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人烹魚

校人烹魚

出自《孟子·萬章上 》,講述了善良的人們常常被小人欺騙,而這些小人卻總是因此沾沾自喜。但小人終究是會讓人看低的道理。

基本信息

詞語讀音

xiào rén pēng yú

詞語注釋

鄭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子產是春秋時鄭國大夫公孫僑的字。

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畜:飼養。

圉圉焉(yǔ):疲乏無力,侷促不舒展的樣子。

反命:復命。

少:一會兒。 洋洋焉:形容魚在水中懶洋洋的樣子。

悠然:行進迅速的樣子。 逝:往。指魚游到池塘深處去了。

舍:放下。

以其方:指用合乎道理的事情。

罔(wǎng)欺騙,矇騙。

饋(kui):贈送。

得其所哉:找到適合的地方了。

1.

鄭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子產是春秋時鄭國大夫公孫僑的字。

2.

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畜:飼養。

3.

圉圉焉(yǔ):疲乏無力,侷促不舒展的樣子。

4.

反命:復命。

5.

少:一會兒。 洋洋焉:形容魚在水中懶洋洋的樣子。

6.

悠然:行進迅速的樣子。 逝:往。指魚游到池塘深處去了。

7.

舍:放下。

8.

以其方:指用合乎道理的事情。

9.

罔(wǎng)欺騙,矇騙。

10.

饋(kui):贈送。

11.

得其所哉:找到適合的地方了。

相關原文

昔者有饋(1)生魚於鄭子產(2),子產使 (3) 校人(4)畜 (5)之池。校人烹之,反命 (6)曰:"始舍 (7)之,圉圉焉 (8),少 (9)則洋洋焉 (10),悠然 (11)而逝(12)。"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 (13),難罔(14)以非其道。

出自(《孟子·萬章上 》)

註:(1)饋:贈送 (2)鄭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時鄭國大夫公孫橋的字。使:讓 (4)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5)蓄,飼養。(6)反命:返回來回復。(7)舍:放下。(8)圉圉(yǔ)焉:形容魚剛放入水中無力的樣子。圉圉,疲乏的樣子。(9)少,一會兒。(10) 洋洋焉:形容魚在水中舒身擺尾的樣子。(11) 攸然:行進迅速的樣子。(12) 逝:往。指魚游到池塘深處去了。(13) 以其方:指用合乎道理的事情。方,正確的方法 (14) 罔,欺騙。

相關譯文

從前有人向鄭國子產贈送活魚,子產命校人養在池中,校人把魚煮了,回來說:“剛開始那些魚看起來很疲累的樣子,過一會就變得自由自在的了,迅速地往池塘深處游去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校人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智慧?我既然已經煮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啊!”

所以對君子可以用恰當有道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卻很難用不道的方法來迷惑他。

相關寓意

君子對於他人說的可疑的話,應該去仔細調查。如果不能證明他人說的是真是假,則應該相信他人。(純屬個人理解,參考《孟子·萬章上》原文)

詞語套用

“校人烹魚”的故事給人以聯想。企業安全生產中,喜歡聽匯報,不做調查落實的“子產”有,弄虛作假的“小吏”有,他們的行為早已被人們深惡痛絕。可是,近些年來,某些單位、某些人,也受“子產”、“小吏”壞作風的影響,竟然在安全生產中“說假話、辦假事、假辦事”。如在某單位組織的一次崗位抽查中,一個幹部電話匯報說,自己在某個施工現場,可當抽查人員趕到那裡,卻始終沒有見到這位幹部的身影。據調查,當時這個幹部根本就不在那裡,他的行為純屬“說假話”。

安全生產容不得絲毫的弄虛作假。因此,我們的領導必須放棄一切形式主義的“花架子”,轉變作風,堅持下現場做調查落實工作,幫助基層解決安全生產的難題;我們的幹部職工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以實打實工作態度盡心盡力完場各項任務。如果安全生產中的“子產”和“小吏”不脫胎換骨,如果“說假話、辦假事、假辦事”弄虛作假行為不予以堅決根除,我們失去的將不僅僅是“一條魚”,很可能是人民的生命和國家的財產。到那時,後悔晚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