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者(1)有饋(2)生魚於鄭子產(3),子產使(4)校人(5)畜(6)之池。校人烹之,反(7)命曰:始舍(8)之,圉圉(9)焉,少(10)則洋洋焉,攸然(11)而逝(12)。子產曰:得(13)其所(14) 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15)謂子產智,予(16)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17),難罔(18)以非其道(19)。
——選自《孟子·萬章上》
釋義
(1)昔:從前
(2)饋:贈送
(3)子產: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
(4)使:叫,讓
(5)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6)畜:飼養
(7)反:同“返”,返回
(8)舍:放開
(9)圉圉:魚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靈活的樣子
(10)少:一會兒
(11)攸然:迅速的樣子
(12)逝:消失
(13)得:得到
(14)其所:應有的歸宿
(15)孰:誰
(16)予:我
(17)方:方法
(18)罔:欺騙,迷惑
(19)道:理論,主張
(20)饋:贈送
(21)始:剛剛
(22)即:.....以後
譯文
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命管理池沼的小吏養在池中,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烹著吃了,回來說:“剛開始放下去的時候,那些魚看起來很疲累的樣子,稍過一會卻又很歡快,悠然遊走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有智慧?我既然已經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對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卻很難用不合乎情理的方法來矇騙他。
寓意
善良的人們常常被小人欺騙,而這些小人卻總是因此沾沾自喜。
例題:校人把子產的話“得其所哉”重述了兩遍,這樣寫有什麼作用?答:把校人因騙過子產而頗為得意的語氣極為逼真地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