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倫茨酒

格倫茨酒

格倫茨酒,在德國薩克森州,(北緯50度區域),和捷克共和國邊界交界處,蔓延著一條礦產豐富的艾爾茨山脈。終年生長著各種野草、野果。12世紀,被稱為“波西米亞森林”。

簡介

在德國薩克森州,(北緯50度區域),和捷克共和國邊界交界處,蔓延著一條礦產豐富的艾爾茨山脈。終年生長著各種野草、野果。12世紀,被稱為“波西米亞森林”。因當地氣候寒冷,年無霜期只有140天,又被稱為“薩克森的西伯利亞”和“薩克森的瑞士”。和世界各國的山民一樣,山裡的人,多數以山中的資源為生,當地的木製工藝品,暢銷歐美。靠山的
人民,也從大自然的慷慨贈予中啄取著上天的甘露。

發展歷史

1882年,一位名叫艾米·莫克爾的人在艾爾茨山中的一個小鎮克勞騰多夫的家中開始生產燒酒和力嬌(利口)酒,同時做一些葡萄酒的生意。他採集了山中的各種野果和野草,按照當地獵人和修士們口中流傳的一些配方,通過蒸餾方法,釀成一些酒。由於山裡的人大量食用獵取的動物肉類,一年中有半年氣候寒冷,他在酒採用了各種的藥用植物及其精油,喝後不僅消食暖胃、還促進了整個身體新陳代謝,很快在當地普及,並被命名為“格倫茨森林之酒”。
1933年10月20日,從1911年起就已經在附近的安娜貝格市從事釀酒工作的奧托·飛客爾先生從莫克爾家族將整個產業包括地皮和房子接收了下來。但由於當時又面臨日益接近的戰爭危險,酒廠堅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終於被迫停產。1945年起,酒廠重新恢復生產,1946年開始出酒。1948年德國“貨幣改革”後,生產走上了正軌。
1949年,德國著名算術大師亞當·里斯(Adam Ries, 1492-1559)後裔、奧托·飛客爾的兒子弗利茨·飛客爾從車姆尼茨經濟學院畢業後,加入了公司。為了加強格倫茨酒生產,他專門去賀爾希貝格的蒸餾技術專科學院和柏林的發酵工業學院學習。
50年代初,在弗里茨·飛客爾的努力下,酒廠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品質不斷提高。但幾年後,發展逐漸緩慢下來。因為當時社會主義的德國把這家酒廠定為專供政府高級官員的特供酒廠,為保障品質和安全,國家專門控制其生產原料的供應,由國家的採購集團統購統銷,不允許產品進入大眾消費環節。因此,其發展規模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也沒有能夠進入大眾的消費領域。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89年,德國柏林圍牆的倒塌使兩德統一為一個聯邦德國。飛客爾父子又逐漸回到了二戰前的狀況,產品大量供應,重新回到了整個德國市場。
1990年,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飛客爾在今天的廠址新建了生產線,更新了生產設備,在德國建立了完善的銷售網路。格倫茨森林蒸餾酒成了德國力嬌、利口酒和養生酒的代表。其代表性的草葉酒因含有十餘種草木花果的精華、藍莓酒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錳及花青素而成了知名的保健用酒,其香甜濃郁的口味、可在餐前餐後小酌,也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