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img/d/9cd/nBnauM3XyEzM3cDN1kzN4kzM0MTMzczN4IDMwADMwAjMxAzL5c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在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中的一項具有探索性意義的工作便是:10個調查基地在當地各聘請若干名“村民日誌”記錄員,對本村每天發生的事情進行觀察與記錄,從中國少數民族農村的社會文化實際出發,把國際文化人類學界近20年來爭論不休、模式各異的民族志書寫問題在中國少數民族農村進行實驗,讓研究對象即文化持有者成為民族志的作者,運用“主位”(emic)方法,從“本文化”內部視角對自己民族和村寨的社會文化進行敘述與評論,以求在當代國際文化人類學的學術平台上進行中國民族志和文化人類學的“本土化”創新,促進具有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的文化人類學建設。
目錄
“他者的傾訴”:還話語權予文化持有者——“新民族志實驗叢書”總序
一 民族志:文化人類學知識生產的結晶和學術創新的核心
二 “更徹底地讓研究對象發出自己的聲音”:以當代國際人類學界“文化書寫”問題為平台的實驗
三 用漢語敘述:基於中國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文化關係的本土化實驗
四 對話:多維交復話語張力的實驗
前言
大糯黑村概況
一 地理和歷史概況
二 人口構成
三 生態環境及資源
四 經濟結構及其狀況
五 基礎設施建設
六 社會組織結構
七 婚姻家庭
八 傳統文化及現狀
九 科教衛生
十 社會整合
李琳村寨日誌
記錄員小傳
王光珍村寨日誌
記錄員小傳
後記
……
序言
5年前,我們在雲南大學“211工程”、“十五”民族學重點學科建設方案中提出設定“雲南少數民族村寨跟蹤調查與小康社會建設示範基地”這一項目。這是一項綜合性的項目,既涉及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的理論研究,也涉及運用套用人類學“互動作業”方法及其他學科的方法以促進少數民族農村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套用性研究,以及引進智力、項目、資金等發展實踐運作問題;此外,還涉及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其中,在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中的一項具有探索性意義的工作便是:10個調查基地在當地各聘請若干名“村民日誌”記錄員,對本村每天發生的事情進行觀察與記錄,從中國少數民族農村的社會文化實際出發,把國際文化人類學界近20年來爭論不休、模式各異的民族志書寫問題在中國少數民族農村進行實驗,讓研究對象即文化持有者成為民族志的作者,運用“主位”(emic)方法,從“本文化”內部視角對自己民族和村寨的社會文化進行敘述與評論,以求在當代國際文化人類學的學術平台上進行中國民族志和文化人類學的“本土化”創新,促進具有時代特徵和中國特色的文化人類學建設。
文摘
村民李志剛家的電錶壞了,不會來電,所以於今天早上10點左右,請鄉供電所的電工來家裡修電錶,另外,有4個家裡用來烤菸生煤不夠的村民,用自家的拖拉機於早上9點左右去圭山煤礦拉生煤,價格為每噸120元錢,並於下午6點左右拉回家裡。今天有8個四川人來大糯黑村老學校里幫雲大的彝族文化調查研究基地工作站裝修房子。
晚上11點到2004年8月20日的凌晨1點左右,村老年協會文藝表演隊的人總計24人在村禮堂里排練節目《圭山水》,而晚上天黑後到12點左右,大糯黑村大部分村民都在家裡看電視,有的看奧運會比賽情況,也有的看其它頻道的電視劇。
2004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五日屬日:羊天氣情況:晴
今天有一部分村民去山上收集土雜肥,一部分村民去給烤菸封頂打權,有的村民去挖洋芋,絕大部分村民去地里摘菸葉,並把編好的菸葉放到烤棚里烘烤,有一部分村民留在家裡看電視,理烤好的菸葉,有的村民去挖地,有一部分村民去玉米地里拔紅豆,還有一部分村民去把已摘完菸葉的烤菸煙稈用刀全部砍掉,並把煙稈抱到地外,把地里的塑膠撕掉,並種上苦蕎或者綠肥。今天有一部分村民留在家裡理烤菸,並在理菸葉的同時順便在家裡看雅典奧運會的比賽情況,或者看別的電視劇,有一些年輕的村民跑到村外去捕鳥,並把鳥拿回家裡養起來,有的(男子)年紀在18歲到22歲之間的村民去學校里打籃球。
本村的村民小組長高德昌今天早上8點左右通知全體村民明天不再預檢烤菸,因預檢烤菸的預檢員明天要去小糯黑村預檢,所以要求明天要預檢菸葉的村民,於今天之內把菸葉拉到村廣播室門前,統一由村里選派的預檢員預檢菸葉,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左右,共預檢菸葉約計3,000公斤,前來交菸葉的農戶約有30多戶。今天有12個外村的煙販來大糯黑村收購價格在1.5元到3元左右的菸葉,直到下午7點左右才回去。另外,今天下午2點到6點之間,宜改村的4個村民來王光強家拉了四車的走檐石。下午6點半到8點之間,海邑的兩個人來本村換豆腐。
後記
作為一名在雲南長大的彝族撒尼女性,又是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專業的博士,2003年7月,我積極申請並獲準成為雲南大學“雲南少數民族調查研究基地”彝族(撒尼支系)子項目負責人,並組建了由我和雲南大學瞿健文副教授、木永躍老師等人組成的子項目組。經過一番考察,我們將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圭山鄉大糯黑村確定為調研觀測點,在該村建立了調研基地工作站。
在近3年的時間裡,子項目組完成了工作站的基礎設施建設,遴選了村寨日誌記錄人員,開展了記錄人員的培訓,啟動並堅持了大糯黑村村寨日誌的記錄工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村寨概況調查和文化變遷研究,開展了旅遊產業發展及小康社會建設等多項專題研究。調研基地建立3年來,基本實現了雲南大學最初設立的目標。