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根結線蟲病

柑橘根結線蟲病

柑橘根結線蟲病是一種危害植物根莖的微生物,會在植物的根尖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根瘤紡綞形或不規則形,近芝麻粒至綠豆粒大,初呈乳白色,後轉呈黃褐色至黑褐色,根毛稀小。

為害症狀

主要危害根部,特別是細根、支根和鬚根。根尖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根瘤紡綞形或不規則形,近芝麻粒至綠豆粒大,初呈乳白色,後轉呈黃褐色至黑褐色,根毛稀小。嚴重時還可出現次生根瘤,使整個根系形成盤結帶瘤的鬚根團(俗稱“麵餅根”),老根瘤腐爛,根系壞死。病株初期地上部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的加重,樹冠表現枝梢短弱,葉片黃化、脫落,甚至小枝枯死。如並發其他土傳真菌性病害,才易造成病株枯死。

發病規律

病原為根結線蟲屬不同的種(Meliodogyne spp.)。病原線蟲主要以卵和雌線蟲隨病殘體遺落土壤中存活越冬,借水流、肥料、農具和入畜等而傳播。遠距離傳播則通過帶病苗木的調運。卵在卵囊內發育,孵出的1齡幼蟲仍捲曲在卵內,蛻皮後成為2齡幼蟲則破卵而出,落入土中成為2齡侵染性幼蟲,侵入幼根,稱為2齡寄生性幼蟲,在皮層和中柱間危害,並刺激根組織過度生長,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幼蟲在根瘤內,經4次蛻皮發育為成蟲,成為定居型內寄生線蟲。雌雄交尾產卵,卵聚集在梨形雌蟲後端的膠質卵囊中,卵囊一端露於根瘤之外。在廣東5~6月一世代歷期約47~49天,一年可發生多代,4~6和9~10月為當地根結線蟲病兩個發病高峰期,通常病高峰期都出現在植株髮根高峰之後。砂壤土較粘質土發病重;土溫在25~31℃時最適於線蟲的侵染;有機質含量較高、酸鹼度為PH值6~8的土壤線蟲密度較大和危害較重;土壤水分孢和,或土壤易受澇或受旱則不利線蟲活動;目前常見的栽培品種均可感病。

防治方法

(1)實施檢疫,嚴禁從病區調運苗木。

(2)選稻田設圃,培育無病苗木(播植前用3%呋喃丹或10%克線丹顆粒劑按60~75千克/公頃處理土壤)。

(3)病苗用48℃熱水浸根15分鐘或用40%克線磷乳油100倍液沾根。

(4)病樹處理要抓好栽培管理、挖除病根和穴施藥劑三個環節。後者可扒開表土,每株用10%益舒寶顆粒劑15~20克撒施,然後覆土灌水。施藥的果園,勿間蔬菜、西瓜等短期作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