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汾河與城垣之間的西關郊野依然是一片荒灘。公元1930年前後,太原陽曲人黨氏花錢購得這片土地。隨後雇用一些精通園藝的花匠,開闢荒灘百餘畝,種植桃樹、杏樹,四周建起了圍牆。沒過幾年,桃杏長大,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一時間慕名前來踏春遊玩的人絡繹不絕,桃園路的名字也由此而來。但是好景不長,日本侵略軍進攻太原之後,桃園一帶成為軍防要地,從此人跡難覓。更可惜的是,太原解放前夕,軍閥閻錫山為固守太原,選中美麗的桃園為戰時接受蔣介石空投軍用彈藥和給養的基地,將百餘畝桃園杏林,砍伐殆盡。
太原解放之後,園林部門在這片土地上仍然種植樹木,栽培花卉,總面積擴大到一百六十四畝。1961年,又從中辟出八十畝地,栽植桃樹二千五百株,恢復了過去的桃園。然而,“文革”期間,這裡卻被砍樹種糧,兩千多棵桃樹被一掃而光。上世紀80年代之後,曾有人呼籲恢復桃園美景,在汾河岸邊廣種桃樹,但未能實施。1995年,園林部門將新建路的隔離綠化帶改種桃樹,也算使桃園諸巷見到了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