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召棠故居

林召棠故居

林召棠故居,位於中國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吳陽鎮拱門村,為吳川市的一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建築,公布時間為1983年10月19日。 林召棠故居的歷史年代為清代。

林召棠故居

林召棠故居位於吳川市吳陽鎮霞街村拱門巷。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磚木結構的平房,由於年久失修,現僅存兩房和一小廳,現為狀無第六代孫居住。 1983年 月吳川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狀元牌坊 狀元牌坊

林召棠故居為磚木結構75平方米的平房。近來又於霞街建立林召棠紀念館,立林召棠親書“狀元”牌坊。館內有狀元墨寶、應試試卷及名人題詞碑刻。近旁還建有“林氏大宗祠”,對研究我國家宗族歷史文化有較高價值。

人物介紹

(1786~1872年)字愛封,號芾南,諡文恭,吳陽霞街村人。父泰雯,任東安縣教諭。召棠少年隨父教館攻讀。清嘉慶八年(1803年),17歲為秀才,學使姚文田稱讚為"海濱俊才"。

林召棠故居 林召棠故居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末科狀元及第。皇帝閱其卷末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筆誤偏旁,非關學問"。授職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喪返家丁憂。道光八年返京供職。道光十一年任陝甘正主考官。此次選擇舉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張芾(曾任廣東巡撫)、牛樹梅等11名,後皆中進士,頗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場污濁,以終生奉母為名,告假還鄉。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連續15年,弘揚文化,培養不不少人才,為教育事業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來粵查禁鴉片,與召棠書信來往,諮詢談論民生吏治,並贈召棠一聯:"彩衣榮似三公袞,珂第祥留五色雲。"
林召棠為人尚氣節,淡仕宦,愛廉潔,重工農,憐貧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年翰林黃廣蔭就仕,召棠辭謝。黃廣蔭復書中有"聖眷方殷,臣心似水,何高尚若是!"黃素知召棠生活淡泊,又從京都領取吳川鹽圍補給銀寄與召棠,他不受,此款存省多年,後托翰林陳荔秋送返朝庭。在村中首創"義倉",救濟貧民。為縣倡議舉辦"賓興"(獎學基金會),並作《吳川賓興芻議》一文。
林召棠59歲母喪丁憂,從此,居家不出,在村邊"金蓮庵"旁作"寄廬",題曰:"四十樹桃花禪室",結茅布石,種花植樹,每當春和景明,潮生月上,攜杖徜徉林靄間,或邀朋約友,載酒蓮塘,吟詩梅下。暇則焚香靜坐,觀書臨貼,意趣超然。著有《心亭亭居詩存》、《文存》、《筆記》等書傳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農曆十二月,林召棠逝世於家,終年8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