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栳寺簡介
栲栳寺,位於東平縣老湖鎮辛店鋪村北風凰山下,相傳始建於宋代,座北朝南,掩映於青松翠柏間,景色怡人。寺院原有2米高的磚砌圍牆,大門前置石虎一對,石碑四座,均為記載栲栳寺歷代維修的經過。院深約100米,入大門,自南向北依次是舊樓、新樓、大殿,新舊二樓均為石結構,樓高7.5米,二層,四角起脊。大殿正房三間闊20米,仿泰山天貺殿。殿中有台,台上供奉太上老君,紅光滿面,寬衣博帶,雙目碩大,炯炯有神。院中有一水井,井水與風凰山泉相通,水質清洌甜美,四鄉八里尚有人前來取水待客。院西北角落建有藥王廟,內塑藥王孫思邈金身,相傳藥王歷游名山,曾在此山採藥濟世,為方圓百里百姓治病,達數年之久。寺後不遠處為玉皇大帝廟,廟勢恢宏軒昂,氣宇非凡,為東平境內所罕見。自清同治年間齊河人亓何芝主持起,經辛店鋪宋永征,大王峪於連芳,至文革舊縣王古店崔明月,已歷四代,其生平典故均為鄉人所熟知。
神話傳說
清朝同治年間亓何芝,隨母親從濟南府齊河縣討飯來到東平。有一天,路上遇上大雨,到蠟山上避雨。道士蔣西龍,見亓何芝雖長得單薄,性情卻良善,天分也好,便有意收留了他。那年月兵荒馬亂的,討口飯都不容易,那裡有寄身的地方呢,母親摟著兒子大哭了一場,便含淚應允了。
母親走後,亓何芝人雖小,但知報恩,跟師傅刻苦學經書。留在山上專心跟師傅學經書。感激蔣道士的搭救之恩,學習格外刻苦,不幾年,便把經書背得滾瓜爛熟。臘山本是地方名山,自然前來投碟問經的四方道士絡繹不絕,先是師父答疑釋道,日子長了,亓何芝耳濡目染領略了經文真義,發揮自如了,再後來師父乾脆讓亓何芝築壇論道。久而久之,亓何芝的名聲就傳播開了。百姓但凡遇到難心的事,就趕廟會請亓何芝指點迷津。還有,臘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其中不乏醫治百病的藥材,亓何芝在研讀經書的同時又潛心揣摩花草的藥性,慢慢悟出了藥理,便在師父的指點下學著為百姓號脈問珍,還真治好了不少疑難怪病,漸漸地亓何芝在當地百姓中成了上知天文,下醫百病的名道士。
一日,亓何芝偕師弟道軒隨師父乘船去湖東岸遊覽鳳凰山。一路上,師父三人談經論道,興致盎然,不覺間就到了鳳凰山。但見山傍水,水繞山,山水碧連天。攀援而上,猿身溝壑�岩,心曠神怡飛瀑流泉,聽松濤,嬉赤鱗,鳴翠鳥,采香菇,怡樂無窮。上得山來,三人擇一岩石坐下,一同吟詩作賦,評點湖光山色。山勢蜿蜒,恰一鳳凰振翅,欲掠千頃碧波,湖水倒影,平添嫵媚婀娜。郁樹連蔭,掩不住俊逸挺拔,茂草纏藤搖曳婆娑。“天地造化,仙界幻境,奇哉!美哉!”亓何芝為眼前景致所動,禁不住嘖嘖讚嘆!栲佬寺由此而來。
史詩記載
碑文先雲“維昔黃帝軒轅氏立,雖治癒神農,以至道未聞為己憂!”,之後羅列賢士善人,末了自然歌功頌德,《玉皇殿皇壇香火記》落款“大清同治十二年清和月朔日栲栳寺主持亓何芝暨道眾敬立。”,《重修栲栳寺記》落款“大清光緒二十五年八月中浣穀旦主持宋永征同內外執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