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波德萊爾

查爾斯·波德萊爾

查爾斯·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法國象徵派詩歌的先驅,現代派詩歌的鼻祖,一個二十一歲即繼承父親七萬五千金法郎,揮霍無度的巴黎街頭花花公子,一位癮君子,梅毒患者,參加過街壘戰鬥的民主主義者, 兩度試圖自殺的法蘭西學士院院士候選人,青年藝術家的精神領袖。他的美學思想和文藝創作理論(如應和論和想像論)都對後世產生了巨大而久遠的影響

人物簡介

查爾斯·波德萊爾生於1821年,這一年還誕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福樓拜。因而1821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三位文學大師在世界文學史上留有不朽的英名。波德萊爾的生命比陀氏和福樓拜短得多(他們兩人幾乎同時離開人世),高爾基說:“他生活邪惡中,熱愛著善良”,這是十分貼切的。作為象徵主義的開山鼻祖,波德萊爾以罕見的天才與稟賦向世人描繪出資本主義的惡與醜,而這種“惡”是本來面目的惡,沒有訴諸道德法律的評判,是有其價值和意義的“惡”,是一朵生長於資本主義文明中的“惡之花”,是與資本主義秩序相對立的“邪惡之花”。

波德萊爾的奇崛 、怪誕與墮落,似乎可以從他的父母那裡尋到根源,1819年60歲的父親娶母親,母親26 歲,是個無依靠的孤女。1827年父親去世,不久母親改嫁歐比克少校,開始繼父對他的聰慧感到驕傲,竭力想博得他的好感,想把他培養成循規蹈矩的官場中人;但隨著年事逐長,波德萊爾日益顯示出獨立不羈、藐視世俗的性格,與繼父的意圖背道而馳。

波德萊爾在一次沒有成功的遠行之後,於1843年6月,帶著父親留給他的十萬金法郎遺產,離開家庭,過起揮金如土的浪蕩生活。在這之前,1841年,20歲的波德萊爾在寫給母親的信中說,“如果一個人年紀輕輕就識得憂鬱和消沉的滋味,那肯定就是我。然而我渴望生活,我想有些許的安寧,光榮,對自我的滿意。”波德萊爾內心充滿高尚和光榮的,他喜歡雨果、拉馬丁、拜倫、雪萊等浪漫派詩人,從這些詩人的作品中體悟,越發覺得周圍生活的陰暗、欠缺和束縛個性。他的“浪蕩”既有面對痛苦不動聲色的英雄氣概,又有著忍受塵世苦難而贖罪的宗教色彩。他絕不做對資產階級有用的人,他說,“做一個有用的人,我一直覺得是某種可恥的東西。”在世人眼裡,他確實是一個病態的、孤獨的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

波德萊爾在世時,就被看作頹廢墮落的詩人,他住進豪華的旅館,穿著黑外套,繫著牛血色的領帶,雪白的襯衫一絲不皺,一塵不染。他要用與眾不同、駭世驚俗的裝束和風采表示對資產階級的蔑視和唾棄。主要代表作品《惡之花》、《巴黎的憂鬱》。

波德萊爾推崇愛倫·坡,曾將其作品翻譯成法文。而他本人,卻又受到本雅明的推崇,後者著有《查爾斯•波德萊爾: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一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