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方言

桐城方言

桐城地處皖西大別山地區,皖、贛、鄂三省交界,山丘河湖眾多,地形多變,同時桐城又是桐城派的發源地,黃梅戲的故鄉,交通和軍事重鎮,自古文化發達,與外界的經濟交流、戰爭較多。桐城地區大抵處在江淮官話區和贛語非官話區,獨特的地理區位和風土人情使得桐城方言與安慶其他地區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時又自成系統,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

地圖

桐城地處皖西大別山地區,、鄂三省交界,山丘河湖眾多,地形多變,同時桐城又是桐城派的發源地,黃梅戲的故鄉,交通和軍事重鎮,自古文化發達。

桐城地區大抵處在江淮官話區和贛語非官話區。

主要特點

(一)發音錯誤較多

a.平翹不分、邊音鼻音不分,前後鼻音不分。

桐城人平舌翹舌一般難以分辨,如zh、sh與z、s這兩對。桐城人的平翹舌毛病主要集中在sh和s之間,例如“似(shi)的”常讀為“似(si)的”,“是(shi)不是”讀為“是(si)不是”。其次在於zh與z之間,例如“暫(zan)時”常讀為“暫(zhan)時”。不過令人詫異的是,桐城人對於ch與c的平翹舌音卻可以分辨。

桐城人的邊音鼻音比較嚴重,n和l基本上都發一種音——鼻音。例如桐城人對於“六(liu)”和“牛(niu)”這兩種不同的發音基本上難以區分,統一發鼻音,即“六(niu)”。 桐城人的前後鼻音也難以明辨,如ang、eng、ong與an、en、on這三者。桐城人發前後鼻音的時候習慣性的發前鼻音,例如“方(fang)向”讀為“方(fan)向”,“瘋(feng)子”讀為“瘋(fen)子”,“洞(dong)穴”讀為“洞(don)穴”。

b.其他發音問題更加不勝枚舉。

例如eng和ong,桐城人常讀成後者。“風(feng)兒”變成“風(fong)兒”,“縫(feng)紉機”變成“縫(fong)紉機”。

例如u和o,桐城人常讀成後者。“仿佛(fu)”變成“仿佛(fo)”,“模(mu)樣”變成“模(mo)樣”。

例如ong和un,桐城人常讀成後者。“用(yong)處”變成“用(yun)處”,“勇(yong)敢”變成“勇(yun)敢”。

例如eng和ueng,桐城人讀“老翁(weng)”的eng在讀的時候不會發成“老翁(weng)”的ueng。

例如v和u不分,基本上所有的v都讀成後者。“律(lv)師”常會念成“律(nu)師”(雙重錯誤!)。“女(nv)人”變成“女(nu)人”。

例如u和i與q結合的時候,桐城人常讀成後者,也就是將qu讀成qi。“回去(qu)”變成“回去(qi)”,“取(qu)錢”變成“取(qi)錢”。

例如jia常讀成ga。“夾(jia)著書本”變成“夾(ga)著書本”,“家(jia)里”變成“家(ga)里”。

例如chi和qi,在表達吃飯意思時,桐城人常讀成後者。“吃(chi)飯”變成“吃(qi)飯”。

例如y和r,桐城人常讀成後者。“運(yun)動”變成了“運(rong)動”。

(二)方言中獨特的用詞

獨特的地理區位和人文環境使得桐城方言中獨特的用詞比比皆是,舉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那老幾叼不叼的,老子早就有著他了,沒叼港頭。”如果不是地道的桐城人,這句土方言是外地人無論如何也難以理解的。

“炆蛋、豐糕、湯滾子、倒頭蛋”這些辭彙如桐城名點有關,“火球(煤球)、手爐子、水捂子、火缽子”,這些跟桐城冬天取暖的方式有關,“城關、雙港、新渡、練塘、范崗”等這些地名明顯跟桐城的一些地形有關。總之,桐城的方言辭彙與桐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是分不開的。

