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河鄉

桐河鄉

桐河鄉位於唐河縣城西北32公里處,地處唐河、社旗、宛城兩縣一區八鄉(鎮)結合部,北與宛城區高廟、茶庵鄉毗鄰,西與宛城區漢冢鄉接壤,東與社旗縣晉莊、李店鎮相連,南與桐寨鋪鎮相臨,總面積68.5平方公里。 全鄉轄20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174個村民小組,38308人,耕地面積8.12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31畝。集鎮面積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5450人 。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桐河鄉位於唐河縣城西北32公里處,地處唐河、社旗、宛城兩縣一區八鄉(鎮)結合部,總面積68.5平方公里。全鄉轄桐一村、桐二村、桐三村、桐四村、陳莊村、李營村、范營村、邱莊村、吳莊村、申老家村、官園村、硯河村、小郭莊村、耿莊村、大郭莊村、沈橋村、年莊村、清河村、李司莊村20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174個村民小組,38308人,耕地面積8.12萬畝。

歷史記載

桐河鄉 桐河鄉

桐河屬歷史文化古鎮,桐河街在古代相當長的時期里,曾是宛(南陽)東一帶很有名氣的繁華之地。集市歷來以貿易著稱,糧行、牛行、棉花行聞名宛東。 商船下行至唐河、再順河而下入漢江、長江最終可達上海。 有個記載,足以說明桐河街古時之盛景。據清乾隆52年(公元1787)唐縣誌校注,在《地輿志》卷有《桐河店稅議》一文。大意為:明朝萬曆38年(公元1610年),唐縣知縣王名登向南陽官府報告,說有不少山西、南陽商人在桐河街做生意,因唐縣稅重,南陽稅輕,商人們不納唐縣之稅,使桐河店每年180兩銀稅無法完成等等。後來,府里還給了批覆道:“緣地立行(意為根據地理位置而興辦商業貿易),緣行辦稅,稅之隨乎地也`。桐河店既為唐轄,寓桐河行貨(往來販賣貨物)者,

稅不歸唐而歸誰?該縣即著令抽唐稅,不必再以府為言,使奸滑兩地脫空也”(以上是原文,括弧內為解釋)。當時,全唐縣(明清時,唐縣地域較大,共二十保、十二所,除現域外,往北管轄至社旗的郝寨、苗店一帶)年銀稅1500兩,而桐河店一地就占了近八分之一,可見商貿生意之興盛程度。

歷史沿革

南齊(公元479——502年)時,曾設河南郡治。

宋朝時已是當地繁榮的河路碼頭,稱為“桐河店”,商業經濟發達。宋紹聖二年(1095年)唐州(今唐河縣城)修建泗洲塔時,桐河店曾捐銀修築該塔的第七層。

明、清時為唐縣20保之一。集鎮修築了土寨牆,營造了四門,周長九里十三步。主要為防匪和防止洪水。街內青石鋪地,號稱“三里長街”。清時,東寨門外河上興建有七孔四十米長的石板橋,有曾任四川茂州州官的桐河籍人劉國柯捐資主持修建。

民國時期,桐河設鄉,屬桐寨鋪區。

1948年8月解放,桐河設第七區,屬唐西縣(駐白秋)。

1949年3月,唐河(北)、唐南、唐西三縣合併,成立唐河縣,桐河設第五區(曾駐張監莊)。

1956年2月撤區,設桐河中心鄉。

1958年8月屬桐寨鋪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設桐河人民公社,屬桐寨鋪區。

1968年8月,撤區並社,仍設桐河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農村體制改革,改為桐河鄉。

經濟

2006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59724萬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28571萬元、21491萬元和966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80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495元。

桐蛋 桐蛋

桐河有兩個特產,其一為“桐蛋”,元明清時曾列為宮廷貢品。桐河入桐河鄉境內後,河道彎曲,灘涂眾多,水草豐茂,是放牧鵝鴨的好地方。這一河段的蛋鴨所產的優質甜蛋,個大皮薄,蛋形美觀。經過複雜工藝醃漬後,味香可口、余香不盡,稱之為“桐蛋” 。

現桐河鄉有桐蛋公司,將醃製好的桐蛋進行包裝,1.5元一枚,是當地民眾過節送禮的上佳選擇。由於南陽端午節有“煮鴨蛋”的習俗,桐蛋也是過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其二是地毯,改革開放之後,桐河興起了一家地毯廠,由手工織就,銷往外地。幾十年來幾經興衰,後被土耳其商人接手,生產的地毯銷往世界各地。2013年,地毯廠再度停辦。

發展

桐河農業 桐河農業

該鄉素有“糧倉”之稱,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全縣唯一的省級科技示範鄉。全鄉農業資源豐富,2006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27349萬元,其中種植業19888萬元,糧食總產量 32139噸,棉花產量達1580噸。種植業中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小麥常年種植面積5.2萬畝,玉米常年種植面積3.4萬畝。經濟作物以小辣椒、棉花和優質土豆為主,其中小辣椒2萬畝、棉花3.6萬畝、優質土豆1萬畝。以速生楊為主的林業生產逐漸發展為全鄉的重點產業,現全鄉速生楊片林、農田林網總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以上,林業資源豐富。 桐河集鎮地處社旗、宛城、唐河縣兩縣一區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雙桐路和桐少路交匯於此,已初步形成三縱七橫的集鎮框架。集鎮建設迅速發展,以新建的金桐大道為主線,以三峽庫區移民為契機,以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文化廣場、商貿市場建設蒸蒸日上,集鎮功能日趨完備,影響力和拉動力明顯增強,為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桐蛋公司、露絲地毯、鑫達麵粉、豫容棉業等一批民營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桐河已逐漸成為外商投資的一片熱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