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敦群佩

格敦群佩是近代西藏佛教的史學家,他極具天分,為學勤奮,可惜天才不壽,僅活了四十六歲,影響了他史學上的成就。雖然如此,他的近二十種著作,都是藏傳佛教非常重要的史學文獻。

經歷

 格敦群佩是西康省(今青海省)的藏族人,清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年),藏曆第十五繞回之木蛇年,出生於西康省同仁縣的秀明謝村。父親名阿勒嘉坡,母親白瑪,他幼年的乳名叫阿勒多札。自幼就穎悟異於常兒,四歲即開始讀藏文。未久,被探訪者認定是多札活佛──同仁縣瑪札西曲寺的活佛轉世,而迎接到西曲寺,施以轉世靈童應受的傳統教育。格敦群佩天資穎悟,學習努力,十三歲時即通達藏文的《文法三十頌》和《音勢論》。文法三十頌又名《虛字論》,是藏文創始人圖彌桑布札所著關於藏文構詞造句的文法書,全書除前言外,有頌文三十首,故名。《音勢論》,亦名《字音強弱論》,也是圖彌桑布札的著作,書中有四大提綱,即對「何、由何、如何、為何」四者加以解脫。如何等前後加字,加於何等語基前後,當發生何等而音勢變化及詞義變化的規律書。同時,格敦群佩能作詩,會繪畫,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少年。當時他曾作過一首名為〈遍善論〉的詩,的到師藏的讚賞,稱為佳作。
一九一七年,他在隆務寺出家受戒,法名格敦群佩。繼而依師學習「因明」和「內明」之學。一九一九年,十五歲時,到甘南拉卜楞寺學習《釋量論》,《釋量論》又名《廣釋量論本頌》,是古印度因名學論師法稱的著作,主要是解釋和評論陳那論師《集量論》的一本書。格敦群佩曾在拉卜楞寺立宗答辯,辯論時對答如流,無能難倒者,贏得全寺僧侶的讚揚與尊敬。
一九二七年,格敦群佩二十二歲,離開甘南拉卜楞寺到西藏,入哲蚌寺果芒經院,依喜饒嘉錯大師的弟子繼續學法,如是又過了七年的修學生活,使他在修持及學力上都大有進步。一九三四年,時在拉薩學法的印度僧侶、名班智達熱胡拉法師,邀約他到印度參學。一九三八年,格敦群佩隨同熱胡拉法師離開西藏,到印度和錫蘭,拜師訪友,學習南傳經典,同時也朝禮聖跡,觀賞「炎土」風光。他本有英文基礎,在印度哲瓊地方又同一位回教的女信徒學習英文。他和一位印度凱諾地方的學者惹熱合作,把藏文《釋量論》和《青史》譯成英文。後來又進入斯里蘭卡梵文大學學習梵文,由於學習努力,屢屢名列前茅。梵文大學結業,在巴圖納圖書館協助達桑.拉圖雅從事研究工作,一方面依克納喇嘛繼續學習梵文,並撰寫一冊《欲望論》。格敦群佩在印度參學了七年之久,一九四五年回到西藏。
他為了撰寫一部西藏歷史《白史》,特地到西藏留有古蹟的地方考察研究,蒐集資料,一九四六年編寫完成。這是繼《紅史》、《青史》之後,另一部藏族王統史,對於西藏各教派也有客觀的評論。由於他專心致力於寫作,對於親英的「葛夏政府」採取不合作態度,葛夏政府給他加上了個與「赤色分子」有勾結的罪名,於一九四六年四月,將他逮捕拘於獄中,施以酷刑,企圖把他有關的朋友與弟子都牽連進去。格敦群佩不為之屈,羈押了三年餘,一九五○年獲得釋放。但終以長期羈押及受嚴刑,健康受損,受刑的後遺症日益惡化,延至一九五一年八月十日,醫治無效而逝世,得年僅四十六歲。

作品

格敦群佩的著作除有《白史》外,還有《江湖遊覽記》、《龍樹教義飾》、《斯里蘭卡紀事》、《羅摩衍那傳》、《聲明錄》、《雪山》、《微塵辨析》、《中觀因明之深義》、《欲望論》、《印度八大聖地志》、《梵文寶藏》、《斯里蘭卡上座部之達摩巴經》,還有藏譯著《教詩》、《第七晝夜之話語》、《善女歌》、《三自性定》、《無我問》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