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國喜

柳國喜(1909--1983),勞動模範。奉天(今遼寧)新金人。195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56年、1959年兩次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

基本信息

柳國喜(1909~1983) 12月29日出生於金州普蘭店(今為普蘭店市)。因家庭貧窮,沒有上過學。
1947年,柳國喜到家鄉的東老灘鹽場當鹽工。當年,他被選為東老灘鹽場管理委員會委員,領導一個20人的生產小組,對東老鹽灘進行徹底改造,充分利用有效天時,把多餘的蒸發麵積改造成結晶面積,使蒸結比趨於合理,取得了連續兩年用半年時間完成全年任務的好成績。
1951年,柳國喜把翻身積蓄的錢全部捐獻出來,帶動東老灘鹽場職工制定超產計畫,並把超產的40%作為購買援朝飛機大炮的資金。“東北鹽工”號噴氣式飛機,就是他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購買的飛機。
1953年,柳國喜晝思夜想,創造出冬季“冰下抽鹹”的養鹵方法,打破了“楊柳不開花,三月不產鹽”的傳統,改變了海鹽生產冬季休工的局面。他改造的“雨中抽空頭白水”、“雨後撇鹵保鹽底”等一整套作業方法,被納入全國海鹽技術操作規程中。
1953年,柳國喜用“做池子”、“踹池子”、“停池子”等三種不同方式進行試驗,幫助金州鹽場三道灣分場確定了“停池子”方法,為三道灣鹽廠分場的869個池子節省壓滾子人工5301個,提前7天灌上池子,質量比過去有很大提高。
1954年,柳國喜被派往錦州鹽場工作,經過20天的苦戰,使鹽場最薄弱的單位——天橋鹽場產量由原來的全場第四位一躍變成第二位,質量由原來不合格的三等鹽變為含氯化鈉90%以上的一等鹽;產鹽原料滷水增加77%,滷水濃度由原來的2~13度提高到22~25度,灌池數超過該場最高灌池數的22%。
柳國喜一生為發展我國海鹽生產做出了很大貢獻。1949年,他被授予市一等勞動模範稱號;1950年被選為全國鹽業勞動模範;1956年榮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1959年再次獲此殊榮,並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83年9月4日,柳國喜因病去世,終年7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