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披散草本。莖具細緻縱紋,嫩枝被短茸毛。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略彎曲呈鐮狀,長4~11厘米,全緣或有齒。花暗紅色,為下垂的聚傘花序生於枝頂,苞片和小苞片均小,線形;萼片5,線狀錐尖;花冠管長,肢2唇形;雄蕊2。蒴果長橢圓形,長約0.5厘米,有短柄;種子4顆。
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南方地區及西南地區。
主要價值
【出處】 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應酬科植物扭序花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性味】 味微苦;淡;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舒筋。主濕熱黃疸;風濕痹痛;月經不調;跌打腫痛;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
【各家論述】 1.《廣西植物名錄》:調經,去瘀,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貧血,黃疸,風濕。
2.《中草藥植物》:有清肝利膽作用,治療黃疸和肝炎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