桐城方言獨特用詞表現在:

a.獨特的人稱代詞。

例:桐城人叫爸爸,常用“大大”;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時,常用“爹(die)爹”、“奶(nia)奶”、“家(ga)公”、“家(ga)母”(或者姥爺姥姥)來稱呼;妻子一般用“燒鍋的”來稱呼;孩子常用“伢(en-ai)”來稱呼。“我的”常用“我(en-o)的”(類似於陝西話),你們、我們、他們可以用“恩節”、“噢節”、“他節”代替。“哪個人”常用“落(nuo)個”來稱呼。

桐城人對於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稱呼與安慶巢湖等其他地區有所類似,但是蕪湖地區的“姥姥”也可以用來稱呼“姑姑”,其他地區祖父祖母也可以是父親母親,總之不足而一。

b.獨特的名詞。

例:生理器官上,桐城人稱“眼(yan)睛”為“俺(an)睛”“鼻(bi)子”為“撇(pie)子”;“嘴(zui)巴”為“擠(ji)巴”;“腳趾甲”為“腳拇殼(he 發輕聲)”。 在動植物和器物上,桐城人稱“辣椒”為“大椒”,“玉米”為“六穀子”,“哨子”為“叫子”,“口袋”為“荷(hu)包”。

C.獨特的形容詞。

例:桐城人形容一個人比較傻,腦袋不好常用以下辭彙形容:“痴不楞東地”、“傻不拉幾地”、“呆的八西地”、“孬兒八昏地”、“孬不心混地”、“混墩子”。招人討厭可以用“得人岑(cen)”,突然可以用“從猛猛子地”來形容。形容別人穿著打扮比較邋遢可以用“拉里拉瓜”。

D.獨特的動詞量詞。

例:努力奮鬥可以用“發狠”;自殺,不想活了可以用:“請死”、“作死”;下雨可以用“落雨”、“哈(ha)雨”取代。

很多,許多可以用“一大地”、“搓大一夥猛子”可以用來表達許久、好長時間的意思。

(三)受文化傳統影響的發音聲調

桐城是桐城派的發源地,桐城派的駢文等書面語影響了桐城方言。桐城的桐城歌也是全國比較有名的地方民歌,同時桐城也是黃梅戲的故鄉,尤其是雙港練塘羅嶺(桐城東南部)那邊,深受黃梅調的影響,以至於桐城方言的發音有戲劇腔的影子。

受這三者的共同影響,桐城人說話聲調調值偏高,較為尖銳。桐城人的發音聲調主要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和入聲五種,主要特點為:

(1)有入聲,入聲並有高低之分,多發輕聲。如“去不去”,桐城人常讀為“去(qi)不去”,輕聲。 (2)古全濁上聲字今音歸去聲,去聲不分陰陽。 (3)聲母濁變清的規律,平聲讀送氣清聲母,仄聲讀不送氣的清聲母。(4)不分尖團音,“酒”與“九”等類字讀音同為團音。

(四)區域內部語言也有差異

受制於桐城的獨特的地形、文化區域差異和受教育水平,桐城方言即使在地區內部也有比較大的差異。

例如桐城的東南部地區對於“你、我、他”的讀法與北部地區完全不同。北部地區讀為“恩(en)、噢(o)、他”,東南部地區讀為“恩(en)、噢(o)、何(hei)”。再如東南部地區吃肉這個詞讀為“吃(qi)肉(ru-ei)”,北部地區還是讀為“吃(qi)肉(rou)”。 桐城的城鎮與農村,有些發音也有所不同,例如下雨這個詞,城鎮裡的人大多讀為“落雨”,農村里至現在還是讀為“哈雨”。

特色辭彙

1、男:額的兒阿,乃個汝地長之好嘿人咯!!

女:嘿恩個奶奶鬼恁殼!

2、男:跟朝早壬額氣恩嘎里,一個人影子都么有。

女:恩乃么早壬氣搞么呢子曬!

3、男:恩把人個嘎里乃汝地甩掉之吧。

男:恩在海掉趕,老子閃死恩。

4、女:恩花這么多錢搞么呢子曬,額又不是沒有七過的些東子。

男:咳,額又不是沒有錢,回七再把恩買淳子。

5、恩接著笑,再笑就不趕了。

6、額媽媽在拗額接七飯,一陣氣七飯吧。

7、乃個汝地真不錯呀,克是恩燒鍋地曬?

8、一刮栗殼死恩

9、額西混恩,恩做額燒鍋的克著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