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報社

柳州日報社

柳州日報社主辦的《柳州日報》和《柳州晚報》為柳州市權威媒體,均為彩印周七刊,日報為對開八版。晚報為四開十六版。報紙主要在柳州四城區及柳江、柳城、鹿寨、三江、融水、融安六個縣發行,覆蓋340多萬人口。

簡介

在新聞出版總署組織的全國大中城市黨報,晚報編校質量評比中《柳州日報》是惟一獲獎、《柳州晚報》是獲獎檔次最高的報紙。柳州日報社社長陳穎2002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柳州日報社 柳州日報社

《柳州日報》和《柳州晚報》的發行量在當地多份報刊激烈的發行競爭中,穩居排頭一兵地位,收入每年大幅增長,在市報中名列第一。現在柳州市區平均10人就擁有一份《柳州日報》或《柳州晚報》。作為柳州的主流媒體,《柳州日報》、《柳州晚報》是柳州政治、經濟和視窗,是柳州發行量最大、覆蓋面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報紙,是柳州及外地廠商在柳州發展事業、拓展經營業務首選和必選的傳播媒體。

柳州日報社社長:顏純喜,柳州日報、柳州晚報總編輯:伍傑

發展歷程

1949年11月25日,柳州解放。距此不久,12月28日,中共柳州地委、市委機關報——《柳州日報》 創刊出版,為對開4版,日刊,是廣西解放後第一家市委機關報。社址位於培新路原廣東省銀行舊址。

由此,伴隨著一個傳遞黨和人民聲音的陣地,在硝煙散盡後重新建立;一個城市的主流媒體,在相伴城市發展的歷程中,一起留下了諸多值得回味的傳奇。

1951年至1956年《柳州日報》幾經改名、復刊。1951年10月1日,市委決定《柳州日報》改名為《柳州工人報》,仍為市委機關報。改名後以通俗化特點面向工人,讓工人在報紙上講話,使工人階級登上了新聞報刊的舞台。編輯部從培新路先後遷往羅池路4號、中山東路126號,以及中山西路67號。

直至1970年停刊前的21年間,柳州日報社不畏艱難、風雨前行、鏗鏘無悔——記者步行採訪、秉燭夜作,工人木錘打版……新中國柳州的第一代報人,為這張報紙嘔心瀝血,甘甘苦苦說不盡。

當時,《柳州日報》為恢復經濟、土地改革、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等各階段黨和政府的各項中心工作搖旗吶喊,傳遞人民民眾心聲。即使在最為艱辛的三年困難時期,就是用最差的紙張,也仍堅持出報。與柳州人民密不可分的關係,就在這鉛印墨香中建立起來。

1970年8月1日,《柳州日報》停刊。整整十年之後,在粉碎“四人幫”後的第四年,即1980年9月,市委決定將停刊10年之久的《柳州日報》恢復出版,以保證黨中央的聲音、市委的各項意圖能及時傳達到柳州市民民眾當中。

復刊柳州日報,正如一次“二次創業”——人散了、家沒了、資料散失、設備廢了,可艱苦奮發的精神還在,難中取勝的戰鬥力依舊……

1981年元旦,《柳州日報》正式復刊,仍為4開4版周6刊。之後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柳州日報報人努力“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將報紙辦成了“柳州輿論界的旗幟和排頭兵”,兩次被評為廣西先進新聞集體,一次被評為全國先進新聞集體。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歲月里,柳州日報社在全廣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膽實施新聞改革,率先搞自辦發行,成為廣西自辦發行的第一家。

當時,《柳州日報》報紙發行量最高達到10萬餘份,而在全國同類報紙中處於領先地位的是,作為黨的機關報,市區達到平均10人一份,零售占日發行量一半,個人訂閱量占了總發行量的70%。“跑步、過早、買報紙”成了新興的街市風采。

1991年1月,柳州日報社在全廣西首個告別“鉛與火”,擁抱“光與電”——將排版鉛印改為電子照排和膠版印刷。

1991年1月13日晚,在簡短的告別鉛排儀式中,最後一期鉛排報紙簽字交付印刷。次日開始,全部使用電腦雷射照排。當年8月,報社又新增兩台大螢幕組雷射機,北大方正照排系統驗收成功。

4年之後,柳州日報社又成為廣西第一家實現彩色印刷的綜合日報,告別“黑白”走向“彩色”。

1995年12月28日,柳州日報社旗下第一份都市報——《柳州晚報》創刊,堅持“百姓報紙,都市心聲”的辦報宗旨,發行量一路上升。

在日後發展中,《柳州晚報》在報紙可讀性上加強品牌策劃與包裝,從采編思路上提出了晚報社會新聞的“故事匯”整體包裝,在新聞故事化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上世紀90年代發展時期,柳州日報社按照“政治家辦報,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的辦報方針,根據社會發展和讀者需要,朝著多版化、多刊化努力,報紙由“小”變“大”,由“薄”變“厚”。

1993年元旦,《柳州日報》從4開4版小報正式改為對開大報。行至今日,已豐富至對開12版,精心策劃並設定了“最美柳州人”“我的城市我的家”“時政”“市情”“民生”“企業”“文化”等為讀者所喜愛的版面。

2009年恰逢新中國60周年華誕,日報國慶節版面達到32個版。2010年《柳州晚報》15周年,版面達到108個版。

進入新世紀,柳州日報社改革前進。2006年8月18日,柳州新聞網正式開通。2010年至2014年,柳州日報、柳州晚報新浪官方微博,柳州發布、柳州晚報微信號推出。2015年6月,全面升級的“柳州1號”APP正式上線。

柳州日報社形成了“兩報一網”“兩微一端”齊聚的全媒體矩陣,開啟了全媒體融合新時代。為此,柳州日報社榮獲“第三屆中國地市報媒體融合創新十強”“2013-2014中國報業新媒體項目創新50強”, 廣西獨此一家。

2016年11月,位於潭中東路72號的柳州報業大廈落成啟用,柳州日報社以嶄新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新大樓、新面貌、新氣象!”柳州日報社不斷創新管理體制,促進報網融合,科學布局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視頻、視聽等新媒體平台,實現覆蓋客群突破160萬人,傳播力、影響力迅速提升,有效放大了《柳州日報》、《柳州晚報》的影響力以及柳州的影響力。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的“48字職責使命”、對新聞工作者的“四個堅持”、對黨報轉型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滿懷信心、目標堅定。12月,市委書記鄭俊康到柳州日報社調研,對柳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好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出新的期望和要求,對報社的融合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在為黨和人民的傳聲達意和柳州改革發展搖旗吶喊、鳴鑼開道的過程中,我們不斷以行動詮釋“黨媒姓黨、絕對忠誠”的深刻內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