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校史是指記錄學校建立發展和變遷的過程的文獻資料.

其他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設在老圖書館二、三樓,展廳總面積約600多平方米。
校史博物館共有三個展廳。第一展廳的時間跨度從創辦南洋公學直至上海解放,內分三個時期,即(一)南洋公學初創(1896-1906年);(二)創建現代工科大學(1906-1927年);(三)理工管結合的交通大學(1928-1949年)。第二展廳的時間跨度從上海解放至今,也分三個時期,分別是(一)建設多學科的新型大學(1949-1960年);(二)建設國防工業院校(1960-1978年);(三)建設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79-1997年)。這兩個展廳共展出珍貴文物、文獻、照片資料等近700件,反映了學校一個世紀來的發展歷程和學研昌盛的豐碩成果。第三展廳為上海交大“兩院”院士圖片資料展和林同炎教授展覽室,“兩院”院士展展出了目前蒐集到的108位在交大求學或任教過的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的照片資料等,以院士們的出生年月先後為排列順序,著重介紹他們的生平簡歷與主要成就。林同炎展室展出了交大著名校友、國際知名結構工程學家、教育家、美籍華裔學者林同炎先生的照片、著作、論文、圖片資料等共300餘件。
校史博物館於1996年4月8日交大百年校慶之際開館,開館以來,每年接待了五萬餘名參觀者。96年4月29日,江澤民總書記回母校參觀了校史博物館,並題寫了館名。1996年11月,校史博物館被命名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校史博物館有多名兼職講解員和有關的書面介紹材料,開放時間一般為每周一、三、五下午2:00~4:00,接收預約,欲參觀者請與檔案館檔案科學與史料套用研究室聯繫,電話為62813034。
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作為全國高校第一個校史博物館,自1996年4月8日成立以來,不僅是學校開展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傳統教育的永久基地,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校史博物館每年承擔對新生、新教師入校的第一場校史報告、第一次參觀活動以及平時開展校史、校友人物的專題講座,還要完成各省市青少年學生、海內外校友和國內外政要的數以萬計的接待任務,展現了交大的百年歷史和輝煌功績,成為青年學生的第二課堂和廣大友人的精神家園。近兩年來,根據形勢任務需要和重大紀念活動,在固定展覽外,她還不定期地舉辦“交大風采·校史之最”、“學習校友吳文俊·爭攀科技新高峰”、“民族英雄·科界楷模——錢學森90誕辰”、“歷史的回味——校史博物館近年徵集藏品採擷”等多個主題鮮明、形式活潑的臨時展覽,擴大了客群面,增添了校園的文化氛圍。據不完全統計,開館六年來,參觀校史博物館和臨時專題展的人數已逾20萬人次,充分顯示出校史博物館獨特的文化教育功能、宣傳交大並走向世界的傳媒功能和爭取校友與社會支持交大辦學的融資功能,基本構建成學生愛國榮校教育的立體教育體系。
在成績面前,校史博物館的同志永不滿足。為了提高校史博物館的品位,他們千方百計地搜求珍貴文獻、實物,諸如學校創始人盛宣懷保存的明清字畫、宋慶齡給黎照寰老校長的英文信等有價值的文物紛紛落展校史博物館;為了保持校史博物館的活力,他們不斷地對其調整和更新,相繼調整了第一、第二展廳並更新了第三展廳的版面,增強了展品的藝術性和文化性。在繁重的工作之外,他們還放棄休息時間接待雙休日和節假日裡來訪的參觀者,在百所全國重點中學校長交大行和交大招生諮詢等活動中都安排了接待人員熱情講解和服務。為了擴大交大的社會聲譽,校史博物館還每年十多次為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和外省市及香港有關電視台製作電視片的拍攝提供幫助。最典型的是2002年配合東方電視台拍攝《交大有些老房子》的紀實片。校史博物館的同志主動前往西安交大、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市城建館、市檔案館、市圖書館等單位,查閱了7000多卷檔案文獻、拍攝了上萬份史料,積極做好拍攝的前期資料工作,使該片播放時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和較佳的效果,成功地宣傳了交大百年來的辦學傳統。
籍著這些不斷奮起的創新精神,校史博物館以《創建校史博物館,開拓學生愛國榮校教育的新天地》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三等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五次教學科研成果三等獎,開創了全國高校檔案界的先例。
基於上述,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以寶貴的文物和史料資料,生動展示了學校豐碩的育人、辦學成果,為百年學府增添了歷史人文氛圍,極大地擴大了百年名校的社會聲望,成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視窗。因此,推薦其為上海交通大學精神文明創建特色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