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範圍
核受體超家族(nuclear receptor superfamily)是一組配體(包括固醇類激素、維生素D、蛻
化素、9-順式和全部反式視黃酸、甲狀腺激素、脂肪酸、氧化甾醇、前列腺素J2、白三烯B4、法呢醇代謝產物等)激活的轉錄因子家族,通過在信號分子與轉錄應答間建立聯繫,調控著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在人類,核受體家族包含48個成員,例如PPAR、FXR、LXR、VDR、RXR等。近年來,核受體家族在代謝性疾病領域受到廣泛的關注,已有研究證明,它們與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髮展密切相關,也被稱為代謝性核受體。其中,PPAR-g的激動劑噻唑烷二酮類(TZD)藥物如羅格列酮能夠顯著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胰島素敏感性。
功能結構
核受體家族成員的分子由A/B,C,D,E四大具有不同功能的結構域組成:A/B
域的N端能夠接受配體非依賴的順式激活,A/B域的C端則調節了該核受體與其他家族成員的結合從而影響核受體與DNA的結合,此外還與核受體對目標DNA的選擇有關;保守的C域決定了其DNA結合活性,是核受體的特徵性區域,同時影響核受體對其伴侶核受體的選擇;D域為一可彎曲的鉸鏈區,帶有核定位的信息,並連線C與E兩區域;E域能夠與配體結合,二聚體化並被激活,發揮轉錄因子的作用調控下游靶基因轉錄。
作用模式
細胞核內,核受體通過三種基本的作用模式調節基因轉錄:
1、核受體與其伴侶轉錄因子的二聚體受到其配體親脂性小分子激活後結合至靶DNA的靶序列從而調節轉錄;
2、該二聚體受到配體激活後招募其他轉錄因子,通過其他轉錄因子與靶DNA的靶序列結合調節轉錄;
3、該二聚體受到細胞表面受體或CDK蛋白激酶的激活而與靶DNA的靶序列結合調節轉錄。
此外,最新研究發現核受體能夠與胞漿蛋白發生相互作用,提示其可能具有轉錄因子之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