藏北,天氣較那木錯南部念青山脈要好,年降水量406毫米,攀登時間相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