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於我國人口數量而言,18世紀初是個分界點:之前,我國人口與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之間的關係一直以“地廣人稀”占主導地位;之後,我國人口數量快速增長。18世紀初達到1億,18世紀60年代超過2億,18世紀90年代初增至3億,19世紀30年代突破4億,20世紀初估計4.5億人,到1949年底增至5.4億人。之後,又以平均每年約遞增2.1%的速度持續增長:1953年年中超過6億,1964年年中達到7億,1969年年末超過8億。
作者簡介
查瑞傳,男,漢族,1925年6月20日生於天津,原籍浙江省海寧縣。1946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大化學系,因成績優異被免試推薦入清華大學化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並擔任助教。1949年4月到華北大學學習。1950年轉入中國人民大學俄文專修班,8月調入新組建的統計系從事統計學的俄文口、筆譯工作,1956-195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哲系從事自然辯證法教學的俄文口、筆譯工作,1957-1973年擔任統計系統計學原理、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抽樣調查等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1974年初我國恢復人口學研究,為了國家的需要,查瑞傳同志從自己熱愛並已取得較大成就的統計學專業轉入人口學領域,成為恢復我國人口學研究的少數開拓者之一。此後,他一直從事人口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任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系)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人口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第一至四屆人口專家委員會委員,19841987年任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首屆副系主任,19851988年被聘為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1989年被聘為國務院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諮詢組成員,1985-1990年任中國人口學會研究部委員,1988-1997年任北京市第九、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1995年被聘為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學會第三屆全國統計科學技術進步獎評選委員會委員,2000年被聘為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北京市人口學會顧問。 1979年參加我國第一個人口出國考察團,1985年應美國邀請,作為中、美交流學者赴美國講學,在從事人口學教學和研究工作30年來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及出國考察。30年來,查瑞傳教授孜孜不倦地在人口學領域裡辛勤耕耘,為我國人口學研究的發展和我國的計畫生育事業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撰寫的專著、教材和譯著達10餘種,人口學學術論文70餘篇,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0多人。 在從事教學、科研50多年的工作中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如1995年被寶鋼教育基金理事會評為優秀教師一等獎;1996年被評為銀士達教學一等獎。他寫的論文和主編的著作,如《中國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分析》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社會學一等獎;《人口學百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計畫生育和保障人權》獲中國人口學會一等獎。
目錄
第一部分
為什麼計畫生育不斷普及出生人數和出生率還會回升
關於平均壽命的計算
人口預測的幾個基本問題
靜止人口和穩定人口
加強對人口年齡結構的研究
有關人口計畫的幾個問題
人口數量發展和年齡結構
年齡結構對人口發展的影響
北京市幾代婦女婚姻生育的變化
北京市婦女婚姻變化的分析
必須正確理解和運用總和生育率指標
正確認識和解釋人口現象
中國婦女生育狀況分析
從1982年人口普查國際討論會看人口分析的方法問題
中國生育率的水平和變化
第二部分
中國人口的再生產
人口政策是目標和條件的統一
亞洲人口和我國人口發展展望
中國人口的現狀和展望
對五省一市婦女初婚年齡和生育水平的一些分析
實事求是——制定人口計畫的主要原則
西部地區人口發展戰略
我國第三次出生高峰不是一次生育高峰
計畫生育和保障人權
中國婦女結婚生育的時期分析和佇列分析
人口控制和人口計畫
關於西部地區人口發展的幾個問題
兩次普查間北京市人口的數量變動及人口控制效果評估
針對北京市特點將計畫生育工作進一步引向深入
人口研究中的時期分析和佇列分析方法
70年代以來中國人口發展的回顧與未來的展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計畫生育
人口現代化問題
中國人口數量和質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對2000年中國人口普查的若干建議
關於中國人口年齡性別結構若干問題的探討
中國人口的性別結構
第三部分
進一步有的放矢地研究我國人口問題
再論中國生育率轉變的特徵
計畫生育協會在我國計畫生育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努力爭取做一個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要準確地認識、更有效地解決當前我國人口養老問題
有關中國人口普查的若干方法論問題
學習鄧小平理論做好人口理論和實際工作
世界60億人口日引起的一點思考
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思考
進一步認識控制人口數量的意義
人口控制:一個需要不斷深入認識的戰略性問題
我國“隱性失業”現象透視
附錄 查瑞傳歷年寫作的科研論文及著、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